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敏
受利率市場化和不良貸款爆發影響,銀行業近年來的日子愈發難過。2015年,更是真正到了考驗銀行家智慧的時候,銀行業整體進入個位數增長的階段
盡管整體盈利不佳,但是銀行業的總資產在逆勢增長。銀監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商業銀行總資產150.9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4%,總資產超過千億元的銀行達到71家
去年僅有36家銀行實現了雙位數增長,這少不了基數相對較低的原因。不過,在資產超萬億的銀行中,上海銀行、恒豐銀行以及平安銀行凈利潤也實現了雙位數的增幅
高達10家的銀行利潤下滑超過了三成,下滑幅度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大連銀行、大連農村商業銀行以及江西銀行,下滑幅度分別是73%、57%以及54%
同業資產業務被逐漸限制之際,很多銀行都在往應收款項類投資這塊騰挪。到今年一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同業資產占比已經首次低于應收款項類投資
截至去年底,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67%,浙江衢州柯城農村商業銀行、大連農村商業銀行、佛山農村商業銀行三家的資產質量最差,不良貸款率達到2.97%、2.93%和2.84%
銀行的日子愈發難過了。一廂是在低利率的背景下,銀行的營業收入下降,一廂是不良貸款不斷爆發,受這兩方面因素的共同擠壓,銀行的盈利能力遭遇重創。
過去兩年,雖然銀行業已是年年難過,但年年還算過得去。2015年,則是真正到了考驗銀行家智慧的時候。
2014年,國內還有近半數的銀行實現了雙位數增長,到了去年剩下了36家,更有37家銀行利潤增幅出現了大幅度下滑。截至5月21日,已公布2015年年報的110家銀行的利潤為14.7萬億元,同比僅增長4.25%,而2014年增幅為8%。
在利潤下滑的銀行中,更有4家盈利水平出現斷崖式下跌,分別是大連銀行、大連農村商業銀行、江西銀行,下滑幅度超過五成。其中大連銀行盈利下滑甚至達到73%。
當然,《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在一片寒冬中,部分銀行的利潤增速仍然是創造了奇跡,震驚同業。Wind數據顯示,2015年,盈利增速排名前五的廣西北部灣銀行、廣東華興銀行、錦州銀行、唐山銀行以及嘉興銀行,盈利增速超過七成。
面對不利的市場環境,上述銀行持續高增長的秘訣是什么?對于增幅排名倒數的銀行,問題又出現在哪里?《投資者報》向極好、極差數十家銀行都發出了采訪提綱,希望找到背后的共同性和差異點,為困境中的銀行提供一點發展建議。
71家銀行躋身千億資產俱樂部
盡管整體盈利不佳,但是銀行業的總資產在逆勢增長。
銀監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商業銀行總資產150.9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已經公布年報的110家銀行中,僅有大連銀行總資產出現了下降,其他銀行均實現了增長。
對于銀行來說,總資產體現了銀行的整體實力,體現了抗風險的能力,也決定很多業務的開展。因此各家銀行都很重視總資產的規模。
根據Wind數據,去年,總資產超過千億元的銀行一共有71家,相比去年多了4家。首次總資產超過千億規模的分別為內蒙古銀行、廣東華興銀行、江蘇紫金農村商業銀行以及大連農村商業銀行。
在總資產增速方面,增幅超過五成的有7家,排名前三的是唐山銀行、吉林九臺農村商業銀行和自貢市商業銀行,總資產分別是1249億元、1420億元以及422億元,增幅分別是118%、73%、57%。
排名第一的唐山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平臺,2016年唐山銀行還將大有作為。
從資產總量來說,體量最大的還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以及中國銀行,均超過15萬億元。
超過1萬億元的銀行中,除去江蘇銀行和恒豐銀行未上市,總資產分別為1.3萬億元、1.1萬億元,其他都是上市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超萬億規模的銀行中,增速最高的是恒豐銀行,為25.9%;其次是中信銀行,總資產破5萬億元,增速為24%。
36家銀行雙位數增長
銀行業整體在進入個位數增長的階段,去年73家正增長的銀行中僅有36家逆勢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表現最突出的前五家分別是廣西北部灣銀行、廣東華興銀行、錦州銀行、唐山銀行、嘉興銀行,他們的利潤增幅分別是246%、184%、131%、82%、76%。
這些仍然能逆勢高增長的銀行,增長形式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如廣西北部灣銀行、嘉興銀行,他們在2014年曾大幅度下滑,2015年扭轉下滑趨勢掉頭直上。
例如,廣西北部灣銀行經歷了兩年超50%的快速下滑后開始止跌,去年凈利潤達到3.5億元,增幅246%。
