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杰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4-000-02
摘 要 本文通過筆者親身經歷和感受,對如何編纂企業史志,談談一些認識和編纂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傳承企業文化薪火和歷史風韻,推進蘭鈾公司改革發展邁出新的步伐。
關鍵詞 基本特點 結構體例 編修程序 行文規范 質量標準
一、什么是史志
定義:一個行政區域或單位內自然和社會、歷史和現實的資料性著述。
1.志書包括省、市、縣三級綜合志書,從國務院、省、市、縣均設有地方志辦公室。志書又分為專業志、部門志、行業志、鎮志、鄉志、廠志、校志、山水志、寺廟志等。企業修編的志書叫廠志或公司志。
2.志書具有權威性、資料性和記述性。
3.編史修志具有浩瀚紛雜的特點,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不是編一本書的問題,實際上是對一個單位幾十年的歷史資料進行大規模的征集和普查,是對本單位事業發展沿革的系統總結,全面展示和集中反映,難度大、任務重、困難多、要求高、程序復雜、編纂周期長。我們蘭鈾公司第一次、第二次編寫規模大,發動廣。第一次用了兩年,第二次用了四年。
二、企業編史修志的意義
1.記錄本單位創業者和建設者的奮斗歷程,存史資政,到一個地方去,先要了解當地的歷史背景和發展變化。
2.總結提煉企業文化理念精髓,形成企業精神內核,是新職工、大學生入廠教育最好教材。
3.形成系統完整的企業歷史資料,供以人了解情況,后人備查歷史資料。
三、怎樣編寫好企業史、企業志
1.召開會議,研究決策,因為編史修志是一件大事,一般情況下幾十年才做一次。需要召開專門會議決策,蘭鈾公司就召開了廠務會專題研究。
2.下發文件。文件應明確幾個事情:①目的意義。②組織機構,一般分為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領導班子為史志編纂委員會,一般由廠領導、副總師、綜合部門領導、還應包括保密部門、檔案管理部門。工作機構,史志編纂辦公室或叫編輯部,應有主編、副主編、編輯人員構成。③工作時限要求,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干什么,第二階段干什么。④明確志史的上限下限。⑤經費保證,A辦公經費,B稿費和編輯費,C印刷出版費。其后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及編纂人員、聯絡人員上報總廠,抽調得力人員,組建寫作班子(編輯部)要考慮人員的情況,應具備的條件。
3.初步收集資料,主要指史志編纂部,主要有:歷年的廠長工作報告、重要工作報告計劃、進度安排、分項計劃、總結、驗收報告;建廠以來的五年規劃;改革工作規劃、總結、主要會議紀要;歷年的報刊雜志;工廠地形圖、地貌圖,反映工廠大事的照片、圖紙。單項重點工作總結,建廠以來出版的紀念性書刊。
4.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甄別閱讀、消化、理出頭緒,召集編委進行討論,同時編輯人員做好分工,責任到人,各負其責。
5.撰寫編纂大綱。運用志、記、圖、表、錄,按照篇、章、節、目進行分門別類,如蘭鈾公司的編纂大綱就分12篇、64章、302節、928目。史志初稿約130萬字、圖片200余張、圖表300余張。編纂大綱還應有任務分解、字數要求、責任單位、審核單位、負責的編輯、統稿人員等。
6.召開編纂委員會討論大綱,需提前打印發到編委成員。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特別是從專業口對大綱進行把關,取偽存真、拾遺補缺。例如三個辦事處差點遺漏,根據編委提出的意見對大綱進行修改完善。同時可召開老領導座談會征求意見。
7.召開動員、布置大會進行動員部署,我們公司總經理進行了動員、史志辦安排工作,公司黨委書記作了總結講話。
8.組織專業知識培訓,如我們請省專家來廠授課,組織一上午時間的學習,公司還派專人參加全國近代史協會舉辦的史志編纂工作培訓班。
