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斌,張治華.甘肅省莊浪縣中醫院,甘肅平涼 744600;.甘肅省莊浪縣醫院,甘肅平涼 744600
?
小骨瓣外側裂入路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探討
蘇斌1,張治華2
1.甘肅省莊浪縣中醫院,甘肅平涼744600;2.甘肅省莊浪縣醫院,甘肅平涼744600
[摘要]目的探索小骨瓣外側裂入路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選取該院的10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患者,對照組采用傳統去骨瓣手術,觀察組采用治療小骨瓣外側裂入路手術,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腫清除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手術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血腫清除率(94.00%)、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00%)以及手術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血腫清除率(58.00%)、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2.00%)以及手術效果(P<0.05)。結論小骨瓣外側裂入路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顯著。
[關鍵詞]小骨瓣外側裂入路手術;高血壓腦出血;療效
腦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類疾病,其具有死亡率高、病殘率高等特點,有研究表明,其發病率還在不斷的上升,對此已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過去時間內,臨床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常使用骨瓣手術,但有研究表明,其治療效果不顯著,所以,近年來,經小骨瓣外側裂入路已開始廣泛利用于臨床[1]。為此,該院對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間隨機選取的10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對比分析,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以小骨瓣外側裂入路手術治療,對照組以傳統去骨瓣手術治療,以此觀察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經不同治療后的臨床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隨機選取該院住院的10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收治時間均集中在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間,對所有患者進行動態隨機化分組方式,分別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入選所有患者均簽署書面同意書,且經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26例為男性患者,24例為女性患者,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為(58.45±3.23)歲。對照組:25例為男性患者,25例為女性患者,年齡43~73歲,平均年齡為(59.09±2.42)歲。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齡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可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治療方式:使用傳統去骨瓣手術,清除患者局部血腫,手術步驟為:患者行氣管插管全麻,在顳部大骨瓣處行切口,將骨窗控制在適當范圍,再經顳上回入路,從而進入血腫區,吸除血腫,最后使用減張修補縫合去除骨瓣。
觀察組治療方式:采用小骨瓣外側裂入路手術,手術步驟為:患者行氣管插管全麻,可在血腫部位離側裂皮層或頭皮外側裂顱骨投影線的最近層面行一斜切口,切口為6 cm,將骨窗直徑控制為3 cm,切開硬膜,將蛛網膜后經側裂分開入口,入口切口為2 cm,隨后再剝離腦動脈,在血管區域下行一切口,隨后再將血腫區進行分離,在進行血腫清除時,需在低吸引力下進行,在進行時動作應緩慢,以免傷及周圍正常腦組織。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腫清除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手術效果,其中GCS評分,評分為0~14分,評分越高說明恢復情況越好。
1.4統計方法
數據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手術效果采用t檢驗,血腫清除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之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對比兩組患者的血腫清除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兩組患者經不同治療后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血腫清除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血腫清除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2.2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
兩組患者經不同治療后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對比兩組的手術效果(±s)

表2 對比兩組的手術效果(±s)
組別 手術時間(h) 清醒時間(h) GCS評分(分)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1.87±0.21 4.34±1.23 13.997 1 <0.05 6.98±3.09 9.98±8.34 2.385 1 <0.05 11.23±2.65 6.35±2.98 8.653 0 <0.05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類慢性疾病,其主要臨床特點為致殘率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病程長等,長期高血壓可導致患者出現心率加快,冠狀動脈狹窄,腦出血等,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積極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目前主要目的[2-3]。
采用小骨瓣外側裂入路手術的主要優勢為:(1)其手術入路是通過腦縫隙進入患者血腫腔內,從而使手術視野較好,且避免周圍正常組織受損,同時還可使患者腦內的血腫吸除的更為安全與徹底,并利于周圍組織早期康復[4-5],(2)其手術方式可有效縮短血腫吸收時間和開顱時間,降低手術對正常組織的牽拉和損害,且對患者創傷小,利于患者術后恢復,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6-7],(3)其手術方式還可清晰發現出血點,能夠更為準確的止血,從而可降低手術風險,減輕對腦組織損傷,(4)其手術方式可避免皮下積液、腦脊液漏、顱內感染等現象,還可有效避免二次手術的損傷[8]。
顧峰等[9]學者在《小骨瓣外側裂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一文中,對照組采用傳統去骨瓣手術,觀察組采用小骨瓣外側裂入路手術,其觀察組的血腫清除率為56(96.67%)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8.33%)例,手術時間為(1.90±0.5)h,GCS評分為(10.60±3.1)分,而對照組的血腫清除率為40(66.67%)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26.67%)例,手術時間為(3.5±1.0)h,GCS評分為(9.10±4.0)分,其研究結果和該院大致相似,該院觀察組的血腫清除率為47(94.00%)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2.00%)例,手術時間為(1.87±0.21)h,GCS評分為(11.23±2.65)分,而對照組的血腫清除率為29(58.00%)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1(22.00%)例,手術時間為(4.34± 1.23)h,GCS評分為(6.35±2.98)分,由此可說明,采用小骨瓣外側裂入路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但顧峰等[9]學者在結果中表明有4例為病死率,患者死亡原因可能和個人體質有關,或和醫院內當時壞境有關,其具體死亡原因還需進一步研究分析。
經研究表明,對照組采用傳統去骨瓣手術,觀察組采用小骨瓣外側裂入路手術,兩組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血腫清除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手術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說明,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采用小骨瓣外側裂入路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確切,其可有效降低患者二次手術的發生率,提高血腫清除率,縮短其住院時間,且對患者創傷小,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所以該院認為其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雍剛.早期與超早期手術治療老年性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綜合臨床,2013,29(1):72-74.
[2]謝東,廖曉靈,劉平,等.皮瓣開顱與小骨窗開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比較[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5,12(5):169-171.
[3]周臨軍,王鑫,唐獻江,等.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的臨床及病理分析[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4,11(5):350-352.
[4]于波,徐敏,王存祖,等.微骨窗經側裂腦島入路治療優勢半球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1):106-107.
[5]陶云川,鄧光紅.微創血腫清除術與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7):128-129.
[6]鄒祥,郭麗霞,王坤紅,等.微創清除術用于高血壓腦出血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4):155-156.
[7]韓雄.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20):97-98.
[8]鐘揮.微創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63例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25):3-4.
[9]顧峰,羅建軍,王家威,等.小骨瓣外側裂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J].中外醫療,2013,32(24):89-90.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Small Bone Flap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U Bin1,ZHANG Zhi-hua2
1. Zhuangl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Gansu Province,Pingliang,Gansu Province,744600 China;2. Zhuanglang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Pingliang,Gansu Province,744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small bone flap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0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raniectomy,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mall bone flap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and the hematoma clearance rates,incidence rat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ope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hematoma clearance rate,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operative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94.00%vs 58.00%)and(2.00%vs 22.00%),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small bone flap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s obvious.
[Key words]Small bone flap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urative effect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6)05(a)-0095-02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3.095
[作者簡介]蘇斌(1970.12-),男,甘肅莊浪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神經外科。
收稿日期:(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