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付舉
高頻超聲診斷67例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應用價值
張付舉
目的 探究高頻超聲診斷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疑似腸系膜淋巴結炎患者67例,行高頻超聲檢查。結果 67例可疑患者中,有7例患者淋巴結在正常大小范圍之內,即長徑在2~5mm,最后確診為腸系膜淋巴結者有60例。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超過正常范圍而且數目大于2個的有40例(66.7%);高頻超聲顯示中心髓質高回聲、外周皮質低回聲者12例(20.0%);利用高頻超聲可探測到腫大的淋巴結內有血流信號者8例(13.3%)。結論 高頻超聲能夠清晰地顯示腫大淋巴結的形態、大小和數量,對于腸系膜淋巴結的確診有很大幫助。
腸系膜淋巴結炎;高頻超聲
腸系膜淋巴結炎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一種腸道疾病,尤其好發生于兒童。一般認為主要是由于鏈球菌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認為與寄生蟲或者其他細菌感染有關[1]。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現的臨床癥狀,病變主要位于回腸末端淋巴結,所以患者主要表現為右下腹痛。在發病前3~5天,患者常常具有發熱、乏力、倦怠不適等前驅癥狀。發病早期,由于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與闌尾炎等疾病不易鑒別。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高頻超聲能夠清晰地顯示淋巴結的大小、形態、數量以及血液供應情況,對于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確診有很大的幫助。本研究探究高頻超聲診斷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以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并伴有喉痛、發熱、倦怠不適等前驅癥狀的疑似腸系膜淋巴結炎患者67例,行影像學高頻超聲檢查。其中,男34例,女33例,年齡35~76歲,平均(33.4±6.1)歲。
1.2 儀器和方法 使用GE V730普通版,GE Logiq S8 及GE Vivid7彩色超聲診斷儀,高頻探頭,探頭頻率
5~12MHz。患者取仰臥位,處于安靜狀態,充分暴露腹部,以臍為中心進行全腹多切面掃查,掃查順序依次為右側腹、臍周、左側腹,并重點觀察腹痛部位,以清晰顯示腫大淋巴結
記錄所見到的腹部淋巴結的大小、數量、形態、內部回聲、周邊情況、內部血流狀態等,同時選取最大淋巴結長軸徑為長徑,在其垂直斷面上測量淋巴結短軸徑為短徑,計算長短徑的比值。
1.3 診斷標準 正常腸系膜淋巴長徑2~5mm,淋巴門無血流信號。長徑>10mm,短軸徑>5mm,縱橫比>2,并有2個以上淋巴結呈彌漫性均勻性改變者,或者高頻超聲顯示淋巴結內血流增加均稱為腸系膜淋巴結腫大[2]。
67例可疑患者中,有7例患者淋巴結在正常大小范圍之內,即長徑在2~5mm,最后確診為腸系膜淋巴結者有60例。其中,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超過正常范圍而且數目大于2個的有40例(66.7%);高頻超聲顯示中心髓質呈現強回聲,外周皮質呈現低回聲者12例(20.0%)。見圖1。利用高頻超聲可探測到腫大的淋巴結內有血流信號者8例(13.3%)。見圖2。

圖1 高頻超聲成像顯示中心髓質呈現強回聲,外周皮質呈現低回聲

圖2 高頻超聲成像顯示,腫大淋巴結內點條狀或淋巴門型血流信號
腸系膜淋巴結炎多數是由于鏈球菌侵襲人體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進而細菌通過血行播散,感染各種免疫系統,其中,淋巴結最先受到侵害,特別是回腸和結腸區域的淋巴結,引發炎癥。常常發生在冬春季節,特別是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時。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腹痛部位多位于右下腹。本研究中,有40例患者的右下腹淋巴結腫大,壓痛點隨體位的改變而變化(與闌尾炎相鑒別),位置不固定,也有少數患者腹痛位于腹部其他部位,與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癥狀與體征相符[3]。腸系膜淋巴結炎屬于非特異性炎癥,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高頻超聲只能作為輔助手段,具有診斷價值,要想確診腸系膜淋巴結炎,還需要結合其他臨床表現確診[4]。
高頻超聲不但對于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確診有很大幫助,而且有助于腸系膜淋巴節炎的鑒別診斷:(1)與惡性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結腫大相鑒別。腸系膜淋巴結炎引起的淋巴結腫大在高頻超聲下可見數個形態呈圓形或者類圓形的腫大淋巴結,長徑大于10mm,橫徑大于5mm,長徑與橫徑的比值大于2[5]。形態學特征還表現為腫大淋巴結皮質和髓質的界限模糊,髓質呈中高回聲,皮質呈低回聲,淋巴結內血流增加[6]。惡性淋巴瘤是發生于淋巴結的原發腫瘤,多發生于腹膜后或者腸系膜淋巴結。在高頻超聲下,其形態學特征表現為近似圓形、大小不等的腫大淋巴結。其大小要比腸系膜淋巴結時更大,一般長徑多大于50mm,長徑與橫徑的比值多小于2;腫瘤邊界清楚,表面光滑,有被膜;高頻超聲下顯示皮質、髓質界限模糊,呈現低回聲,血流信號較腸系膜淋巴結時更豐富[7]。(2)與急性闌尾炎相鑒別。兩者疼痛部位、性質和臨床表現都極為相似,早期很難鑒別。在高頻超聲下,急性闌尾炎時,腫大的淋巴結數量較少,并在右下腹部可見到低回聲盲管樣形態的發炎的闌尾[8]。
綜上所述,高頻回聲對于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具有很大的臨床應用價值,而且也有助于以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腹部疾病的鑒別診斷。
[1] 沈開霞.高頻超聲診斷腸系膜淋巴結的臨床價值[J].大家健康,2013,7(12):567-568.
[2]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M].4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1550-1551.
[3] 邵中全,李永秀,張燕.高頻超聲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應用價值[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20):909-910.
[4] 吳錫新,林紀光.高頻超聲在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中的診斷[J].江西醫藥,2007,42(11):985-986.
[5] 付曉燕,閆瑞玲,呂建紅.高頻超聲診斷兒童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價值[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2,33(6):665-666.
[6] 鄒佳霖,李傳紅.高頻超聲診斷腸系膜淋巴結炎[J].中華現代影像學雜志,2005,2(6):503-504.
[7] 徐濤,張萬莉,李玉婷.高頻超聲診斷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2):224-225.
[8] 岑本蓮,李民,鄭紅,等.腹痛患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超聲評價[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9,25(3):294-2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48
山東 271400 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 (張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