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冉
內科護理教學中培養護生關懷能力的實踐與評價
朱 冉
目的 分析內科護理教學中培養護生關懷能力的實踐效果。方法 選取護生6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均分為人文關懷教學組(觀察組,n=30)與傳統教學組(對照組,n=30),對2組教學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對照組護生教學前后關懷意識得分比較[(63.5±7.0)分 vs (65.0±7.5)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護生教學前后關懷意識得分比較[(63.2±6.8)分 vs (70.0±8.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教學后觀察組與對照組關懷意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5.0±7.5)分vs (70.0±8.0)分](P<0.05)。結論 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培養護生關懷能力,有助于護生深入了解護理人文關懷能力的意義,提高護生關懷意識。
內科護理教學;關懷能力;教學實踐;教學評價
護理學其本質涵蓋了人文科學精神,其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人。目前,護理教學中普遍存在關注護理技術卻忽視人文關懷的現象,護理人員缺乏對患者需求的認知,因此,必須對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提出進一步要求[1]。護理教學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各種實驗教學為護生提供了優質的實踐平臺。本次研究將關懷能力教學融入護理教學與實踐中,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60名2013級護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名。觀察組護生包括男2名,女28名,平均年齡(18.2±0.5)歲。對照組護生包括男4名,女26名,平均年齡(18.4±0.4)歲。2組護生組間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具體形式為:教師教學示范、學生練習、教師指導。觀察組在傳統教學基礎上融入人文關懷教育,其教學內容具體如下:(1)教學目標。依照布魯諾理論分類,在護生基本掌握人文關懷知識基礎上,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以及動作技能3大類別。其中認知目標具體表現為“正確認識患者關懷需求”,情感目標具體表現為“關懷型人際關系”,動作技能目標具體表現為“熟練完成護理操作”。(2)教學內容。①增設案例,例如在“消化系統肝癌患者護理”章節中加入裘法祖先進事跡。②通過案例進行情境教學,例如在“腦血管病患者護理”教學中添加情境模式:“患者曾某,男,66歲,因高血壓腦出血昏迷,經治療意識剛剛恢復,大小便污染了床單但沒有通知護士,請問你在巡視病房過程中發現此情況該如何解決”。讓護生相互探討出解決方法。(3)教學方法。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使用“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方法詮釋關懷教育。例如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然并發室顫的搶救”教學中,可讓護生觀看“最美新娘”救人片段,引導護生體會“最美新娘”救人時的心情。
1.3 教學評價
1.3.1 量表評價 (1)關懷能力量表。以CAI評價量表為基礎進行評測,該表維度分為勇氣、耐心、理解,α系數為0.81;(2)關懷意識量表。以關懷特征量表中文版為基礎,該表重測信度為0.94[2]。
1.3.2 日記反思 要求觀察組每名護生必須撰寫反思日記,日記內容以關懷能力內容為主即可。
1.4 指標觀察 教學前后分別進行能力評價量表填寫,填寫方式為匿名;反思日記以匿名方式收取,并依次編號。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涉及數據均在SPSS13.0中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問卷調查結果 對照組護生教學前后關懷意識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護生教學前后關懷意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教學后觀察組與對照組關懷意識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護生關懷意識得分比較(x±s)
2.2 反思日記 收取觀察組30名護生觀察日記450篇,不合格日記27篇,納入423篇。所有日記按內容從多到少排列順序如下:人文關懷內涵241篇(56.9%)、人文關懷行為105篇(24.8%)、護理價值觀52篇(12.3%)、人文關懷教育過程25篇(5.9%)。
疾病是人類無法避免且必須面對的客觀存在,疾病是人類社會、生活、環境、行為習慣共同作用、相互影響所形成的綜合結果[3]。單一技術手段無法徹底防治、治愈疾病,醫護人員更需要從社會因素方面入手,尋求方法。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傳統護理經歷了一系列從“功能制”到“責任制”再到“責任制整體護理”的過程。這一發展過程要求護理人員在提升專業能力的同時,加強自身人文關懷能力建設[4]。因此,如何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關懷能力,成為目前醫學教育普遍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護生教學前后關懷意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教學后觀察組與對照組關懷意識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陳瑜等[5]研究結果相符。該結果充分表明,觀察組護生護理人文關懷具有道德與行為雙面性質,教學過程中對案例講解與示范能使護生在模擬環境中通過換位思考體驗到患者心情與需求,從內部提升護生護理關懷意識;反思日記幫助護生加強對關懷事件的記憶,并通過敘述與分析寫在紙上,深化了護生對護理關懷能力培養的理解,學到了課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護生經過人文關懷能力培養后,對護理關懷能力內涵、知識以及技巧等方面擁有了全方位認識,并通過反思與討論,促進并加深護理關懷能力內化[6]。
本次研究還發現,教師在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實踐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與教育作用。護理人文關懷能力不同于其他護理知識,人文關懷是一種價值觀,它具體表現在人類憑借自身意愿、責任或意識所產生的具體行為中。護理人文關懷指代更加具體,它特指護理人員的內在修養,其產生條件包括:知識、智力、觀念、德行、人性、意志、情感等[7-8]。因此,傳統教學中教師講解無法讓學生充分理解人文關懷能力重要意義,只有在情境模擬、實際案例分析教學中,才能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護理人文關懷能力的意義。
綜上所述,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培養護生關懷能力,有助于護生深入了解護理人文關懷能力的意義,提高護生關懷意識及關懷能力。
[1] 宋詩弦,周潔,范文靜,等.護生關懷能力測量工具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4):3014-3016.
[2] 楊曉玲,陳紅.從文獻分析看我國護生關懷能力培養的研究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7):3233-3236.
[3] 聞彩芬.人文學生標準化病人技能考核對培養護生關懷能力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32(3):91-93.
[4] 王慧穎,陳亞紅,周瑩,等.護理關懷教育對實習護生關懷能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33-35.
[5] 陳瑜,翟惠敏,趙陽,等.在校護理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3,28(20):7-9.
[6] 曾曉英,李如竹,江躍華,等.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5):420-421.
[7] 黃建平.ICU實習護生關懷能力與影響因素調查[J].中外醫學研究,2014,24(30):56-57.
[8] 黃翠,陳瑜.111名實習護生關懷能力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3,21(2):21-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107
2014年河南省醫學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項目 (WJLX2014133)
河南 473061 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 (朱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