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梅景++杜一新
【摘 要】茭草集食、飼、藥用、工業源料于一身,具有良好的產業化發展商機,但根據目前的生產現實情況看,對其栽培技術方面雖有研究,而涉及的內容仍顯的較為膚淺,筆者擬以通過查找現有資料,結合對其植物學特性的初步了解與當地生產的現實情況,試就艾草的市場開發利用、產業化發展前景及人工栽培技術方面提出一些個人見解,以期為產業化發展和人工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艾草;開發利用;栽培技術
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別名:艾·艾蒿·杜艾葉、艾葉、冰臺·遏草、香艾、蘄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野蓬頭、草蓬、家艾、甜艾等。屬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除極干旱與高寒地區外,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常見生長于向陽而排水較好的路旁、荒野、河邊、山坡、草地、林緣等地,但以濕潤肥沃地處生長較好。它集食、飼、藥用、工業原料于一身,具有著廣泛的用途與開發利用前景,隨著人們對艾草開發利用的深化認識,昔日的荒野雜草已更加顯示出其價值意義和開發利用商機。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呈現出供不應求的需求現象,然而通過查找資料與網上搜索,除對其效用功能與資源開發利用有較多、較詳細的資料報導外,而在人工栽培技術方面卻所見不多,即便是有所研究,也不盡全面深化。鑒此,筆者擬以通過查找現有資料[1-3],結合對其植物學特性初識了解,就艾草的市場開發利用前景及人工栽培技術提出些個人見解,以期為艾草的產業化發展和人工栽培實踐提供參考。
1 開發利用前景
當筆者處于20世紀60-70年代的兒提時代,只僅知艾草可以曬干后熏煙驅蟻;早春季節采摘其鮮嫩的葉芽經沸水焯過水浸后加工制作“清明果”食用;每到端午節的時候將其與菖蒲扎成小把扦于門眉以擬“避邪驅鬼”之用。諸不知它是一種集食、飼、藥用、工業原料于一身的“寶藏”資源。供于藥用:具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回陽、理氣血、抗凝血、鎮靜、護肝利膽、防癌、抗菌、抗病毒、降血壓、降血脂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哮喘、虛寒胃痛、泄瀉轉筋、久痢、帶下、癰瘍、疥癬、下部匿瘡、殺蛔蟲、吐衄、霍亂、鼻洪、口腔潰瘍、咽候腫痛、牙周炎、中耳炎、心痛病、小兒臍瘡、腮腺炎、流感等多種疾病。產婦們也常以艾草煮水洗浴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其藥用價值顯而易見。
艾草供作食用,最為普遍而常見的是早春采摘嫩葉芽制作“清明果”;現今已有多數人將嫩葉芽剁碎用于炒蛋,用艾草煮蛋,用艾梗制作雞湯煲,艾葉甜湯、艾葉阿膠粥、艾葉蒜湯、艾葉紅糖水、艾葉餅等食普佳肴。經常食用具有健胃、促進胃分泌、增進食欲;暖宮安胎、防癌、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降血壓、降血脂、滋陰補虛、益肺、潤膚美容等功效,不失為一種典型的保健型蔬菜之一[7]。
艾草在農業生產上也有多種用途,已有專家學者將艾草粗提物用于防治甜菜夜蛾等農作物害蟲的證例[8,9];艾草在畜禽養殖上的應用,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種廣譜性抗菌抗病毒藥用植物,在畜禽殖過程中添加喂飼艾草,可以較為有效地防治多種疾病的發生,增強畜禽體質,促進畜禽生長發育,提高飼料轉化率,并降低畜禽糞便中的臭味,增進肉質風味,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10,11]。艾草在水產養殖方面也得到了開發應用,在水產養殖中添加喂飼艾草具有誘食、增色、促進生長、改善品質、防治多種疾病發生等效用[12]。不失為頗具農業用途和開發利用前景的植物資源。
艾草在工業上的應用已有著較長的歷史,先者們早已將艾草用作加工生產染料,印泥等工業產原料,隨著人們對艾草開發利用,化學成份的深化研究,很可能研制開發出植物源農、畜藥制劑,研發出頗具效用的系列藥品,在工業領域的用途將有可能得以進一步拓寬。其廣泛的用途無不濕示出產業化發展,資源開發利用的良好商機。
2 人工栽培技術
2.1 地塊選擇