查閱公司的年報可知,廣西北部灣銀行去年的利息凈收入還在下降,該數據為24億元,同比下降了26%,利潤增長點主要來自公司的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收益分別大增22%和37.5%。而令該銀行深陷泥淖的資產減持損失開始下降,去年只有10億元,而2013年和2014年均超過20億元。
嘉興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公司全面扭轉經營指標下滑趨勢在于牢固樹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全資產經營為核心”的經營理念,啟動市場化用人機制,推進業務經營和收入來源多元化。
還有一類是近年持續高速增長的銀行,以廣東華興銀行、唐山銀行、錦州銀行為代表。
廣東華興銀行2015年全年利潤超過3億元,比上年增長將近兩倍。值得注意的是,該行成立僅有4年多的時間,2012年~2014年的凈利潤分別為0.5億元、0.2億元、1億元,業績增速呈現加速度。
唐山銀行也是業績持續增長的典型。2014年,該行實現稅后凈利潤達到7億元,同比增長1.94倍,總資產572.6億元。到了2015年,凈利潤達到12.8億元,同比增幅87%,總資產已經達到1249億元。
唐山銀行也是業績持續增長的典型。2014年,該行實現稅后凈利潤達到7億元,同比增長1.94倍,總資產572.6億元。到了2015年,凈利潤達到12.8億元,同比增幅87%,總資產已經達到1249億元。
唐山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利潤大增有三個主要原因,其一是借助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利環境,全行的資產規模快速增長。其二是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驅動下,全行加快產品創新、積極布局互聯網金融和智慧銀行,負債業務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其三是2013年該行順利完成“兩高一剩”行業信貸退出后,保證了全行資產的質量,減輕了業務發展的包袱,2014年、2015年末全行不良貸款率分別僅為0.16%、0.05%。
錦州銀行2014年凈利潤的增速曾經達到56.6%,2015年持續發力,凈利潤為49億元,同比大增131%。
萬億規模上海銀行盈利居前
當然,上述銀行業績高增長也少不了基數相對較低的原因。
在超過萬億元的18家銀行中,凈利潤增幅實現雙位數的包括正在排隊上市的上海銀行、恒豐銀行以及平安銀行,利潤增幅分別為16%、15.3%以及10%。
作為全國第二大的城市商業銀行,上海銀行1.45萬億元的總資產,130億元利潤,足以比肩小型股份制銀行。恒豐銀行去年以來在各地紛紛開設分公司,業務規模迅速擴大,總資產達到10.7萬億元,盈利81億元。正在為上市做準備,要做員工持股計劃的恒豐銀行,沒有想到的是,近期深陷“高管私分巨額公款、低價申購股份“的漩渦。盡管恒豐銀行再三刊發措辭嚴厲的律師函件,但是仍然未能有效地消除市場的議論。
至于在2000億~1萬億元規模范圍的銀行中,有14家銀行實現了雙位數增長。這之中,前五分別是錦州銀行(49億元、131%)、甘肅銀行(16億元、48%)、鄭州銀行(34億元、36%)、貴陽銀行(32億元、32%)以及哈爾濱銀行(45億元、26.2%)。
10家銀行利潤下滑超三成
銀行整體經營艱難盡管有宏觀環境因素,但盈利呈現斷崖式下滑仍說明部分銀行的經營能力出現了大問題。
其中,高達10家的銀行利潤下滑超過了三成。利潤下滑幅度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大連銀行、大連農村商業銀行以及江西銀行,下滑幅度分別是73%、57%以及54%。
大連銀行可以說是最慘的銀行,此前已經兩年沒有公布年報。從今年的年報可以看到,包括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及凈利潤等多項經營指標均呈大幅下滑之勢。去年的盈利僅有1.29億元,同比下滑73.07%。截至去年底,該行不良貸款率高達3.89%,遠超行業平均數。而與其他銀行資產總額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連銀行兩年時間里總資產大幅縮水近400億元。
唯一有所安慰的是,去年12月,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入主大連銀行,成為最大股東。2015年9月,原大連銀行黨委委員、行長王勁平因涉嫌嚴重違法違紀,接受有關部門調查。至今,大連銀行行長一職已空缺半年多。目前原恒豐銀行行長助理、重慶分行行長王旭擬會接任大連銀行行長職務,由大股東選聘。至于大連銀行為何會如此“悲慘”,《投資者報》記者向該行發出詳實采訪提綱,但并未收到任何回復。
同一城市的大連農村銀行利潤也是下滑嚴重。去年,大連農村商業銀行的凈利潤為3.2億元,下滑了57%。
年報顯示,該行的不良貸款率不斷上升,從2.24%上升至2.93%。有意思的是,銀行的利潤增長表、資產負債表等信息披露的關鍵信息,在該銀行年報沒有披露。《投資者報》記者多次撥打該行披露的官方聯系方式,一直沒有聯系上,因此具體什么原因導致了利潤大幅度下滑,記者亦無從得知。
江西銀行是去年12月,由南昌銀行吸收合并景德鎮市商業銀行后更名而來,所以更準確的說法是南昌銀行利潤下滑了54%,降至了7.2億元。
合并后,江西銀行的實力大增,今年一季度實現稅前利潤就達到了去年全年的利潤7億元,同比增長36%。
