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融雪
在自媒體時代,“神秘”的紀委是如何做好信息公開的
“對手是個處長,道行頗深,嘬起嘴轉著圈吹著紙杯里漂浮的茶葉:‘小伙子,有什么事抓緊時間問,我下午還要主持個會。剛入行的‘小桿子倒也不急,指間悠閑轉著筆,‘下午的包括以后的會,都安排好主持了。那位便僵在那兒,如針戳氣球般松垮下來。”
這樣的畫面,將紀委辦案人員與“老江湖”的內心交鋒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這并非影視劇中的情節,而是紀委真實的辦案手記。
令公眾頗感神秘的紀委,居然在官方微博上“曬”辦案手記,想不火都不行。
“我們是全國最早開通微博的紀檢監察機關之一。”南京市紀委宣傳部部長孔祥林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自2012年9月29日開通以來,南京市紀委監察局官方微博“鐘山清風”講段子、做測試、追熱劇……從線上走到線下,收獲了239萬粉絲。
2016年端午節即將到來,被網友親切地稱作“紀委段子手”的“鐘山清風”團隊,又開始了馬不停蹄的忙碌。這一次,他們是在趕制第六季“測一測,你會不會被紀委請去喝咖啡”微信測試題。
紀委部門如何調查腐敗案件?調查中如何談話?被調查對象被調查時又是什么樣的狀態?
“鐘山清風”正在用一篇篇馬賽克似的百來字小文,努力完成一幅反腐畫卷的拼圖。
《眼神》一文寫道:“基礎訓練五花八門,練眼是其一,如戲曲的眼功。先練‘定神,集中目標,不散不眨不動。實戰時還透著堅定堅毅堅強,對方一般不敢對視,或低首或避讓或偷窺后迅速收回,坐立不安、汗水涔涔。無它,心虛耳。進階訓練則是要能看清窗戶里有什么,學問極深。”
網友們在后面跟帖:“紀委同志都是高手”。
《迷信》一文說:“談話房間隨機安排在014,不料他死活不進,說這不是要我死么?辦案人員就逗他,進018你就要發了?這樣的人對現實恐懼,對未來憂慮,六神無主,一桶漿糊。果然,稍加引導,就交代了問題。末了指著褲腰帶上的護身符,自嘲地說這個還是峨眉山求來的呢,好像也不靈哦!”
“故事中的人和事,都是工作人員在親歷或所見所聞的基礎上提煉加工而成。”孔祥林向本刊記者介紹,“鐘山清風”的新媒體團隊日常運行和維護就3個人,平均年齡30歲。
劉英是“鐘山清風”一網雙微的負責人,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們希望這些小故事,能消除紀委的神秘感,展現紀檢人員的真實形象,讓廣大群眾更好地了解和支持紀檢監察工作,并積極參與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來。”
據介紹,“鐘山清風”是全國副省級城市中首個紀檢官微。案件發布、輿情回應和典型案例通報,須由業務部門報相關領導同意后再由“鐘山清風”發布,而其他創意類的內容,則由“鐘山清風”團隊預先策劃報批準。而且分管領導定期牽頭召開策劃會,針對新形勢新問題開展研究,探討用適合新媒體的語言和方式去表達和傳播。
發揮創意的邊界在哪里?孔祥林表示,這條“紅線”就是《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120條——“黨組織關于干部選拔任用、紀律審查等尚未公開事項或者其他應當保密的內容”。
“在自媒體發達的網絡時代,我們的工作面臨很多挑戰。面對重大問題如何發聲,最初我們也有顧慮。但領導說要勇于站出來,并且對我們很支持、很寬容。”孔祥林告訴本刊記者,“鐘山清風”的有些策劃,還是市紀委領導直接點題。
2015年2月2日,“鐘山清風”曾在微信上推出的“測一測,你會不會被紀委請去喝咖啡”趣味測試,就是南京市紀委領導點的題目。半天時間里,這個測試就吸引了逾萬名網友參加,甚至一度導致頁面癱瘓。
“一共有70多萬網友參加了測試。”孔祥林說。當時的背景是,中紀委正在通報全國違反八項規定的案例。
國家行政學院博士賀海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中央剛出臺八項規定時,不少黨員干部理解不透,存在疑惑。這個精神如何深入落實,切實抓好,需要相關部門進行解讀和詮釋。”
當時,南京市紀委監察局也收到一些黨員干部的咨詢。“所以,我們想探索一些新的方法,讓黨員干部以及普通群眾更容易參與其中,讓他們記得住相關規定,樹立紅線意識。”南京市紀委有關負責人說。
據劉英介紹,這些測試題目是從十八大以來南京所有作風問題的實際案例中調取設計。
譬如第一題,“年底了,有一個經營糧油公司的老朋友想請你這個商務局局長聚一聚,你該怎么辦?”便是來源于南京商務局副局長兼糧食局局長劉中華因違規接受其管理服務的某私營企業宴請,受到黨內嚴重警告和免職處理一案。
糧油公司和商務局存在工作對象關系,接受其宴請是絕對不允許的,因此答案必須選擇“婉言謝絕邀請”。
又比如第二題,“你帶著機關的同志去城區街道調研,中午11點,調研結束,午餐該怎么安排呢?”