艾草雖然適生性強,喜陽光、耐干旱、較耐寒,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但以向陽、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緩坡地,水稻田的壤質土生長為好。作為食、藥用人工栽培,不僅要求能獲得較高的產量和產出收益,更重要的是要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和藥用效能的發揮。故而,種植地點除應選擇良好的土壤條件外,還應選擇在區域內植被保護良好,遠離污染工礦企業、交通主干道,不受工業“三廢”、汽車尾氣污染,空氣、水源潔凈,生產管理較為方便或易于改良,不受嚴重干旱、浸漬影響的地塊為宜[13]。
2.2 繁殖方法
艾草的分蘗力強,生產上大都采用分株繁殖方式進行繁殖,是當前人工栽培的主要繁殖方式;種子繁殖由于出苗不是很高,一般的多在選種、育種工作中被采用,專家們已開展了組織培養及無性系建立的研究。
2.2.1 分株繁殖
在當地3-4月份,當根莖蘗苗長自15-20cm時,在雨后土壤濕潤時,或澆水濕潤土體后,挖取留樁蘗苗,進行分株栽種即可。
2.2.2 種子繁殖
留種應以2-3年生的植株為好,選留生長健壯,無或少受病蟲為害的植株留下不收割留養,待到10-11月份,當瘦果呈淺黃綠色成熟時,剪下果技,攤晾至干,脫粒、過篩、簸去雜質后,將種子裝于布袋內,置于陰涼干燥處貯藏待用。
在當地,浙江省西南部一帶,種子播種應于早春2-3月份進行,可以直播或可育苗移栽,直接播種只要在春季整地施肥后,按種植密度規定要求,開約2-3cm的淺穴或淺溝,用5%左右的稀薄人糞尿或沼液澆濕播種穴后,將預先用30℃左右溫水浸種5-6小時,漂去癟粒,撈出晾干后,將5-6粒的種子播于淺穴內或將種子用細泥拌均勻后播于溝內覆以約0.5cm細土,播后加強管理即可。
育苗移栽,應以選擇排灌、管理較為方便,土層較深,結構疏松,肥力較高的緩坡地,稻田作苗床,苗床最好提前翻耕曬垡,整地翻耕時施腐熟欄糞肥1000kg/666.7m2或商品有機肥125kg/666.7m2作基肥,敲碎土垡,整成連約1.5m的弓背形苗床后,用腐熟人糞尿或沼液400-500kg/666.7m2兌水澆濕苗床,待露干后,將種子用10倍左右的細泥(砂)拌勻后均勻地撒播于苗床上,播后隨及覆以精細欄糞肥:草木灰:細泥(3:2:5)約0.5cm的細肥土后,再在苗床上覆以用清水浸濕的稻草等2-3cm保濕保溫,待約10天左右出苗后,及時揭去稻草,隔日后用5%的稀薄人糞尿或沼液澆施一次,當苗高長至3-5cm時進行一次間苗,苗高8-10cm左右時澆濕苗床后,便可起苗移栽。
2.3 整地施肥
整地應根據地塊所處而定,在稻田里種植的,結合翻耕施足基肥后,如在平地畈田上種植的便可起壟,而在山壟田、山邊田上種植的應先在環山后坎處開設防漬排水溝后起壟,起壟碎土,耥平整成1.5m的壟畦即可,而在緩坡旱地和山地緩坡上種植的,應先行依等高線整成水平梯地,清除多年生惡性雜草、竹類、小灌木等,在園地頂部和適當位置開設欄、避水溝后進行翻耕施肥,將其整成約2m寬的水平種植帶待種。
施肥應盡量控制化肥的使用,基肥的使用應根據肥料的種植和土壤基礎肥力而定,掌握粗肥多施、精細肥少施,肥力好的少施、肥力差的多施,粗肥全層勻施、精細肥可以溝施或穴施的原則,一般的每666.7m2用欄糞肥1500kg,或廄肥或堆肥2000kg,或食用菌廢棄菌棒2500kg加草木灰500kg結合翻耕全層施,用餅肥200kg或商品有機肥250kg加草木灰300kg進行溝施或穴施,以培肥地力,平衡養分供應之所需。
2.4 適時栽種
在浙江省西南部一帶,種子播種一般的于2-3月份進行,條播的開行距35-40cm的淺溝,穴播的開35×40cm的淺穴播種;分株或育苗移栽的于3-4月份進行,整地施肥后一般按行株距35×45cm開穴,穴施基肥的在開穴施肥后將1-2株苗理順根系栽于穴中,移栽最好在陰或早晚間進行,栽后最好隨及用3-5%的稀薄人糞尿或沼液澆施定根水,以后視天氣情況,在栽后的3-6天內再澆1或2次水,以便幼苗成活。雖然艾草的栽種也可在夏、秋季里進行,但由于種子壽命不長,種子繁殖只限于在春播進行,出于高產目的,分株移栽也只因農作制度按排外,一般的都應在早春進行為佳。
2.5 中耕施肥
當直播苗長至2葉左右時進行一次間苗,長至5葉左右時進行定苗,間、定苗時應視田間雜草生長情況,結合進行人工、淺助助草,定苗或移栽后10天左右,用5%左右的稀薄人糞尿或沼液澆施一次提苗肥,在出苗后30天,移栽25天左右,結合中耕除草用商品有機肥75-100kg/666.7m2或含硫復合肥10-15kg/666.7m2或沼渣肥300-350kg/666.7m2追肥一次,之后每采收一次,結合中耕除草用上述施肥量追施一次,以促其健壯生長,獲取高產。到最后一次采收后,應于11月下旬,結合清除園中枯技殘葉,用整地施肥的基肥使用量進行一次冬季施肥,以促使艾根生長健壯,待到來年留樁抽生萌芽成苗時,除去過密、細弱苗后留養再生種植2-3年后,再行全面翻耕栽種或輪作種植其他作物。
2.6 抗旱防漬
