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
摘 要:家庭作業是學生學習的基本環節,是課程與教學之間不可缺少的鏈接紐帶.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都離不開做作業.。家庭作業可以反饋課堂教學,也是教師授課之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鞏固手段。傳統的家庭作業往往是教師布置,學生完成一樣的作業內容和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這種作業方式產生怕做和厭煩的消極情緒,一方面是由于這種作業方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個性沒有體現;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師為了圖省事。小學學科教學引入生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在家庭作業的布置上設計新形式,發展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成長。
關鍵詞:小學生;家庭作業;布置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215-01
家庭作業是課堂作業的補充和鞏固,也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主要方法。同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
一、家庭作業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家庭作業是學生在家里完成的作業。這個作業不同于學校課堂作業,課堂作業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按時統一完成。并要老師仔細評閱,但家庭作業的完成就不一樣了,是學生帶在家里的作業。由于每個人的家庭及環境不同,完成也因人而已。學生自己抽時間獨立完成,關鍵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只有習慣形成了學生才能自覺學習,沒作業了也能找題做,其目的也就達到了。
我們小時候家庭作業老師不太重視,資料書,工具書少的可憐,全憑自覺。沒書借著看,細想那時的條件差,可對外界的干擾少,電視、電腦、手機……很少見。學習是人們關注議論的話題。礙于外界壓力,不自覺不行。可現在學生就不同了,外界干擾大,自覺性又差。不布置作業就不行,學生就難管了。就拿我們班來說,有71人,有三分之一的人能自覺學習,不需要人督促,有三分之一的需要在家長的陪同下才能完成。還有三分之一的就不怎么完成,也沒人管。試想這樣家庭作業能很好的完成嗎?愛學習的還會問老師今天的家庭作業,不自覺的信希望老師不布置作業,也希望天天沒作業放開讓自己玩。如果不布置家庭作業將永遠無法養成好習慣。在家里的時間比在學校的多,想學好,難啊!沒作業家長也煩愁,孩子不聽話,不學了。
二、家庭作業的布置要適量。
我校處在農村邊遠山區,由于大部分學生來自山區,家長為了生計外出打工,常年不在身邊。緊靠老人和親戚托管。大都不識字,對家庭作業意識淡薄。認為只要天天到校學校就是學習的地方。對孩子在家放縱不管。第二天來學校作業沒完成愿接受批評……屢教不改,要么抄襲別人作業應付,久而久之成老大難,就形成不完成作業的毛病。針對這種情況,家庭作業不能多也不能少,難易也要適當。難了部分學生完不成,簡單了又不能發揮學生的潛能。為了鞏固和強化技能,教師應從實際出發提高家庭作業的趣味性和實際性。讓家庭作業真正做到適量,符合每位學生。 具有些家長說:“他們的孩子晚上十一點多了還在完成家庭作業”。寫不完就哭,得家長陪上熬夜完成。這不好,物極必反。會讓孩子有厭煩家庭作業的情緒。這樣對孩子有害無益。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每晚休息不好能上好課嗎?況且那么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習的自覺性上。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目的才能達到。因此,習慣的培養是老師的一項艱巨任務。只有習慣養成了。孩子學習也就輕松了,家長和老師也輕松了。
東說西說不安學生實際情況分析,一味追求”多”多給家長任務,認為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好。天天做就放心了。要愉快學習輕松學。只要把當天的搞懂,做的多不一定有效果。相反會使家長認為老師不懂教學。我希望學生幸福、健康、規范、科學地去學習,在玩中學,學中玩……
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常和家長聯系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倡導真實學習,一份辛苦,一份收獲。學生做,老師看,家長負責。只要有耐心學生會慢慢適應的。離開了學生做老師看,那種說法都屬于空談。一句話,對待家庭作業不能敷衍,更不能不聞不問。要天天布置,天天看。堅持到底,常抓不懈。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法。我布置家庭作業按以下幾方面布置的。不妨嘗試下:一是少而精,緊扣當天所學的內容。二要難以適當,力求每位學生都能完成。三是每天都有作業。不能間斷。四要按時檢查。當然,也可根據學生情況個別布置,重點布置,重在培優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