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娣
摘 要: 數學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學會數學,會學數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由學習過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在教學中應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創設學習數學的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營造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
關鍵詞: 數學教學 主體作用 創設情境 聯系實際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創造條件,用數學獨特的魅力感染學生。完善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知識結構,化繁為簡,化隱為顯,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習興趣的濃厚與否,決定教學活動的成敗。數學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學會數學、會學數學,這都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從多方面入手,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開發智力的動力。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氣氛和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數學課堂的主人是學生,教師要及時改變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安排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由學習本身直接引起的,在教學中應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等,投其所好,為學生創設學習數學的情境。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教師不僅要做好“配角”的工作,還要當好“導演”,潛移默化,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教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時,我對學生說,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只要你們說出任何一個最簡分數,我就能立即說出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在講授內容之前,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有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奧秘和愿望。要讓學生學得愉快主動,并從中獲得樂趣,教師的情緒狀態、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營造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使他們輕松地進入學習情境。當教師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激起學生的情感時,學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同時,教師也要利用自身優勢,發揮自己的特長,使學生從內心佩服老師,喜歡老師,建立親密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寬廣的知識面、旺盛的熱情、濃厚的求知欲,猶如讓學生服用了強烈的興奮劑,使他們自始至終興致盎然。唯有這樣,數學教學才能成為充滿情感活動富有吸引力的生機盎然的學習活動。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過程是思維活動的開展過程,思維總是指向解決問題。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布陣設疑、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每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一種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的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方案時,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編教材,更多地聯系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指導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探索新知識。比如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我根據生產和生活中實際應用“提問”:我們生活中使用的水桶你們知道是怎樣制作的嗎?教師要善于利用一些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創設一種能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在活躍狀態,促使學生學習。這樣做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概率”時,學生有的會猜對,有的會猜錯。我接著問:“大約是猜的總次數的幾分之幾?”于是學生帶著追求知識的渴望和疑問進入新知探求過程。
三、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為了應用,當學習內容與生活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生成的過程。利用生活實例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讓他們認識到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并不神秘。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地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地灌輸。在教學時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可以使教學活動更直觀,化難為易,學生也會感興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找”教學素材。如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讓學生先將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通過動手操作,看能拼成學過的什么圖形計算它的面積?此時學生興趣盎然,動手操作剪拼圖形。這樣采擷生活數學實例,學生容易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自邊,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學得高興,對知識的理解透徹。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事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
四、成功體驗,穩定學生的學習興趣
成功能增加學生滿足的感覺,更能鼓起學生的學習勁頭。要使學生愿意練、喜歡練,在濃厚的興趣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要精講多練,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別,因材施教,創設不同的情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既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又使學生享受自己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更樂于學習。在教學中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練習形式常用判斷、找朋友、數學小醫生等不同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最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方式方法,把知識點教扎實,讓學生樂學善思,感知抽象的數學的理念。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也是多樣的。數學課堂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重要陣地,教師要緊跟形勢,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研究探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力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文濤.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的嘗試[J].理科考試研究,2016(06).
[2]金述奎.淺談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5(07).
[3]馬吉宏.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J].考試周刊,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