植物生長是自然再生產過程,對艾草來說,雖然適生性強,在進行人工栽培前也進行了適當的地塊選擇,但在自然生產過程中,對立地條件的選擇,并非盡人所愿,故此,在栽培生產過程中,我們還應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做好雨后、雨天的清溝排水工作,以防園內積水造成浸漬為害,如遇久旱無雨天氣,應通過引、提、蓄、挑等多種協調措施做好抗旱護苗工作,以減輕不利天氣的影響。
2.7 病蟲害防治
艾草的適生性、抗逆性較強,在自然野生中一般的少見有病蟲害發生,但作為人工栽培,由于生長環境發生某些變化,生境間生物多樣性趨減,生態系統穩定性削弱,容易引起病蟲害的發生為害。根據當地零星種植地樣調查,當地當前在艾草上發生的病蟲害只僅有蚜蟲、夜蛾類、白粉病、葉斑病輕度發生,在一般年份情形下,不用藥防治,也不至于造成較為嚴重的為害損失。然而,天有不測風去,在遇到自然因素有利于病蟲害發生為害時,也不能排除病蟲發生為害的風險。在對艾草病蟲害防治實踐中,應堅持“綠色植保”理念,通過改良生產條件,搞好田園衛生,投施有機肥、控制化肥用量,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抗旱排漬,掌握病蟲發生動態,適時施藥保護。當病蟲發生為害確需施藥防治時,應先首考慮選用植物源、微生物等有效、低毒、無殘留農藥進行交替防治。誠如防治夜蛾類選用核型多角病毒、蘇云金桿菌、白僵菌防治;蚜蟲選用煙莖桿、菜籽餅浸出液,植物莖桿灰防治;白粉病、葉斑病選用波爾多液、石硫合劑、大蒜汁,棉籽餅、菊科、唇形科植物浸出液進行防治。原則上,應嚴格控制用化學農藥防治艾草病蟲害,除非在迫不得的情況下,再考慮選用低毒、殘留期短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控制,致力于通過各項綜合措施積極有效地協調好病蟲防治與產品質量安全的和諧關系。
2.8 采收加工
艾草的采收,因用途不同,采收不僅一致,作食用的只僅采摘苗期嫩葉芽或成株期的頂部嫩芽供于食用;用于飼料添加的,不宜留養過老,一般的應在植株未現蕾前采收供作飼用;用于端午節扦門眉用的一般采收1-1.2m高的植株供于使用;用于平時藥用的在整個季節內均可采用;在生產上直接用于粗提物防治農作物害蟲或曬干收購的應在植株現蕾而未開花時采收為佳,收割后的植株不宜放在烈日下暴曬,以免艾葉過與莖部失水不致一,葉部過快失水而造成片葉散落,應將收后的植株攤放在較為陰涼的通風處自然風干,當植株涼干至14%含水量時,便可打包(捆),送于收購點銷售;再是也可將采收的艾草充分曬干后,放入石臼中,充分搗碎,使之成細碎的棉絮狀,篩去灰塵,粗梗和雜質,制成淡黃色潔凈柔軟的艾絨銷售。
【參考文獻】
[1]艾草的栽培技術[OL].http://www.med66.com/56a294a2011/2011613yuchan143752.shtml.
[2]郭雙喜,李軍.蘄艾的特征特性及人工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2):110,115.
[3]安微省質量技術監督局.[DB地方標準大全]DB34-T653-2006無公害食品艾草生產技術規程[OL/S].http://www.docin.com/p-210592092.html@endpro=true.
[4]艾葉的功效與作用[OL].http://www.baicaolu.com/doc-view-692.html.
[5]艾草的開發與利用[OL].http://www.docin.com/p-640452743.html.
[6]瞿燕,曾銳,劉圓.艾葉研究概況[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2):254-256.
[7]艾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OL].http://www.hntv5.com/bkqs/aiya.html.
[8]張玲春,李國清,王科峰.艾蒿粗提物和幾種淋洗物對甜菜夜蛾幼蟲的作用[J].農藥,2003,42(5):42-44.
[9]周利娟,桑曉清,孫永艷,等.蒿屬植物的農藥活性及其有效成分[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2,34(4):699-705.
[10]艾葉在畜禽養殖上的作用[OL].http://wenku.com/810522eb19e8b8f67clcb981.html.
[11]艾葉作為純中藥植物飼料中添加劑在養殖業中的開發與利用[OL].http://www.docin.com/p-658642331.html.
[12]孫克年.艾蒿在水產養殖中的開發與應用[J].廣東飼料,2006,(3):36-37.
[13]蘄艾高產栽培技術[OL].http://www.qcny.gov.cn/njtg/zwxp/20130703/043506.shtml.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