9.指導基層單位和各機關處室查閱資料、撰寫初稿。這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①建立聯系員制度。②及時了解進度,給予指導。③初稿上來之后要先審閱,提出修改意見,再返回補充完善(有時需幾上幾下,不要怕麻煩),完稿后由所在單位領導審閱、簽字、上報。④還可對大綱繼續完善補充,適當調整。
10.編輯統稿。按照事實是否清楚,文字表達是否準確,篇、章、節、目是否規范,文字格式是否規范,寫作風格是否統一,印刷格式是否符合標準,文字簡繁是否恰當等內容進行嚴格統稿。注意最后由主編一支筆進行統稿,主要是為了達到各方面的統一。
11.核稿打印,按大綱的框架進行核稿打印、校對,然后進行編目錄、編頁碼、打印、裝訂,形成初稿。(如頁數太多可分成上、下冊,或上、中、下冊)每稿完成后,要注明,注意防止連續幾稿后錯選了前稿。
12.由主管公司領導審閱,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審閱,找出意見后修改完善,對文稿進行精雕細刻,形成征求意見稿。
13.將相關內容下發到各單位和各機關處室及部分老同志征求意見,召開座談會討論,由主管領導審核、把關,并簽字,作為備查依據。
14.對征求上來的意見進行歸納梳理,確定修改內容,部分重要內容要召開編輯會討論,統一認識,進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審稿。
15.召開編委會討論研究,最終定稿。
16.交付印刷。搞好排版、校對、樣書的審驗,最終正式出書。
四、編史修志過程中需要把握的幾個重點
1.必須得到領導班子的重視和支持,因為編史修志歷來是官辦的事情,公司領導班子要重視,一把手要過問、分管領導要把關。主管領導要花相當的精力過問此事。各機關處室、基層單位領導也要重視,列入單位議事日程,指定得力人員,特別是工作繁重的單位,要處理好編志與其主要工作的關系,保證本單位稿件質量。另外,領導重視包含保證整個工作的經費落實。包括印刷、稿費、辦公費等。
2.成立組織機構,抽調得力人員。事實證明,不成立專門機構,由一個單位牽頭,幾個部門不參加肯定干不好,一定要成立專門機構,抽調專門人員來干這件事情。
3.編寫好編撰大綱,大綱編撰好了,基本上成功了一半,大綱好比蓋房子的圖紙,大綱編寫好了,全書的目錄就出來了。
4.一定要查閱資料。查閱資料占整個工作量的80%。傅斯年的話:“上天入地下黃泉”。實際上編史修志主要是記錄性的工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從我們工作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分析,在于資料收集不夠,有些單位不注重,收集資料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
5.一定要突出重點。企業的本質是生產經營單位,一定要在方方面面的資料理清的基礎上,分輕、重、緩、急處理好主業與輔業,詳寫與簡寫,重要事件與日常工作的關系。要突出主業,突出生產經營,突出工程建設,突出科研技改,不能平均分配內容。特別是公司史,要突出一條企業發展的主線,去掉枝微末節。另外,要體現領導意圖,采取正面敘述的辦法,確切一點就是突出正能量。
6.嚴格按程序進行,把好審核關。千萬不要怕麻煩,包括領導的意見要征求,一方面把關,另外,表示尊重,說白了企業史、企業志要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多征求意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征求意見過程也就是統一認識的過程。此外要正面敘述,但也要寫不足之處,如重大事故和重大失誤等。
7.突出中央領導視察。這是企業的政治資產。要詳寫,不要簡寫,至于放到什么地方可以商榷,如我們開始放在第一篇,后來考慮篇章放到附錄里了。
8.改革是主題,但容易和單位重復。有的單位分散寫,我們處理是單獨作為一篇,主要的、大的、面上的改革歸改革篇,小的、具體的事務則各單位寫。
9.大事記一定要做好取舍。要記大事,大事也要記主要的內容。有一些必須統一,如領導班子換屆。
關于成稿后審查問題,一是各專業部分的審查,二是公司領導班子的審查,三是編委會各編委的審查,四是老領導的審查,五是有條件的話,請地方史志專家審查。最后公司有關會議決定定稿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