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華
腎結石采用兩種不同方式治療的效果對比
范志華
目的 探討腎結石采用輸尿管軟鏡與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90例腎結石患者,隨機均分為2組(n=45),分別給予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和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對比分析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清石率等情況。結果 觀察組中結石不超過2.0cm的患者手術時間為(68.2±14.2)min,術中出血量為(7.5±2.5)mL;結石大于2.0cm的患者手術時間為(92.2±23.7)min,術中出血量為(10.5±3.8)mL;對照組中結石不超過2.0cm的患者手術時間為(48.6±12.0)min,術中出血量為(80.4±25.9)mL;結石大于2.0cm的患者手術時間為(60.5±8.6)min,術中出血量為(85.7±28.3)mL;觀察組手術時間多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石直徑不超過2.0cm的患者觀察組患者清石率為96.0%,對照組為93.3%,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石直徑大于2.0cm的患者中,觀察組清石率為80.0%,對照組為96.7%,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和8.9%,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臨床外科治療腎結石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選擇合理的手術方法,輸尿管軟鏡碎石術適用于直徑小于2.0cm結石,經皮腎鏡碎石術適用于直徑較大結石。
腎結石;輸尿管軟鏡;經皮腎鏡碎石術
腎結石是臨床常見泌尿系統疾病,青壯年是腎結石高發人群[1],臨床表現為腰部酸脹、疼痛以及陣發性劇烈腰腹部疼痛、惡心嘔吐、腹脹、血尿等,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外科手術是治療腎結石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探討腎結石采用輸尿管軟鏡與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10月瑞昌市中醫院收治的腎結石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經臨床體檢、B超、CT檢查確診,臨床表現為腰部疼痛、腎絞痛、血尿等。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均分為2組(n=45)。觀察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26~60歲,平均(38.5±4.6)歲;結石直徑1.0~3.0cm,其中25例結石≤2.0cm,20例結石>2.0cm;13例上盞結石,17例中盞結石,9例下盞結石,6例腎盂結石。對照組中男22例,女23例,年齡24~61歲,平均(39.5±5.1)歲;結石直徑1.0~3.1cm,其中15例結石≤2.0cm,30例結石>2.0cm;10例上盞結石,14例中盞結石,12例下盞結石,9例腎盂結石。2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實施全麻,取膀胱截石位,利用輸尿管軟鏡詳細探查,擴張輸尿管,置入導絲,經導絲置入輸尿管軟鏡外鞘,然后置入輸尿管軟鏡,明確結石部位后,置入200um鈥激光光纖,將結石擊碎,術后留置5F雙J管,術后2~4周可拔除。對照組給予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實施全麻后取俯臥位,利用B超明確結石位置,進行腎穿刺,擴張通道,建立取石通道,經輸尿管硬鏡或標準腎鏡工作通道進入,利用氣壓彈到貨超聲碎石。術后留置腎造瘺管、5F雙J管,術后3d拔除腎造瘺管,術后2~4周拔除雙J管。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不良反應情況;術后2d,2組患者均復查腎功能,術后1個月復查泌尿系平片或CT。
1.4 清石成功判斷標準[2]殘留結石小于3mm或無結石殘留,臨床癥狀消失,記錄2組清石率。清石率=清石成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手術情況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多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對比(x±s)
2.2 2組清石率對比 觀察組中≤2.0cm結石成功清石24例,清石率為96.0%,對照組成功清石14例,清石率為93.3%,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中>2.0cm結石成功清石16例,清石率為80.0%,對照組成功清石29例,清石率為96.7%,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殘留3例下盞結石,1例多發結石,1例腎盂結石;對照殘留1例上盞結石,1例下盞結石。
2.3 2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觀察組中出現2例術后高熱,經對癥治療后治愈出院;觀察組中3例腎功能不全,2例凝血功能障礙,3例功能性孤立腎患者均順利實施手術,術后無出現并發癥。對照組中出現1例術后高熱,1例菌血癥,1例感染性休克,經對癥治療后治愈出院;術后12h發生1例遲發性出血。觀察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和8.9%,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形成腎結石的常見原因包括尿路異物、感染、梗阻、機體代謝紊亂和應用藥物,此外也與遺傳、飲食習慣、環境和職業等因素相關。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腎結石發病率有所上升。對于直徑較大結石或結石導致藥物無法緩解的疼痛,臨床常用外科手術治療,主要手術方法包括腹腔鏡切開取石術、經皮腎鏡取石術、經輸尿管鏡碎石術[3]。輸尿管軟鏡治療直徑不足20mm腎結石的碎石效果顯著,清石成功率高,其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并發癥少。本次研究中,針對直徑≤2.0cm結石,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清石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有利于患者術后盡快恢復,說明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充分體現了微創手術的特點。
但對于直徑較大結石,輸尿管軟鏡碎石術雖然創傷小,但手術時間相對較長,會導致手術風險增加,且隨著結石增大,清石率會有所下降。本次研究中,針對直徑>2.0cm結石,觀察組清石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相關研究顯示,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不會受到結石部位的影響[4],取石效果良好。但經皮腎鏡碎石術術后出血、損傷、感染風險較大,因此要求術者掌握熟練的穿刺技巧和手術操作技巧。
孤立腎具有豐富的血供系統,具有較高的穿刺出血風險,因此腎功能不全者采取經皮腎鏡手術的風險較大,而輸尿管軟鏡對以上兩種情況均適用。相關研究顯示,凝血功能障礙或應用抗凝藥物者,其清石成功率與并發癥發生率與正常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5-6]。經皮腎鏡碎石術的相對禁忌證之一是穿刺困難,而輸尿管軟鏡可提供有效治療通道。同時,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擴大了腎結石外科手術適應證,腎功能不全、解剖結構異常、凝血功能障礙、穿刺困難均是其適應證[7-8]。
綜上所述,直徑小于2.0cm的腎結石采用輸尿管軟鏡治療的療效顯著、并發癥少、安全可靠,而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直徑較大腎結石的取石效果更優。臨床應用時,醫生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以保證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1] 桂定文,楊嗣星,張青漢.輸尿管軟鏡治療腎結石的現狀和展望[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4,29(5):452-457.
[2] 崔小魯,劉賢奎.微通道及標準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馬蹄腎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1,32(6):683-685.
[3] 牛超,廖邦華,羅德毅,等.經輸尿管軟鏡取石術與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13(7):868-874.
[4] 施小東,程躍,邱中笑,等.電子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12,22(9):1018-1019.
[5] 沈偉華,徐慶康,于永濤,等.標準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腎和輸尿管上段結石[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5):414-416.
[6] 張磊,夏亭,任祥斌,等.輸尿管軟鏡碎石術與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直徑10~20mm腎下盞結石效果的對比分析[J].泌尿外科雜志,2014,6(3):17-20.
[7] 方少偉,王煒.一期經皮腎鏡取石術聯合二期輸尿管軟鏡手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20):92-94.
[8] 楊大富,梁華良,陸榮森,等.B超引導下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高危復雜性腎結石3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5,24(17):66-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37
江西 332200 瑞昌市中醫院 (范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