吳鐘琪
?
眩暈
吳鐘琪
【摘要】文章主要介紹眩暈的問診、定位診斷及發病原因和轉診指征。
【關鍵詞】眩暈;診斷;病因;轉診
眩暈是一種主觀的平衡感覺異常,是人體與周圍環境間相互關系在皮層感覺中樞的反應失真,由于對空間認識的錯覺,雖然病人自身及周圍都未運動,病人卻有自身及周圍物體均在運動的錯覺或異常感覺。無意識障礙。
眩暈極常見,且引起眩暈的疾病種類頗多,其病因診斷涉及多個科系。因此,臨床對眩暈的診治首先要弄清眩暈由何處病變引起,還要注意目前處在什么狀態,也就是將眩暈定量化、客觀化。
要注意了解眩暈的性狀、起病形式、程度、有無伴隨癥狀,包括耳聾、耳鳴、自家音強、四肢末梢麻木感(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頭疼、頭沉、痙攣、復視、震顫、聲音嘶啞、共濟失調、吟詩樣言語、前或左右傾倒。此外,從探索發病原因的角度亦應了解病人的職業,是否接觸噪音、農藥;有無過敏體質、頭部外傷;是否有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應用史;有無老年肩及頸部捻挫等。
眩暈的定位診斷大致可分前庭性和非前庭性眩暈。非前庭性眩暈多見于眼科、內科疾患,包括眼性眩暈,如屈光不正、眼肌麻痹;心血管病和高血壓、低血壓、心律不齊、心動過緩;中毒性、代謝性疾患;各種原因所致貧血;神經官能癥等。對前庭性眩暈應區分是周圍性障礙還是中樞性病變所引起。以內耳門為界,其周圍部包括前庭器官和前庭神經的內聽道部分。受損時常有耳蝸神經癥狀。而中樞部分則包括前庭神經的顱內部分、腦干前庭神經核及其傳導徑路。詳見表1。
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眩暈的臨床表現見表2。
多數眩暈經內科保守治療癥狀可緩解。疑診小腦出血時,應積極轉上級醫院手術治療。
【病史】 男性,68歲,既往高血壓多年,未經系統治療,1 h前突然頭痛、頭暈、惡心、嘔吐、不能自行走路而來診。
【查體】 血壓180/110 mm Hg,意識清楚,問話能答,小腦性言語,雙眼球運動充分,有水平眼裂,無面癱、舌癱,頸強(+),四肢肌力正常,右上下肢肌張力略低,右手指鼻不準,膝踵試驗右側不準,未引出病理反射。
【輔助檢查】 急診行頭CT檢查,右小腦半球有直徑3 cm出血量,約10 mL出血灶。
【診斷】 右小腦出血。
【治療】 入院后經降顱壓等對癥治療、癥狀不見好轉,逐漸嗜睡,尿床。復查CT示:血腫增大,直徑4 cm左右。立即轉上級醫院,行血腫清除術、術后恢復良好。
【分析】 疑診小腦出血,應積極做頭部CT檢查,如病人出現意識障礙或與原來意識水平相比有下降趨勢,應轉上級醫院。

表1 周圍性眩暈與中樞性眩暈的臨床特點

表2 眩暈的常見病因與臨床表現
【中圖分類號】R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5-0029-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5.016
收稿日期:(20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