這道題目,有人選了“在街道食堂用工作餐,不飲酒”。事實上,如果去郊區調研,這樣做是紀律允許的,但題目設定的是在城區調研,所以正確答案應該選“回機關用餐”。
這次測試在網上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是,南京市紀委領導卻提出了意見。
比如,按照當時設計的流程,正確答案需要在問題全部答完,并進行回復后才能獲取,這樣并不利于對正確答案加深印象,因此建議改為回答完一道問題后,立即提示正確答案。
2016年4月,“鐘山清風”再次向群眾推出“你會不會被紀委請去喝茶”的測試,并即時揭示答案,告訴測試者如何正確把握紀律界限。
這次測試,是為即將到來的“五一”“端午”兩節特別定制。
“逢年過節員工福利怎么發、工會旅游如何組織、人情往來、私人宴請能不能接受?這些領導擔心、員工關心的問題,用案例情境+多項選擇+正確答案的方式來答疑解惑,可以更好地幫助大家明底線、守規矩。”孔祥林表示。
他認為,雖然是游戲,但這種形式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答題選擇的過程中,就能清晰地知道“底線”在哪里。
“鐘山清風”微博微信的“創意宣傳”還有很多。
電視劇《瑯琊榜》熱播時,他們還及時推出了“以案說紀,讓梅長蘇和靖王給你上堂廉政公開課”的“蘇先生體”,讓梅長蘇成為“督察御史”的最佳拍檔。
在“瑯琊榜版以案說紀”中,“鐘山清風”用劇中主角梅長蘇和靖王的截屏對話形式,解讀近年來查處的數起基層典型腐敗案件。
劉英告訴本刊,“廉政課”長微博發布后,4個小時內就獲得了近千次轉發,“火得‘萬萬沒想到。”
網友對這樣的穿越式演繹熱情頗高。有人在彈幕中說:“竟然連南京紀委官微都來追劇?也是沒sei了。”“這股反腐清風來得正當時,用熱劇演繹廉政教育,潮!”
“之前我們也用過漫畫、動漫視頻講反腐。自從追看《瑯琊榜》后,團隊里的同事發現,里面有不少廉政思想值得思考。比如劇中靖王那句名臺詞‘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如果心中只有自己的私利,這絕非是朝廷和官場應有的風氣。”劉英說,劇情里梅長蘇扶持明君靖王平反冤案的行為,啟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
據介紹,制作三堂公開課只花了一天時間,最終卻獲得了超過150萬的總閱讀量。
劉英說,“后來,《瑯琊榜》電視劇的官方微博都轉發了我們的公開課,戲稱梅長蘇是‘普法先進個人。這個說法并不準確,我們是‘普紀。”
《瑯琊榜》后,“鐘山清風”又玩了把“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些創意都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但是,劉英向本刊記者表示:“這些畢竟還是少數。我們想傳播的主題和群眾想看的內容仍然存在距離。我們想探索,在未來的廉政宣傳中,如何凝聚更多力量,讓更多的黨員干部和群眾接受并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