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幼寶
摘 要:評價是語文課程實施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新課標指出:"評價要發揮診斷、激勵和發展功能。" 切實抓好語文課程的評價工作,對如何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方向,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作文又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也對其人格心理的健全和發展都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由此,我認為無論是從時代的要求、從教學評價改革的要求,還是從實際教學出發,都有必要對作文評語作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中學語文;評價
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與教學評價帶有嚴重的“精英主義”、“淘汰主義”傾向,脫離了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致使學習評價的目的、評價的主體、評價的內容、評價的方式、評價的結果等均被不同程度地扭曲.使人們形成了封閉、片面、相對滯后的評價觀。新課程實施以來,新的課程理念逐漸深人人心:追求學生的活潑主動發展,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倡導學生的自主構建、自主完善。
如何將這些評價改革的新理念與要求切實貫穿和落實到教學過程中.以促進中學語文學習評價改革,保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人開展,已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
1.中學語文學習評價誤區
①甄別與選拔的觀念依然自覺或不自覺地存在于語文教師的頭腦中,產生著消極的影響。長期以來,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人們認為評價的目的就是通過測試選拔出相對的優秀者,所以“拔尖教育”、“淘汰教育”盛行。②有些學校和老師在評價實踐中片面地理解評價目的,不恰當地使用激勵性評價策略。例如,有些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過多的獎勵,而有些獎勵是浮夸的、不真誠的,或者根本就是不知由來的獎勵。由于許多語文問題的不確定性,在語文課堂上有些老師甚至在學生出現錯誤時都一味地表揚和鼓勵。③語文學習的診斷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學習評價有導向、檢查、激勵、診斷、發展等多種功能,許多執教者在進行學習評價時,評得籠統、模糊,如使用“好”、“相當好”等評語,但好在何處,為什么好,讓受評價人摸不著頭腦。由此看來,切實地把握中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目的甚為重要,在明白目的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進行評價的其他環節。
2.中學語文學習評價目的
中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目的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重在改進,重在激勵。學習評價不應該局限于證明、鑒定,而應該作為一種激勵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讓每一個孩子都樹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學習興趣、意志品質,使他們樂學、好學、會學。至于成績的高低則不是很重要的。一個有上述良好品質的人,他可能一時成績不理想,但卻蘊含著良好的發展潛力。
傳統的中學語文學習評價比較強調評價的甄別、選拔功能。在這一學習評價的最高宗旨指導下,學生被迫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老師則違背青少年的成長規律,只教語文考試必考內容,讓學生死記硬背。于是乎,從字詞讀音到閱讀,以至寫作,無一不按中考、高考考核要求“量題定教”,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量題定學”。語文學習嚴重變形,學習樂趣蕩然無存。這種評價影響下的語文學習是呆板的、僵死的、毫無生氣和趣味的學習過程。新課程提出的發展性學習評價思想,是以“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評價的根本口的。它依據新課程提出的培養目標,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系統分析、及時反饋,對學生的現實和未來發展狀況做出價值判斷,從而實現評價對象“增值”的目的。
3.中學語文學習評價的主要內容
中學語文學習評價的內容是語文教育目標的具體體現,它反映了具有時代特點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語文教育不僅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公民和人才,還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個體。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是對每一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每一門學科都應強調培養目標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而中學語文的學習評價內容尤其應該如此。它不僅包括語文墓礎知識和基本的語文技能,還包括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依據教育、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非學業性評價還沒有與語文學科教育目標很好地結合起來。新課程改革實施幾年以來,大多數學校的老師都認識到,在新的課程標準下語文學科學習評價不但包括知識與能力,還包括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非學業性內容。非學業性內容一方面是語文學科培養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學業好壞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學實踐和評價改革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學業評價加以重視,還必須對學生的非學業性方面給予關注。
4.中學語文學習評價的形式
中學語文學習評價的形式:參與與互動并舉,自評與他評結合。
4.1 中學語文學習評價的舊有形式
傳統的評價形式以其客觀化、標準化、數量化且以目標為中心,廣泛用于各種驗收、測驗、選拔當中,體現了選賢任能和優勝劣汰的思想,人們還把它作為終結性評價來充分顯示其公正、公平。其體現形式是“一張試卷來測驗,一個老師來評卷”的靜態、終結性形式。
4.2 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語文學習的評價形式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就決定了語文學習的評價形式不應該是單一的、死板的,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變化無窮的。在選擇語文學習的評價形式時,以下幾點要求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①以定性評價為主,以定量評價為輔。②拓寬評價渠道,促進學生發展。③創設恰當情境,考核語文素養。④改革考試形式,力求多元變通。⑤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⑥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⑦分項評價和集中評價相結合。⑧等第評價和評語評價相結合。⑨單獨評價與當眾評價相結合。⑩注重綜合評價,實施差異評價。
在強調全面綜合評價的同時,還應重視對學生語文學習方面的差異性評價。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發展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每個學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質和生活環境,都有自己的愛好、長處和不足。
5.結語
從國內外課程評價改革的經驗來看,為了真實地了解課程實施的各個方面,大家都比較重視將多種評價手段相結合。因此,在具體的評價實施過程當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地域特點,結合學生特點,在“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的大前提下,力盡所能地實施各種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