在這些利潤下滑的銀行中,記者注意到,以鄂爾多斯銀行為代表,已是連續兩年大幅度下降,2014年~2015年降幅分別為53%以及42%。截至去年底,銀行只剩下2億元的利潤。
鄂爾多斯銀行一位趙姓負責人在得知記者的來意后,掛斷了電話,此后再撥打,一直無法接通。
很多中小行靠資金業務做大規模
由于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資產質量的下降,銀行的盈利來源與空間不斷受到擠壓,各家銀行何以能夠不斷做大規模?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過去幾年各家銀行選擇的方式是同業業務。由于具備資金成本優勢,商業銀行不斷地加碼同業業務,令各大銀行的同業資產規模急速擴大。
銀行同業資產主要由存放同業、同業拆出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三部分組成。但是自2013年被逐漸限制,同業資產業務開始萎縮。目前很多銀行的同業資產都在往應收款項類投資這塊騰挪。
到2016年一季度末,16家上市商業銀行同業資產占比已經首次低于應收款項類投資。16家上市銀行應收款項類投資占銀行總資產的比重已經從2014年底的5.35%,上升到2015年底的7.54%,到今年一季度已升至7.89%,超過了銀行同業資產業務(包含存放同業、同業拆出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三部分)7.18%的占比。
應收款項類投資,對應的是理財產品、信托受益權和資產管理計劃等。增長較快的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去年該項投資新增超2000億元的包括興業、中信、浦發、招商、民生等股份銀行。
以去年利潤增長排名前列的錦州銀行為例,該銀行利潤能快速發展主要來自投資證券及其他金融資產部分,大幅擴張83.6%至2090億元,在總資產中占比亦擴大至57.8%,較表內貸款資產占比翻倍。
而該項業務增長集中于應收款項類投資,尤其是增持信托受益權轉讓計劃。該行在此類資產上的配置可謂“激進”,為資產規模增長核心助推力。2013年~2015年,該行應收款項類投資增量分別占該行總資產增量的56.4%、58.3%和78.6%。
類似的還有廣西北部灣銀行等眾多中小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年報顯示,2014年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才有63.9億元,到2015年就上升到了164.9億元,上漲了158%。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也從95億元上升到了162.6億元,同比增長了71%。應收款項類的金融資產增幅也是達到1倍,為187億元。
然而,隨著應收款項類投資規模的快速擴張,其中潛藏的風險也逐步凸顯出來。不同于銀行承兌匯票由銀行開具,有銀行背書,應收賬款的證明是由企業開出,出現假章的概率較大,一旦企業之間聯合起來詐騙銀行資金,銀行將防不勝防。面對一些強勢的大型企業,在簽訂保理業務協議時,銀行無法要求其承擔賠償、擔保責任,幾乎所有銀行都吃過“蘿卜章”、甚至大企業不認賬的虧。“尤其是在實體經濟不景氣,企業違約現象不斷增加的環境下,銀行面臨的風險無疑是在不斷地加大。”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銀行資產質量仍在惡化
困擾各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目前還在擴散階段。
根據銀監會數據,截至去年底,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27萬億元,較2014年底大增51.2%,不良貸款率為1.67%,比2014年底上升0.42個百分點。
根據Wind數據顯示,目前的110家銀行中,有56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高于平均數。其中,浙江衢州柯城農村商業銀行、大連農村商業銀行、佛山農村商業銀行3家的資產質量最差,不良貸款率達到2.97%、2.93%和2.84%。
利潤下滑第二的大連農村商業銀行,盡管沒有公布翔實的數據,但猜想是由于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帶來的巨額計提。
今年利潤大幅度下滑的濟寧銀行、內蒙古銀行、日照銀行、臨商銀行,4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超過2.35%。
一個典型案例是柳州銀行,去年,該行遭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規模達49億美元的騙貸,這個數字相當于該行總資產的三分之一。截至去年底,該行貸款賬簿上只有78.4%的貸款被認定為“正常”貸款。該行的關注類貸款占比在2015年上升了1倍,達到19.84%。多位分析師表示,這一類貸款應該被納入不良資產的統計中。
一位分析師稱,銀行的資產質量仍然在惡化,除了不良貸款率經歷了10個季度的增長,貸款賬簿中關注類貸款的占比亦達到20%或以上,這些目前正面臨拖欠或違約風險,“這意味銀行的利潤仍會繼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