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俊
古人云:“七歲看一生?!笨梢?,小學階段是青少年心理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為了使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將來能立足社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少年兒童的心理世界是極其廣闊的,輔導員作為這廣闊世界的耕耘者,不僅要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工作,更要關懷隊員的精神世界,關懷隊員精神生活的質量和精神的成長與發展,成為隊員的精神關懷者。
一、點燃心靈的激情(加強學習心理指導)。學習是隊員的權利和義務,是隊員的主要任務,是隊員心理的主導活動;學習是他們最關心的事,也是家長和輔導員最關心的事。因此,培養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務。輔導員要幫助隊員珍惜學習權利,增強學習的責任感與義務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維護和增強隊員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熱愛科學、喜歡思考;形成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培養、激發良好的學習動機;學會探究性、創造性學習;認識自己的學習心理特點,學習科學用腦,學會管理時間,合理組織智力活動;培養學習中各種智力活動的良好品質,幫助隊員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積極地對待考試,提高應考能力;培養信息的收集、處理能力;培養自學能力,為自身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小力是個聰明的孩子,剛上學的那會兒學習異常優秀,每次測試都名列前茅,班隊活動中也時常能見到他積極的身影,年年被評為優秀學生。轉眼間,到了三年級,他卻每況愈下,學習急劇下降,從前幾名滑落至后幾名,作業尤其糟糕,每次抄作業,不知是不是故意的,總會少掉幾題,要是好不容易抄完整了,寫的字也“慘不忍睹”。
為此,不得已撤掉他的優秀學生稱號,多次批評教育,并跟他的家長交流,但收效甚微。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如果少年兒童把自己成績差,學習失敗的原因歸于自己努力不夠,往往能夠繼續努力,以求下次取得好成績,也愿意接受別人的幫助。因此,我經常找小力談心,和他一起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鼓勵他繼續努力。小力愛看科學類的課外書,因此,我經常同他一起看,了解他的興趣所在,并潛移默化地進行教育,比如,小動物通過自身努力獲得食物,科學家經過努力發明的許多新型武器,給他講努力對于成功的重要性。為了幫助他改掉字跡潦草難認的壞毛病,每次作業,都寫讓一些鼓勵他進步或寫好字對人類有益的格言,稍有進步就加以表揚,或寫上“Good!”以示鼓勵。一段時間以后,小力熱情了,作業本上整潔多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二、拉近心靈的距離(加強情緒、情感教育)。少年兒童的情緒、情感處于急劇發展時期,他們有豐富、復雜的情感世界,情緒體驗強烈,往往有較大起伏。因此,必須注意培養積極的情感品質,情感智力,即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義務感、光榮感、愉快感,重視培養高尚情操,即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創傷感,防止消除自卑、妒忌、孤獨,過度焦慮等消極情感,培養自覺調控,控制情感的能力。隊員正經歷著心理成熟的過程,他們有迅速的心理變化和心理危機,輔導員要幫助他們增強心理適應,順利渡過劇烈變化時期。學會進行自我情緒調節:提高修養,直到亂發脾氣不解決任何問題;不一意孤行,能聽從他人的勸告,接受安慰;眼不見心不煩,學會轉移注意力;傾訴心中郁悶,向成人和同伴一吐為快;采用“酸葡萄式”、“甜檸檬式”自我精神安慰。
