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順起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4-000-02
摘要在林區經濟發展轉型的新階段,必須做好林業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建設,注重理論建設,樹立林地黨建一體化理念,健全完善黨建工作制度,不斷尋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推進林區經濟又好又快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經濟轉型 黨組織政治功能林地黨建一體化
當前,林區社會面臨著經濟轉型的發展時期,木材生產全面停止,隨著《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的出臺,林業企業深化改革,職工的思想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轉型、企業改革的成敗及企業與社會的穩定,對不斷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有企業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
一、林業企業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林業企業黨組織政治功能出現弱化、服務功能發揮不好。一些林業企業黨組織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意識不強;在強化基層組織、完善組織制度、處置不合格黨員等方面做得不夠;黨組織活動不規范,制度不健全;黨組織的領導方式、工作方式、活動方式還有不符合群眾需要的地方,在貼近群眾、團結群眾、引導群眾、贏得群眾方面還有差距。
(二)黨員干部、職工思想解放程度、主動意識不到位。面對林區改革不斷深化、經濟轉型不斷推進的發展形勢,由于多年從事木材生產,形成的固有觀念根深蒂固,部分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不夠解放,創新意識、市場意識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一些青年職工缺乏老職工身上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等、靠、要思想依然很嚴重,一些干部職工,總是在說“上級不會不管我們”;主動思維、主動工作、主動創造意識差。
(三)黨建責任落實不嚴。隨著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林業企業森林經營組織形式也隨之變化,林場、段隊書記與一線職工由過去的緊密型組織變為松散型,沒有及時把黨建工作拿在手上抓;抓基層黨建韌勁不足,存在“抓一陣,放一陣、緊一陣,松一陣”現象;一些干部存在圍繞生產經營做職工思想工作,著重于解決實際問題,少說多做,不注重對職工進行理想、信念、道德、責任感等思想。
(四)思想政治工作開展不均衡,缺乏創新。隨著森林經營組織形式的變化,一些支部形同虛設,有組織機構,卻沒有開展工作,黨建工作形式上創新不夠,對職工缺乏吸引力,有的黨組織在如何加強黨的建設和實現政治工作中缺乏研究,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形式、手段、機制滯后于形勢發展的需要,仍停留在“你讀我聽”的被動式說教,造成職工的抵觸情緒和厭煩情緒,黨組織的吸引力不強。另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預見性,不能很好地圍繞林業改革和發展的需求,結合企業改革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確定工作目標和著力點。
(五)存在林地基層黨組織各自為戰、協調不夠的問題。對林地黨建一體化重視不夠,協作格局尚未完善。主題教育活動載體不統一、不同步,雙方關注本單位、本部門工作多、關注地區發展少,雙方在決策部署上,往往更加注重各自利益,缺乏圍繞區域發展統一謀劃、統一部署,一盤棋意識;協助所在街道社區管理林業居民的措施落實不到位,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溝通、協調、融合、共建體制和黨建一體化長效機制,距真正實現“組織共建、黨員共管、活動共抓、資源共用、事務共商、成果共享”還有一定差距,抓黨建的工作合力尚未形成。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受社會環境影響黨建工作定位認識模糊。一是當前出現的信仰“真空”、信仰“乏力”、信仰多元化、功利化和世俗化現象,使理想信念、傳統教育、黨性修養所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二是缺乏對“政治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的深入理解,用項目代替經濟、忽視集體智慧、群眾工作能力低、包辦、恩賜和英雄主義比較突出。三是有的活動強調內容豐富,缺乏思想高度,有樂無效。
(二)黨務工作者素質成為黨的建設的“瓶頸”。由于傳統教育出現不同程度的代際減弱,黨務工作者隊伍整體素質不能適應新形勢,已越來越成為黨的建設的“瓶頸”。黨的十八大以后黨的建設取得重大成果,積累了很多經驗。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黨的建設,但出現了“有勁使不上”的現象。由于黨員干部隊伍存在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在強化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上做的不到位。
三、加強林業企業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也是林業企業黨的政治優勢,是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在當前經濟轉型關鍵時期,十分需要通過教育、引導、示范、激勵的方式來幫助干部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堅定理想信念觀,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實現林業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一)突出黨組織政治功能建設。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林區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建設的意見》要求,不斷強化黨支部的五個功能建設,把林業局領導班子成員所在黨支部打造成政治功能建設的標桿。強化育德功能,進一步完善并嚴格執行以黨性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支部學習制度,增強黨員對執政規律的認識和思想道德的培養;強化紐帶功能,通過支部落實轉型發展任務,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貫徹到千家萬戶、變成職工群眾的自覺行動,使支部成為聯系群眾的橋梁;強化監督功能,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強化民主功能,嚴肅黨內生活,不斷提高黨內民主生活的質量;強化服務功能,繼續深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在服務中體現黨的政治優勢。
(二)強化黨的戰斗力和影響力。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也是我們黨執政的基礎。要想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永葆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必須強化黨的戰斗力和影響力。在國有林區改革中不斷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如:針對遠山設卡、近山管護的資源管理新模式,牢固樹立遠山“前線”、近山“陣地”、強化指揮、輻射帶動的基層黨建工作新理念;在推進產業轉型、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增強網絡意識、互動意識、合作意識,加快推進“互聯網+支部”等工作模式,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接長手臂、拉長鏈條、強化功能,確保黨組織的毛細血管暢通、神經末梢靈敏。
(三)注重理論建設。把理論建設作為國有林區改革的先導,把理論學習作為提升思想境界的途徑,用理論武器不斷回應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使黨的理論成為涉險灘、啃硬骨頭的精神動力。首先,增強制造話語能力,深入提煉總結林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帶領職工群眾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實踐規律和執政規律,把賦予時代特征的理想信念和黨性修養本土化,形成具有林區特色、激勵林區職工群眾投身改革的理論成果。其次,增強傳播話語能力,綜合運用陣地式、菜單式、談話式、示范式、網絡式、組團式、課堂式、演講式、體驗式、零距離式等理論宣講方式,用群眾熟悉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闡述道理、傳播黨的理論,為國有林區改革提供思想保證。
(四)樹立林地黨建一體化理念。按照“社會融入地方、經濟融入市場”的要求,打破條塊分割的“單位黨建”模式,形成由單位黨建、社區黨建共同參與的多維度、全覆蓋、區域化的黨建聯合體,促進基層黨建統籌發展,建立起以“區域不變”應“單位萬變”的黨建一體化機制。通過實行“關系在單位,活動在區域,奉獻雙崗位”的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建立林地聯動的流動黨員管理格局,實現林地黨建工作目標、機制和運作模式的一致性。
(五)健全完善黨建工作制度。在經濟轉型,深化改革中,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服務于企業發展才能立足,黨建及思想政治活動只有融合到林業經濟轉型這個中心任務中才有生命力。健全完善黨建工作制度,實現黨的建設與國有林區改革的制度對接。當前,最主要是實現績效考核制度與黨建考核制度的對接。一是重點考核黨的建設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考核是否使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二是提高黨的建設賦分權重,突出“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理念。三是突出德的考核。同時,科學配置思想政治工作資源,采取黨委(黨總支)成員、行政班子成員雙向進入、專兼結合、一崗雙責等任職方式,建立健全目標明確、責權分明、運轉協調、渠道暢通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