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 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學質量直接關系。近幾年,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還是存在有效性差的因素,因此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迫在眉睫。筆者主要介紹了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引起了課堂教學的變革,但無論教學思想如何更新,教學內容如何變化,教學方式如何改進,其最終目的都必須指向教學的有效性。怎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課堂教學做到更加有效,應該引起語文老師們的反思。
一、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設計應該一直致力于營造開放、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還課堂于學生。心里學家羅杰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有此看來,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必不可少。
教學設計是否有效,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的基點是基于教學的學習,還是基于學習的教學。一切為了學生,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學生達到一個應該達到的水平層次。所以,學生的學習是主要的,教師的教也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應該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而不是單純的從如何“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來進行教學設計。
有效的語文課堂是互動的,要打破傳統的“教師獨白”,走向師與生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因而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在這些對話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善于捕捉有利于開展下一個內容教學的信息,或針對學生的問題靈活改變教學設計,使教學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精神。
二、合作活動的有效性
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少老師因此就將課堂活動落腳在了學生合作探究上。
“討論追求的境界,應是學生求知欲高漲,心靈得到解放,主動性、創造性被激發,同學對話,師生對話中觀點碰撞,對文本的理解、領悟往縱深發展。語言表達做到有序,有物,有理,有情,啟發心智,令人信服。”(于漪語)如果合作探究討論淪為形式,只是追求表面的熱鬧,而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活動效果,那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影響將是致命的,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活動中“習得”多少,才是評價課堂有效性的最終參數。一堂課,合作學習什么內容,在什么時間段內安排合作討論,小組長、中心發言人、記錄員、匯報都分別是誰,這些事情教師課堂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并安排到位,合作活動才能真正收到實效。
三、中學語文課堂創造性思維培養中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語文課上的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不足,亟待提升教學有效性
現階段,初中教育主要遵循新課程的課程標準,教育管理者已經充分意識到提升初中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我們也往往看到,一些學生對一些簡單的問題,也沒有去思考,而沒有通過網絡或者書籍的查找,來獲取答案,不愿意去主動深入思考,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課堂活動的開支,制約了學生的課堂能力的培養。筆者在從事初中語文教學之時,發現學生在語文課上體現的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薄弱。例如,筆者在教學《木蘭詩》之時,讓學生們談一談自己對這一作品的理解。從學生回答的結果來看,學生的回答并做到“知人論世”,來對《木蘭詩》做深層次的探討,而是缺乏獨立思考問題,唯參考書,唯他人的成見來回答問題,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不足就凸顯出來,課堂的效果并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
2.語文的發散思維訓練薄弱,亟待提升教學有效性
當前,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當中,學生的創新課堂能力培養中,學生表現突出的是形象思維的強烈,例如筆者在教學曹操的《觀滄海》時,學生們都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將其描繪成一副畫卷,如在目前。但是,當我提問,“同學們,你們說,《觀滄海》的場景,還有哪些古代文學作品中反映出這一類場景呢?”整個課堂沉寂了,學生們剛才表現的熱情冷卻了。學生們唯課本、唯教科書、唯現有的現成結論所左右,沒有能夠充分發展發散的課堂能力,讓自己的思維打開,從一個廣義的層面來思維和回答這一問題,而是就問題,來局限地思考問題,這是不利于學生廣泛而深入地獲取知識的,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初中階段進行語文教學之中,需要引起充分關注的重要問題。
四、強化創造性思維培養,提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強化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課程標準的語境下,做好中學語文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課程中來的積極性,充分訓練學生的獨立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3],不斷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筆者在教學《我的老師》之前,我向布置作業,“同學們,海倫凱勒在寫《我的老師》時,是其當時個人處境影響較大,還是當時其身處的整體社會環境對其影響較大?”讓學生們積極開動腦筋,并鼓勵他們通過查閱網上的資料,來了解海倫凱勒所處的人生階段,加深對《我的老師》一文的深刻理解,讓學生訓練獨立解決疑問的能力。
2.激發學生創造性的發散思維,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習慣,就要不斷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學會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握問題,認識事物,并通過發散思維的方式,使問題得到完滿的解決。例如筆者在教學《鄉愁》一文之時,對同學們發問,“同學們,為什么余光中的‘鄉愁不同于一般人的愁緒,而更具普世意義?問題一出,同學們開始思索。看同學們冥思苦想狀,我積極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我的點撥執行,學生們進行了發散思維,思維活躍起來,提出了種種可能,在學生們用“知人論世”的方法來重新解釋和理解余光中的詩歌創作。
五、結語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情況,改善舊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結構,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學會享受性學習,切實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把學生的發展作為開展教學工作的目的,認真做好每一次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