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學 沈明
?
跨境電商對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研究
青海民族大學沈明
摘 要:跨境電商快速發展,是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技術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本文分析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現狀,從經營主體的改變、貿易方式的改變、經營方式與營銷模式的改變三個方面,闡述了跨境電商對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之上,就如何推進我國跨境電商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商國際貿易影響發展對策
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契機,在國際貿易轉型發展的當前,跨境電商的作用力日漸顯現,在國際貿易額中的占比逐年增加,這充分顯現出跨境電商對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跨境電商對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經營主體的改變、貿易方式的改變、經營方式與營銷模式的改變三個方面。這些改變對推動國際貿易轉型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驅動力。本文立足于對跨境電商貿易的研究,就跨境電商對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做了如下闡述。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迅速,成為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在跨境電商發展中,逐步形成了以B2B、C2C、B2C為主流的三大跨境電子商務模式。從表1可以知道,不同的商業模式,有著不同的參與主體,所形成跨境電商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無論是何種模式,都是在基于國際貿易所求之下,所構建的新型交易模式。

表1 三大主流跨境電商模式
我國在跨境電商發展中,雖然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的勢頭比較迅猛,在政策扶持、發展規模等領域,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從實際來看,國家在政策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特別是在“互聯網+”的構建之下,我國跨境電商迎來了更加全新的發展環境。在發展規模方面,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實現了4.2萬億元的交易規模,增速高達35.5%;在發展的基礎建設方面,我國呈現出“主體落后、配套不完善”的發展問題,對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形成較大的阻礙。
1.1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強勢助力跨境電商發展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之下,我國政府對于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扶持,為跨境電商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在促進跨境電商可持續的發展進程中,國家從三個方面予以了大力支持:(1)優化通關流程。在跨境電商貿易中,出口商品實現簡化歸類、出口商品集中申報等便利措施,極大地提高了跨境電商的貿易效率;(2)落實退免稅政策,積極鼓勵跨境電商開展跨境電子支付;(3)優化跨境電商服務工作。為更好地推進跨境電商貿易,積極鼓勵并引導外貿服務企業參與其中,為跨境電商發展建設更加完善的發展環境。
1.2跨境電商貿易規模龐大,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
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為我國跨境電商貿易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平臺。從圖1可知,近兩年來,我國在跨境電商貿易中的交易規模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僅2014年,我國就實現了4.2萬億元的跨境電商貿易額,增速高達35.5%。這樣的規模是巨大的、增速是驚人的,這說明,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快速,巨大的市場潛力,正推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繼續前行。首先,在跨境電商進出口結構上,2014年的出口額占到進出口總額的88.2%,而出口僅為11.8%。這說明,我國跨境電商仍以出口為主,國內市場對于海外商品的需求,也正隨著國內經濟及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而呈現出增長趨勢。其次,在占比情況中,跨境電商占進出口貿易額的比例由2010年的6.4%,升至2014年的12.0%,說明,跨境電商貿易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其對于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也日益顯現。

圖1 我國跨境電商貿易規模情況
1.3基礎建設滯后的問題比較突出,正面臨著發展瓶頸
在跨境電商中,中小企業成為經營的主體。由此帶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人才的缺乏情況比較嚴重,缺乏、專業化的跨境電商人才,對推進跨境電商發展形成較大制約;二是方法比較缺乏,營銷模式過于傳統,對于方興未艾的跨境電商領域,實現創新性發展,無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三是發展被動,缺乏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加之基礎建設不完善,特別是在國際支付、物流服務等領域,存在較大的滯后性,這也是當前跨境電商發展所需迫切解決的問題重點,應在創新性發展中逐步解決。
