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274-02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合作學習正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較好地運用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么到底該如何去做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看法:
一、采用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同桌合作學習,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好朋友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如果經常采用一種合作學習方法,學生當然就會感到厭煩,合作學習時的積極性也不會高漲,討論的效果也不會盡如人意,合作學習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運用不同的合作學習形式,這次四人小組討論,下次可以找好朋友商量,這樣一來,學生學習時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討論時熱情高,討論得出的結果當然也會不錯,合作學習的目的就能順利達到。
二、讓各小組成員均有參與機會
由于合作學習小組中的學生彼此是異質的,他們存在著很大差異,要他們合作存在作一定的困難。在合作學習的小組討論中,筆者發現小組成員討論不均,個別學生占主動現象。筆者就落實責任制,備課時精心設計課前,課中,課后三類不同問題,簡單易解的基礎題歸基礎弱的學生解決,稍有拓寬的歸中等生解決,拔高題歸能力強的學生解決,使得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強調既分工又合作,組內共同協作,組間相互競爭。各小組成員共同承擔責任,按照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承擔的角色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搜索和處理信息,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與同伴一起完成任務和分享討論成果的習慣。
三、明確學習任務,組織合作學習
在實際的課堂 教學中,如果僅僅是為了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隨心所欲,結果收效甚微。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筆者在實際操作中,根據教學內容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采用任務學習法。在學生課前預習時,筆者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成員間互幫互學,并要求各小組成員做好代表小組發言的準備,因為這將記入小組的成績。比如:學習BookⅢ, Lesson54,“SHOPPING ONLINE”這課時,筆者就布置了如下的課前學習任務:
(1)Why spokespeople own a camera?What kind 0f camera do you like best?
(2)Collect the advertisements of earn era.
(3)How to buy a camera online?
有了課前的任務,學生們在預習課文時都紛紛去做準備,各小組成員各司其職,積極性相當高。課堂上,學生們都能根據自己的準備,發表自己的見解,創造了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氛圍。筆者也經常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給各小組布置一定量的課后練習。比如:在上完了:BookⅢ,Lesson46,THE UNIVERSE AND MAN—MADE SATELLITES這課后,筆者考慮到這課與太空知識有關,課后就讓學生去搜索有關中國第一個航天員楊利偉的資料,提出了幾個問題:
(1)When and where was yang Weill born?
(2)How was he like when he was young?
(3)What did he like when he was young?-
(4)How about his Stuart when he was at school?
(5)How long has he been a soldier?
(6)What kind of man do you think Yang Edelweiss?
(7)What can we learn from Yang Weill?
由于楊利偉是中國的第一個宇航員,很多學生把他當作自己的偶像,要他們去搜索有關他的資料表現得特別積極,到了第二天的課堂上,各小組紛紛匯報,并補充了一些相關資料,這時筆者也不失時機地給各組打分評比,效果特別顯著。
四、討論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指導與調控
目前,由于我們是大班教學,班級人數較多,分的小組也較多,一個教師無法顧及每個小組,也無法參與到每個小組的活動中。一部分基礎較弱,又不自覺的學生就乘機搗亂,說話聲代替了討論聲,說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東西,造成正在進行小組討論的氣氛很活躍的假象。這就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一定困難,課堂教學效果也很差。針對這種局面,筆者在實施過程中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方法,并通過訓練,讓學生形成合作學習的習慣,筆者通常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建立合作學習的常規。筆者所要求的合作學習常規是:獨立思考、積極參與,踴躍發言、認真聽講,遵守課堂記律。如有違反常規現象,將影響個人評定和小組評價成績。由于學生都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并受中心發言人和組員監督,再加上筆者在教室里巡視,課堂就變得井然有序。一段時間后,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2、多激發和鼓勵。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對調動學生積極性起著很大作用。筆者在課題上盡量采用多種形式的激勵語言來激發學生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的積極性,比如:Great!Wonderful!You are very clever!等,特別是對那些學困生,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真行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促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激發他們產生合作的欲望。
3、教師本人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而是組織者、合作者,積極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當學生面臨問題時,及時地進行啟發引導;當小組活動無法進行時,及時地進行調控;當小組合作順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時,及時的鼓勵、表揚,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4、提供充裕的合作時間。由于一節課只有45分鐘,時間有限,于是筆者首先在備課時就要下功夫,就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進行精心設計,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挑戰性、有討論的價值,同時又要保證討論的時間,當上到一課有價值的對話課或較長的課文時,有時一節課完成不了,就將兩節課調在一起,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他們盡情的討論。
五、給予及時公平合理的評價
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對個人和小組所提出的問題和討論結果及時地給與一定的評價,這對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都有一定的作用。筆者在平時操作時采用多種形式的評價,有時是口頭的,有時是書面的,有時口頭與書面結合。評價時,也不是教師一個人說了算,而是采用民主辦法,比如:個人的評價有組內成員互評,團體評價有各組互評由各組中心人與教師一起評價,給出等第。對團體評價應從小組回答的準確率、思維的快慢,口齒清楚與否、聲音是否響亮、語言表達能力強弱、合作學習習慣的好壞和合作結果的優劣等幾方面給各組打分,作評價,通過比較,組間的團體總分一目了然,并且把每一個小組的團體總分都裝進專用的資料袋里,到了學習結束時就成了小組總評價的依據,選出最佳學習小組和最佳學習個人,這就大大調動了每位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合作學習這一重要的教學方式,充分開發和利用了教學中的人才資源,為現代教學系統注入了新的活動,把教學建立在更廣闊的交流背景上。這對于我們正確地認識教學本質,減輕師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