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星
編者按:3月30日,貴安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作為貴州“1+7”國家級重點開放平臺之一,貴安綜合保稅區的建成,將對貴安新區及貴州經濟發展產生哪些積極影響?貴安綜合保區如何定位自身發展?貴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貴安綜合保稅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登峰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回答了上述問題。
打造內陸開放新平臺
當代貴州:3月30日,貴安綜合保稅區順利封關正式運行,成為貴州第二個綜合保稅區。貴安綜合保稅區的定位與貴陽保稅區有何不同?
孫登峰:貴州省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方面長期處于空白狀態。直到2013年9月,國務院批準設立貴陽綜合保稅區,成為貴州首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015年1月又批準設立貴安綜保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兩區的統籌發展,按照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總體布局和“突出特色、功能錯位、產業互補、差異發展”的總體要求,對兩區的空間布局、主體功能、產業規劃進行統籌謀劃。
根據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總體布局,省委、省政府對貴陽、貴安兩個綜保區在空間布局、主體功能、產業規劃是有明確定位的,貴安綜合保稅區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在功能定位上,貴安綜合綜保區主要任務是承載貴安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高端裝備產業園、倉儲物流園的進出口業務。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研發、精密加工制造、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品的出口加工,同時打造國際智能產品。入區項目以保稅加工、制造、研發、檢測為主要類型,占比70%,保稅服務、物流占比30%。
在產業規劃上,貴安綜保區是業務開放型的保稅區,緊緊圍繞著貴安新區產業規劃,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與周邊區域聯動發展,打造“升級版”綜保區。
在園區建設上,貴安綜合保稅區是“生態型”保稅區。貴安綜合保稅區處于貴安新區交通樞紐的核心區區域,地勢開闊,生態環境優越,園區建設一直把“生態”先行、綠色先行放在首位,特有的生態格局在全國綜保區來說都是少見的。
當代貴州:貴安綜合保稅區重點發展的產業是什么?如何進行功能布局?
孫登峰:作為內陸海關特殊監管區和全省“1+7”開放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貴安綜保區將做復制推廣國內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和開放措施的“先行軍”,在行政精簡化、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營商國際化、金融市場化等“五化”上創新改革,打造在國家層面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升級版”綜合保稅區,走出內陸海關特殊監管區的發展新路,為我省建立內陸自由貿易區打下基礎。
在產業空間布局上,貴安綜保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打造5大主導產業,即圍繞貴安新區產業規劃,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
二是建設“一區五園”的產業功能布局,實現貴安綜保區與貴安新區大數據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物流產業園聯動發展,在將綜保區打造成外向型項目集聚中心的同時,充分發揮好為區外企業貨物進出口提供“大通道、大配套”的作用。
三是形成“3+N”產業業態,重點發展保稅加工業務,適當發展保稅物流倉儲業務,創新發展保稅服務業務,鼓勵開展保稅研發、商品展示、檢測維修及期貨保稅交割、保稅貨物融資租賃、離岸金融、結算中心、服務外包等新型業態。
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
當代貴州:“當年獲批、當年建成、當年驗收”,從獲批到正式封關運行,貴安綜合保稅區只用了一年多時間。貴安綜合保稅區的籌建工作,正是“貴安速度”的生動體現。
孫登峰:貴安綜保區自2015年1月12日獲批以來,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招商,已分別于2015年11月10日、12月23日順利通過省級、國家級驗收,實現了“當年獲批、當年建成、當年驗收”的工作目標,2016年3月30日實現封關運作。
貴安綜保區能在短內時間申報獲批,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懷、支持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舉全省之力傾力打造的結果。貴安新區把貴安綜保區的建設作為2015年“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全力推動。按照“邊申報、邊建設、邊招商”的原則,在申報待批的同時,貴安綜保區提前啟動規劃設計及征地拆遷工作。堅持“一次規劃、一次驗收、分期建設”的總體安排,堅持國家驗收必檢項目和園區功能配套項目同步規劃建設。
在建設中,簡化不必要的審批流程,提高施工建設的執行效率,這是保稅區高速度建設的保證;嚴格把控施工質量,合理規劃園區布局,確保施工過程的安全和規范,這是順利通過國家聯合驗收組驗收的關鍵;細致周全的準備工作,充分的計劃方案,提前做好企業入駐工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人員的及時到位,這是短期可運行的必要條件。
當代貴州:要把貴安綜合保稅區建設成國內獨具特色的“生態型”綜合保稅區。在規劃建設中,貴安綜合保稅區如何落實這一理念?
孫登峰:在規劃建設中,貴安綜保區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充分考慮周圍環境的承載力,注重生態循環利用,把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融入到綜保區建設和運營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
優化廠房、倉庫等經營設施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園區容積率為1.19。采用綠色環保節能技術,建設生產經營設施,同時在不影響綜保區功能發揮的前提下,將流經區域內的兩條河流防洪功能調出,打造出景觀河、人工湖,適當保留100余畝的林地、山體、綠地,搞好景觀改造,增加綠化面積,綠地率達到16.5%。利用山體,打造保稅酒窖,貴安綜保區將會成為獨具特色的“園林式、生態型”綜保區。
拉動貴州外向型經濟發展
當代貴州:貴安綜合保稅區目前項目入駐情況如何?預計2016年保稅區運行達到何種效果?
孫登峰:在抓好綜保區建設的同時,項目引進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堅持“金籃子裝金雞蛋”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下,貴安綜保區采取多種形式全員招商、合力招商。
2015年,貴安綜保區項目引進初見成效,現擬入區項目共計19個:其中加工貿易類項目10個;國際貿易、保稅物流、供應鏈服務等服務類項目9個。項目預計投資共計9.8億元,租用綜合保稅區內廠房、倉庫共計10.49萬平方米;預計年進出口總值約2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約5億元;吸納用工人數約3200人。
除此之外,已達成意向入駐項目有12個,另有華為手機、中國郵政、大龍網、深圳華強集團、美國理波公司、美國寧芳生物、國際石材產業園、國際航材產業園等在談項目40余個。
當代貴州:貴安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后,對貴安新區及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有何意義?
孫登峰:貴安綜合保稅區作為貴州“1+7”開放創新平臺的一個部分,是貴州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也是貴州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戰略引擎之一。按照陳敏爾書記“積極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戰略,滿腔熱情掀起新一輪開放高潮”的指示,我們積極按照自由貿易區方向探索先行先試改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創新體制機制,努力先行先試。
貴安綜保區的封關運行,將更好地發揮對全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貴安綜保區將充分發揮政策、資源、功能優勢,堅持“立足貴安、帶動黔中、輻射西南、面向國際”,吸引和集聚國內外先進要素,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打造成貴州省開放要素集聚區、加工貿易轉型示范區、內陸開放型經濟引領區。
鏈接:
綜合保稅區是設立在內陸地區的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由海關參照有關規定對綜合保稅區進行管理,執行保稅港區的稅收和外匯政策。綜合保稅區是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特殊開放區域。
(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