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 要:文章探討了“生本”理念下的小學閱讀教學策略,從情境導讀,激發興趣;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自主閱讀和合作探究閱讀等幾個方面,談談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本理念;主要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322-01
郭思樂教授率先提出“生本教育”。“生本”理念下的閱讀旨在激發自主閱讀、樂于閱讀的習慣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實現閱讀到悅讀的質的改變,下面結合幾個蘇教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案例,談幾點體會。
一、情境導讀,興趣先行——生本閱讀的前提
“生本”以激發學生“好學”為前提,注重興趣的激發。閱讀教學應“興趣先行”為先導。
如《望月》的教學,在導入時,教師的“歷代文人墨客都對月亮情有獨鐘,作家用文字謳歌、畫家用筆描繪……趙麗宏的《望月》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行文線索是“月”,文章寫了哪些細節,先寫什么,又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等等,詩化的語言,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促其自主投入到閱讀中,落實生本閱讀理念下的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激發閱讀興趣,為悅讀埋下伏筆。
再如《草原》的閱讀教學,教師首先用多媒體呈現一望無際但不蒼茫的巴爾大草原的美景,呈現蒙古包內外濃濃的親情,呈現雪原賽馬的激動場面,呈現群馬奔馳的場景……引導學生背誦《敕勒歌》,結合這些情境而體會“天蒼蒼,野茫茫……”的意境之優美和曠達;再用富有激趣的語言而導入:老舍的《草原》描寫了“草原風光”、“內蒙風光”。那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草原”?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們隨著作者,走進美麗的北國風光——草原。
如此的導入,激發閱讀的欲望,為“樂讀”埋下伏筆。
二、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生本閱讀教學的核心
“生本”主張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學方法,只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教學《快樂的節日》時,針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能力欠缺的特點,在指導閱讀時,可以通過提出具體的問題而促使他們主動思考。如對于“小鳥在前面帶路,風兒吹著我們……”的理解,可以提出簡單、易于回答的問題,如這段寫了哪些景物?再讓學生將這段所描寫的景物畫一畫,這樣,不局限于閱讀的層面,也高于單一的閱讀形式,讓學生通過“畫筆”描述出了自己對這段的理解,生動、直觀地表達出對詩詞的真正感悟。
再如,對于鮮艷的紅領巾,
美麗的衣裳,
像朵朵花兒開放。……
對于這個句子的理解——比喻修辭的運用,如果教師直接提出“這個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的問題,會使學生感到“一頭霧水”,畢竟二年級的小學生還沒有真正接觸過修辭手法,而這里對于比喻句的理解和使用又忽視不得,因此,教師換個方式引導學生體會和感悟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更見出教師的獨具匠心的教學藝術,如“這句話把什么比作什么?”緊接著,以簡單的語言引導學生:比喻就是打比方。再讓學生根據對詩詞、詩句的理解,完成以下幾個句子的補充:_____像花朵。我們像____。_____像______。
此外,學生們閱讀了《快樂的節日》后,教師也可以通過精心設計鞏固性的閱讀理解的訓練,促使學生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如你能正確填寫嗎?我們在____看花。我們來到草地上____。____在學校_____。對于這三個句子,教師應引導學生先認真讀句子,分析句子中缺少了什么,然后再確定填什么。
這類思考題,無不基于學生的基礎,為了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為了提高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生本閱讀教學的關鍵
1、多給學生閱讀機會。“生本”理念下的閱讀教學重在點燃學生的閱讀激情,激發閱讀興趣,給學生閱讀展示的機會。因此,應“以生為本”,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因此,閱讀教學改變講讀法為多措并舉,促使學生自主閱讀,通過預習任務的設計和活動的安排,促使學生主動閱讀。
如對于《草原》的教學,在學生閱讀前,教師提出:請你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初讀文章,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用哪些詞語來概括?再讀課文,畫出生字、勾出生詞,找到你認為優美的句子和段落。再要求學生“品草原美”:課文中,作者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寫出來的?……層層導讀和閱讀,以及品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2、自主閱讀與探究性閱讀
“自主”、“合作”是目前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閱讀教學也應關注自主與合作的實施,注重“悅讀”氛圍的構建。
《望月》的教學,教師應改變傳統的一言堂,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一定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先學進去,也培養主動閱讀的習慣。
例如閱讀第一段,理解這一自然段的環境描寫,找出描寫月亮的環境的描寫的段落,體會其作用。對于“環境描寫的作用”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先自主探究,再交流——“增添通話色彩”。
再提出更多的閱讀理解性的問題,如找出有關描寫月亮的詩句;找出小外甥對月亮的比喻,感受比喻的妙用,體會小外甥對月亮的喜愛之情……文章的最后一段,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討論題:最后一個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這些開放性的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互相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如最后一個自然段的作用的問題,多數學生不可能回答(照應開頭、收束全文、點明中心)得面面俱到,而學生們在一起討論、交流,就會起到“人多力量大”的功效,也體現學生會學、樂學的“生本”理念。
“生本”下的閱讀教學,“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機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使閱讀課堂煥發活力與生機,讓閱讀教學因“生本”而高效,因“生本”而魅力無限。
參考文獻:
[1] 王永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新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 ,2013(2).
[2] 王 文.實現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措施探討[J]. 新課程·下旬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