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在進出口貿易占比不斷增加的條件之下,跨境電商貿易逐步對傳統國際貿易形成影響。一是在經營主體方面。經營主體更加多樣化,虛擬企業與貿易企業的合作方式,成為跨境電商發展的新模式;二是在交易方式方面。通過網絡通信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貿易效率,改變了傳統國際貿易中電話或面對面的業務交易方式;三是在經營、營銷模式方面。依托于互聯網實現企業經營與營銷的模式都發生了本質上的轉變。因此,分析跨境電商對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2.1經營主體發生改變
在跨境電商領域,國際貿易的經營主體發生了改變。首先,跨境電商貿易依托于互聯網技術,“虛擬企業”成為跨境電商貿易中,經營主體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虛擬企業”依托互聯網而存在,通過胡亮網提供跨境電商貿易服務。其次,“虛擬企業”+貿易企業的合作方式,也是當前經營主體的主要形式。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多元化的服務,進而適應當前電商貿易發展的需求。最后,互聯網平臺的開放性,讓跨境電子商務鏈中的各個要素形成了更加緊密的關系,跨境電商與國外廠商之間的合作得到強化,三大主流電商模式的構建,對于構建完善的電商貿易服務鏈條,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國際貿易的經營主體,實現了更加多元化的發展結構。
2.2交易方式發生改變
在傳統國際貿易中,面對面等形式的交易,不僅交易效率低,而且易于出現貿易誤差。而跨境電商時代的到來,交易方式變得更加便捷,高效率的貿易方式等符合當前快速發展的經濟需求。在互聯網通信的方式之下,不僅可以降低傳統交易方式中的采購及運輸等成本,而且為“零庫存”的交易目標創造了條件。此外,EDI技術下的跨境電商,實現了交易的實時、自動進行,這極大地簡化了傳統國際貿易流程。因此,在新的經濟環境、新的商務模式之下,貿易方式的改變,為國際貿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貿易方式。
2.3經營模式與營銷方式發生改變
經營模式的改變是跨境電商最為顯著的改變之一。在傳統國際貿易中,物流外貿企業的經營模式冗長,而跨境電商之下,形成了全面結合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及業務流于一體的經營模式,提高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與此同時,傳統國際貿易的營銷方式有“效率低、成本高”的特點,這對于跨境貿易企業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成本支出。跨境電商可以轉變傳統營銷方式中的不足,通過互聯網平臺下的營銷模式,不僅提高了客戶選購商品的效率,而且極大地降低了營銷成本,對于降低跨境貿易企業經營成本,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
跨境電商的發展前景巨大,契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為進一步推進跨境電商發展,我國應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為跨境電商發展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首先,建立完善的分層監管體系,引導并規范跨境電商的發展。特別是在跨境交易的安全等領域,應確保跨境電商企業在賬戶資金及活動信息等方面的安全。其次,以創新為驅動,強化管理制度的創新與完善。通過鼓勵并引導企業創新,實現跨境電商的創新性發展。最后,構建良好的內部環境,為國際貿易模式的轉型創造良好的轉型契機。特別是跨境電商的融入對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讓轉型發展需要更長時間的適應與調整。
3.2推進綜合型人才培養,加速國際貿易模式轉型發展
人才是支撐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缺口。因此,積極推進綜合型人才培養,表現出顯著的緊迫性與重要性。(1)強化綜合型人才的引進,充實現有的人才隊伍,確保人才建設滿足實際發展的需求;(2)建立健全培訓制度,強化對現有人才的教育培訓,提高專業知識水平,以更好地勝任職業要求;(3)強化高校人才培養進程。高校在專業設置方面,應強化物流、信息技術、國際貿易等領域的人才培養,滿足當前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
3.3推進跨境產業平臺建設,優化跨境電商發展環境
當前,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主要問題,在于第三方電商平臺的發展水平不足。首先,跨境電商在平臺建設的過程中,應注重平臺推廣的廣度、深度,能夠為不同領域提供優質的、準確的服務,進而擴大平臺的影響力;其次,支付平臺建設,應強化支付的安全性,并在便捷化的支付環境之下,提高跨境交易的效率;最后,以第三方建立海外聯盟倉儲,為不同企業提供倉儲、物流、配送、維護等服務,這樣既可以降低單個企業的物流成本和銷售壓力,還可以為售后服務提供支持,降低消費者的風險預期。
綜上所述,跨境電商的發展,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對于推進國際貿易轉型提供了新的動力。跨境電商在經營主體、交易方式、經營方式與營銷模式等領域,對傳統國際貿易進行優化與創新性發展,充分體現出跨境電商在國際交易中的巨大作用力。此外,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推進綜合型人才培養,加速國際貿易模式轉型發展;推進跨境產業平臺建設,優化跨境電商發展環境,都是推進我國跨境電商進一步發展的有力之舉。
參考文獻
[1] 孟祥銘,湯倩慧.中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2014(2).
[2] 王林,楊堅爭.跨境電子商務規則需求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4(9).
[3] 我國跨境電商年交易額漲三成出口退稅試點啟動[N].人民日報,2014-10-21.
[4] 劉瑩.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物流渠道競爭力的對比與選擇[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4(8).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5(a)-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