潔兒長相平凡,學習上更是不出色,平時沉默寡言。可能因為如此,她在班隊幾乎沒有朋友。她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越來越不開朗,經常默默坐在角落望著窗外發呆。上課回答問題時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嚴重的自卑感給生活也帶來影響,潔兒在校吃飯,學校每一個月收一次餐費,有一次潔兒忘交餐費了,自卑感讓她不敢與我交流,而作為輔導員的我以為她這次不在校用餐,整整一個星期她就在街上餓著肚子亂逛,下午再回學校。如何治好潔兒的自卑感呢?首先,通過交流,讓她明白,人不能盡善盡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各人有各人的特點。其次,我通過觀察、了解,幫助她發現自身優點,并為其創造條件。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了解,我發現潔兒愛勞動,大掃除時總是忙得滿頭大汗。因此,我經常利用晨周會時間表揚她,此外,經常交給她一些任務,諸如發發本子、接接東西之類的。漸漸地,我驚喜地發現她的腰板直了,頭也敢抬了,眼睛里有一種東西一閃而過?,F在,潔兒的身邊有很多朋友,總能聽到她開朗的笑聲,她已徹底告別了“自卑”。
三、托起心靈的藍天(加強意志品質的鍛煉)。良好的意志品質對保證完成學習任務和各種工作任務有重要意義。通過教育和各種實踐活動的鍛煉,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如自覺性、果斷性、獨立性、頑強性、恒心、自制力等;同時克服盲從、獨斷、任性、固執等消極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增強耐挫能力。
遠遠調皮又可愛,只是十分任性。在家時常常用叫喊、亂扔東西、躺在地上打滾等方法制服父母,使父母張慌失措,而不得不哄他,滿足他的愿望,以至于孩子越來越任性。表現在學校里易怒,不合群,稍有些不順心的事就大哭,任你怎么勸也無濟于事,反而變本加厲,越哭越響。面對如此情形,在他哭鬧時,我泰然處之,故意裝著不去理他,任他緩解情緒,等他哭鬧玩了,再去問問任性的原因。如果是為了引起輔導員和隊員的主意,則可以安排一項活動或適當與他聊天,讓他感到沒被拋棄。如果是報復心理作祟,則迅速地判斷為什么會有惡作劇,并用簡潔、通俗的話說明這樣做不對,并告訴他正確處理方式。如果是身體不舒服,則最好的方式是關心、安慰他。不久,遠遠變得聽話起來,不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暴跳如雷,也不會無緣無故的胡鬧了。我們還成了好朋友,他有什么事總是先跟我說。
四、架起心靈的橋梁(加強人際關系指導)。少年兒童在集體生活中離不開人與人的交往,與成人的交往,與同伴的交往,與社會其他人的交往。少年兒童重情感,重友誼,同時渴望得到家長、輔導員和隊員的愛。加強對他們人際關系的指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促進其健康成長。培養健康的人際關系態度,誠實守信;培養較強的人際知覺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克服交往中的不良品質,努力提高交往水平。
班隊的隊員都是爺爺奶奶心中的“小太陽”,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表現在人際活動中許多人常以自我為中心,無集體意識,爭強好勝,不會關心他人,出現了“人緣兒”“嫌棄兒”“孤獨兒”等不同現象。針對這些現象,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開展一系列的與家長交往活動:“愛心家庭作業”了解家長的生日、喜好、煩惱等,為他們講故事,唱歌;“親情交流會”面對面與家人交流,了解家長撫育自己成人的不易。在活動中加強與成人的人際交往,懂得尊敬家長,愛家長。與同伴相處時間是最多的,因此,同伴間的交往極其重要。開展“眾人劃槳開大船”“親親熱熱一家人”“大大的世界小小的我”等,講《三根筷子》的故事,拔河比賽,合運乒乓球,在集體活動中學會與伙伴交往,明白個人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集體才是最強大、戰無不勝的,從而珍惜友誼,珍惜人與人交往,杜絕“嫌棄兒”“孤獨兒”。獻愛心,“愛心捐款”學會關心自己不熟悉的人,“愛心巢”“護蛋行動”學會愛護動物,一切有生命的東西……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他是為接受一切美好的東西而敞開的,如果教師誘導兒童學習好榜樣,鼓勵效仿一切好的行為,那么,兒童身上的所有缺點就會沒有痛苦和創傷地,不覺難受的逐漸消失。”讓隊員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快樂地成長任重而道遠,但這一過程幸福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