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國精 楊崇林 祝萍
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在重度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探究
桂國精 楊崇林 祝萍
目的 討論在重度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的療效分析。方法 選取重度顱腦損傷患者7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觀察組為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對照組則行無創顱內壓監測方式,記錄并對2組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顱內壓(ICP)值情況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10例發生應激性潰瘍,5例發生低蛋白血癥,1例發生顱內感染;而對照組分別為20例、15例、8例,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18例預后良好,6例殘疾,1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對照組患者6例預后良好,10例殘疾,15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觀察組預后良好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應用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的治療效果較無創動態顱內壓監測更好,患者的預后情況普遍更好,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發生處理更妥善,能顯著地輔助加快患者的恢復進度,得到了很廣泛的認可。
重度顱腦損傷;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應用效果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經濟也快速發展,快節奏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安全因素,暴力傷害、交通事故等不可預知的危險情況越來越多,各種事故發生率居高不下,這些因素常常會帶給人們巨大的傷害,而腦損傷也伴之而來。近年來重度顱腦損傷的發生率逐年升高,由于顱內損傷是致命傷害,往往患者進入醫院時病情已經十分嚴重,臨床的處理和治療也困難重重,在重度顱腦損傷的術后治療中感染率和術后并發癥不斷高漲,無創動態顱內壓監測雖然無創傷,但其準確度卻不如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無創動態顱內壓監測與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應用效果之間的相關數據又缺乏,因此對二者的相關性研究已經成為一個有意義的臨床研究。為了探究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與重度顱腦損傷圍手術期的監測預警輔助治療效果的相關性,本研究選取74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實驗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江西鷹潭市人民醫院接受重度顱腦損傷治療的74例患者為實驗對象。入選標準:格拉斯哥評分(GCS)低于8分;CT檢查顱內出血、腦挫裂傷、腦水腫陽性。排除標準:家屬依從性不佳;雙側瞳孔散大且固定;傷后入院時間超過24 h。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例。其中,實驗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21~88歲,平均(43.5±11.2)歲;對照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21~88歲,平均(43.2±11.8)歲。2組實驗對象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均接受標準去骨瓣減壓治療視情行顱內血腫清除術,術后予以頭抬高臥位,吸氧,通暢呼吸道,留置尿管護理,常規予抗感染、保護胃黏膜、神經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支持治療。監測儀選用美國強生公司Codman顱內壓監測儀,選取已證更有效且安全的腦實質(開顱手術同時在額葉皮質下1 cm處)放置探頭的方式進行持續監測[1]。
實驗組根據顱內壓變化情況動態調整脫水治療策略,顱內壓高于20 mmHg持續15 min以上時,給予20%甘露醇250 mL加速尿40 mg靜滴,如果顱內壓驟增超過10 mmHg,且脫水處理后無明顯下降,則立即復查CT,視情進行手術干預;對照組選取無創ICP監測結合實時頭顱CT檢查的方式[2],預警到感染和體征變化時及時處理。
1.3 觀察指標 (1)分析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與無創動態顱內壓監測在重度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效果,對治療后感染和并發癥情況進行分析。(2)對2組患者治療4個月后進行預后良好情況的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16.0進行數據統計,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2組患者應激性潰瘍、低蛋白血癥、顱內感染等售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n)
2.2 2組患者治療4個月后進行預后情況比較 對2組患者治療4個月后預后情況對比,可以發現觀察組良好預后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χ2=8.880,P=0.003)。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4個月后預后情況對比(n)
顱內損傷是致命的傷害,往往進入醫院的時候病情已經十分嚴重,臨床的處理和治療也困難重重,若不及時采取持續并且精準有效的監測手段進行顱內壓情況預警和護理等措施進行處理,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3]。利用無創動態顱內壓檢測儀結合實時CT頭顱檢查的無創動態顱內壓監測方式雖然無創傷,但其準確度卻不如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無創動態顱內壓監測與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應用效果之間的相關數據還在積累階段,因此對二者的相關性研究已經成為一個比較有臨床意義的問題[4-5]。而對重度顱腦損傷中進行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效果分析的調查,對患者的疾病治療有積極的作用,有效的降低了醫療資源的浪費,顱腦損傷危及患者的性命,常常引發肺部感染、顱內感染和腦脊液滲出等,對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可能引發顱內出血以及全身性癥狀。有創動態ICP監測強化了持續性顱內壓監測,能夠有效監控ICP值,對醫護人員做出合理及時的醫護方案有重要的指導意義[6]。
研究表明,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實施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在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改善整體預后方面較無創監測有明顯的優勢,這也與目前臨床同行相關研究的結論是一致的[7-8]。總之,在通過對在重度顱腦損傷后治療中的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的應用療效分析,得出了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的治療效果較無創動態顱內壓監測更好,患者的預后情況評價普遍更高的結論,有助于醫學工作的完善和科學,在臨床上有極好的應用價值和前景。
[1] 李俠,李兵,楊黎,等.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有創顱內壓監測的臨床應用[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1,36(12):1323-1325.
[2] 童祥龍,黃錄茂,雍成明,等.顱腦損傷無創顱內壓監測結合頭顱CT的臨床研究[J].安徽醫學,2014(6):760-763.
[3] 陳永翱,楊振時.38例重型顱腦損傷術中急性腦膨出救治體會[J].安徽醫學,2012,33(10):1298-1299.
[4] 許勇,江曉春,李監松,等.FVEP無創顱內壓監測的臨床應用現狀及展望[J].中華全科醫學,2011,9(4):619-621.
[5] 劉偉,孟憲琴,劉曉靜,等.對顱腦損傷患者120例的動態病情觀察[J].北京軍區醫藥,2000(6):451.
[6] 鄧康培.基層醫院治療重型顱腦損傷86例體會[J].廣東醫學, 2001,22(6):484.
[7] 李衛賢,簡健章.小兒重型顱腦損傷63例診治分析[J].廣東醫學, 2001,22(11):1049-1050.
[8] 陳垂尖,李超強,龐宏謀,等.重型顱腦損傷并重要器官損害72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1,18(3):400-40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024
江西 335000 江西鷹潭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桂國精 楊崇林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