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
摘 要: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漢語言教學的基礎工程。21世紀是信息社會,而獲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徑是閱讀。要想大量閱讀,必須做到大量識字。而面對如此大的識字量,低年級小學生怎樣才能做到認得快、不遺忘?那就必須提高識字效率,根據教材內容特點,教給學生科學的識字方法,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為學生提早閱讀,獲取更多信息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識字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347-01
小學生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為使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認字識字,我根據兒童天性活潑愛動的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認字識字的興趣,開拓多種認字識字的途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努力提高識字效率。那么怎樣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從想學、樂學到主動學習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對小學生的識字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的摸索.
一、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發現,許多小學生對識字不感興趣,這直接影響他們學習效果的提高。因而在識字教學中,我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讓孩子們樂于學習漢字。
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說,都喜歡反應快,活波聰明而且學習好的學生。這種情況使得反應慢的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慢慢的失去學習的興趣。若教師要想讓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有識字興趣,我就得教師首先應盡力創設一種平等、民主、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他們覺得在老師的眼中他們是一樣聰明的。在這種氛圍中,教師應像朋友那樣將識字內容、識字方法融入到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中,這樣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濃,主動性高,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我還發現,要盡量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讓他們敢于暢所欲言。比如我在教《比尾巴》一課時,在上課的頭一天我就讓孩子在家里觀察各種動物的尾巴,在課堂上讓學生暢所欲言的說說自己所看的動物的尾巴,然后再當堂畫出來,這樣就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我再拿出提前準備的各種動物的卡片,讓學生去識記,這樣學生的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其中,從而大大提高了識字效率,也激發了他們的識字興趣。
小學生有著非常強的表現欲望,讓學生做小老師可以使學生充分地表現自己。如讓小學生把課外搜集來的生字教給班級的所有同學;又如小組合作中,每個小組選出一位小老師,教小組成員識字,檢查小組成員的識字效果,早讀或認讀生字時都可以讓學生來做領讀小教師。這樣既可以減輕我的負擔,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奮性。
二、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所以做為教師要盡快的“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同時運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識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識字教學質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課堂上擺正彼此的位置,學生自主學習才有可能實現。比如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當學生在熟讀課文后,我就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識字。這時,我便有耐心、有創造性地教給學生一些簡便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各路神通,在探究中記憶識字。
作為主要陣地的課堂識字教學,教會學生如何識字是關系到學生能否自主識字的關鍵在。語言學家認為:沒有一種教學法是適用于教學的每個階段的,也沒有一種一元化的識字教學途徑和不同的教學切入口,彼此并無對立性,應當相互補足,自覺地綜合運用,因地因時甚至因人具體選擇。因此,教學中,我以海納百川的精神取各種識字教法所長,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培養他們獨立識字的能力。使學生漸漸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適合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獨立識字能力。有了這種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生就不會再有畏懼心,從而主動學習漢字,并且樂于去識字。
總之,在課堂上,要創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了解字詞的意思。在課堂外,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識字的有心人,讓他們獨立探索、大膽想象,去想各種各樣巧妙的方法識字,并自覺和同學交流識字成果,還要鼓勵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熟練掌握所學的生字,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適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和識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