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燕南
摘 要: 高職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簡稱,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其特點是以就業為導向,重視社會需求的動態變化性,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對于基礎學科的相關研究尚比較欠缺,本文就高職護理解剖學跨學科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 職業導向 高職護理 解剖學 跨學科教學
1.引言
跨學科教學是指由不同學科互相滲透、彼此結合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科之間相互交叉、滲透的特征愈發明顯,凸顯出跨學科趨勢。1970年9月7日法國尼斯大學以“跨學科”為主題的國際學術討論會的召開,標志著對“跨學科”的研究正式確立。高職護理專業的職業能力主要是整體護理能力,護理范圍涉及心理、軀體、社會多個層面,人群多樣化的健康需求,勢必對護生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更凸顯出高職護理實施跨學科教學的重要性。
2.目前高職護理解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職護理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其任務是揭示人體各系統和器官的形態和結構特征,各器官、結構間的毗鄰和連屬關系,是后續臨床醫學課程學習的重要知識基礎。目前國內高職護理解剖學基本上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講授各器官、系統的位置、形態和結構,與護理的結合度不強,在深度和廣度上遠遠滿足不了護理專業的要求;在實驗教學中多采用標本示教,缺乏與護理解剖學相關的注射、插管、穿刺等操作的專用標本,其教學弊端是理論抽象、難懂,護生無法建立結構、形態、方位的立體感,只能死記硬背;實驗課學生也不能將理論知識與標本、模型對應起來理解,練習護理的內容就更少。因此,現行的人體解剖學無論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都難以適應護理專業的需求,未能緊密結合和充分反映護理專業的特點,與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差距大,嚴重影響后續課程的教與學及崗位能力要求。為此,很多高職校的解剖學教師在跨學科方面努力做各種嘗試。但大部分教學改革研究缺乏系統性,只是從教學內容或者教學方法或者教材等單方面進行改革,從整體或全局的方面考慮怎樣更好地適應護理專業發展的改革較少。因此,跨學科教學改革體現出了它的優勢。
3.高職護理解剖學跨學科教學的必要性
跨學科教學的根本點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應變能力。高職護生素質要求是既有專業知識,又有操作能力,手腦并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跨學科教學在賦予知識延續性的同時,提供了知識與技能的可拓展和可遷移性。由于在解剖基礎課程中融入了專業內容,更增添了知識的職業導向性,有利于專業技能的滲透,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因此,解剖學跨學科教學將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4.基于職業導向性高職護理解剖學跨學科教學的實施方案
4.1廣泛調研,進行解剖學與護理專業的相關性分析。
廣泛調研高職學校高職護理解剖學的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人體解剖學與護理崗位需求相關性分析。
4.2.多元培訓,強化跨學科教學理念。
通過校企(院)合作,分期分批進修2~3個月/人。提供給專任教師下臨床實踐和進修的平臺,提高解剖課程教師的臨床護理實踐能力,并與臨床護理工作人員充分研討護理專業的特點。加快知識更新,拓展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通過解剖課與專業課教師間師資結對,共同備課、交叉聽課、校內、外培訓等多元化培養方式,提高解剖學教師的跨學科教學能力。
4.3重組教學內容,編寫《護理解剖學》校本教材。
形成解剖—專業—臨床跨學科研發團隊,對高職護理解剖學教學內容進行重組、整合,優化知識結構,增強知識與護理技能的銜接性,編寫校本教材,增教學內容的職業導向性。
4.4跨學科教學實施。
實施分層教學,將2015級10個班的學生分成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采用部版人體解剖學教材實施教學,實驗組應用校本護理解剖學教材,實施跨學科教學,并將實驗組教學案例編寫成冊。
4.5跨學科教學評價體系建立。
依據高職護生人才培養要求,結合課程特點,擬訂教學效果評價方案,分別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細化評價標準,尤其注重對知識應用能力的評價,制定評價表,進行學生、解剖教師、專業教師、臨床老師的多元評價,綜合評價跨學科教學效果。
5.結語
解剖學跨學科教學是基于職業導向的一種教學改革,其目的就是活化解剖學知識,變抽象為形象,強化知識的應用性,在學以致用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研究從多元師資培訓,優化教師隊伍——多元資源整合,構建跨學科行動平臺——多元教學實踐,提升跨學能力等多個方面,探討解剖學跨學科教學的實施方案,以期使解剖學教學更能適應護理專業的能力需求,拓寬學生專業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鄒錦慧,湯雅婷,周立,鄧健全,葉茂盛,陳曉露.高職護理專業人體解剖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解剖學研究,2011,33(2):156-158.
[2]鄭利平,安寧,路強,胡學剛.跨學科教學實踐與構想.計算機教育,2013(01):3-5.
[3]袁俐.基于整合課程基礎上的高職護理跨學科教學研究.護理研究,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