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
中西醫結合治療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療效
徐冬梅
目的 研究在西醫基礎上加用中醫療法治療肺心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肺心病急性發作期患者共312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15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另加用中藥藥方辯證治療。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后PaO2及PaCO2評分變化狀況及組間差異。結果 2組患者治療前2項評分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均明顯改善,但觀察組改善更為明顯,治療后組間分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99)。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74%,觀察組為95.51%,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對肺心病急性發作期可達到較好控制效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肺心??;中藥藥方;急性發作期
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治療難度較大,急性發作期易出現血氧水平急劇下降導致疾病惡化。目前治療多以西醫為主,力求在短時間內緩解癥狀,減輕右心負擔及肺動脈壓力[1]。四川省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基于這一背景,研究了中西醫結合模式對肺心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四川省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共312例。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組156例。對照組中男95例,女61例;年齡38~80歲,平均年齡(53.6±4.2)歲。觀察組中男91例,女65例;年齡38~80歲,平均年齡(53.6±4.2)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監護患者心電血壓、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為患者止咳祛痰,保障患者臥床休息。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中醫治療,操作如下:取10g紫蘇子、30g丹參、10g橘紅、12g生姜、9g地龍、10g制附子、15g白術、10g桂枝、30g茯苓、30g黃芪、10g人參,采用水煎方式,每天煎煮1劑,每次約400mL,每天分2次服用。
1.3 療效評價標準[2]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顯著緩解,水腫消退,唇紺好轉,血象恢復正常,肺部濕啰音改善明顯,心功能基本處于正常水平;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水腫基本消失,唇紺好轉,血象趨近于正常,肺部濕啰音輕微改善,心功能恢復I~II級;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甚至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PaO2及PaCO2評分狀況 2組患者治療前PaO2及PaCO2評分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改善程度更大,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中治療總有效率為89.74%,觀察組達到95.5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PaO2及PaCO2評分狀況(x±s)

表2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表[n(%)]
肺心病在中醫理論中歸屬在心悸、痰飲、水腫癥下,本癥的集中于肺臟發病,發病原因主要和患者脾腎虛弱有關,當病情發散,影響其肺心健康[3]。肺心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且其病情變化多樣,中醫理論中,其以痰、熱、虛、瘀為主要特征,病癥虛實變幻,實虛相依[4]。其中痰和瘀是肺心病的重要病理改變,同時也是誘發患者發生肺心病的主要因素,二者始終伴隨肺心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5]。臨床上,肺心病患者急性發作期的主要誘發因素為外感,當外感刺激內痰,即可發病,因此,對于急性發作的肺心病,臨床治療時主要目的是祛邪。依照現代西醫學的宗旨,急性發作期的肺心病主要是由感染引起的,治療重點應該放在控制感染、消除感染上,一旦感染消失,患者病情即可迅速好轉[6]。而西醫所謂的感染在中醫中成為外邪,祛邪方可安正,即病除,在此處上,中西醫的觀點不謀而合。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在西醫基礎上加用中藥湯藥對患者內在進行調理可顯著改善患者PaO2及PaCO2評分,降低發病幾率。且在治療總有效率上,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證明在中西醫結合模式下患者臨床癥狀可得到更顯著改善。藥方中茯苓可健脾化痰,幫助肺心病患者及早消除痰液;丹參、人參、黃芪具有活血利水效果,同時為患者補中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全方可達到清熱解毒、瀉肺平喘的功效,同時逐漸改善患者肺部狀況,減少痰液生成,降低急性發作期危險程度。
肺動脈高壓是引發肺心病的不可缺失的因素,而肺心病一旦發生直接導致患者的心肺功能嚴重下降,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交質量明顯下降。肺泡內氧氣含量降低是肺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現之一,而臨床上多數慢性反復性呼吸系統疾病均能夠引起肺泡內氧含量下降,其間接條件為肺動脈高壓[7],引起肺動脈高壓的通路主要為:患者出現急性低氧血癥時能夠誘導肺部血管發生急性收縮,從而引起高壓;患者一旦發生長期的缺氧,肺部血管出現代償機制,即發生血管重塑。低氧血癥的發生對于促進肺心病的發生與進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吸氧治療對于肺心病來說,無論是在其急性期還是緩解期均有著極為突出的治療效果。西醫西藥治療對于肺心病的療效并不顯著,雖然血管擴張劑等藥物對于肺動脈高壓的治療有極好的效果,但在繼發性肺動脈高壓的治療中效果較差,甚至無顯著效果。利尿劑是治療肺部疾病的又一常規藥物,但是大量利尿藥物的使用能夠增加患者痰液的黏稠度,使其更加不易被排出,繼而加大了氣道阻力,加劇病情。洋地黃類是治療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心臟疾病的首選藥物[8]。
綜上所述,對肺心病患者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可達到標本兼治效果,從根本上改善患者肺部狀態,減少痰液對疾病的影響,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黃斌,張曉云,王筠.中西醫結合治療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作期合并呼吸衰竭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0,3(9):372-373,411.
[2] 郭秀文,鄭敬茹,紀春玲,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作84例[J].中國實用醫藥,2012,34(18):27-28.
[3] 許文忠,梅建強.中西醫結合治療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作期36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1,4(33):549-550.
[4] 李藝,王寶玉.強心湯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作期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9,12(24):1950-1951.
[5] 楊光虎.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D].山東大學,2012.
[6] 李月霞,王紅民.中西醫結合治療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作期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24(31):177-178.
[7] 于濤.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1(6):1971.
[8] 賈滿倉.中西醫結合治療肺源性心臟病心功能不全寒飲伏肺型56例[J].中醫研究,2011,12(23):36-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6.103
四川 610400 四川省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 (徐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