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增瓊
摘 要:“減負”是現階段比較熱門的話題,但“減負”并不代表著“減質”,相反,減負的同時要增效,教師要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學生要改變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減負增效;提高質量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也是從興趣開始的。正如托爾斯泰所說的“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那如何才能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呢?在“減負”的同時,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要思考的一個嚴峻問題,每位教師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優異的教學成績。教學成績是對自己辛勤付出的回報,是對教師工作最直接的肯定。下面我就個人實際情況來談談我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小學四年級學生數學成績的幾點體會:
一、要有明確的目標
學習是孩子的事情,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只是外在的力量,只有孩子自己想學,對數學感興趣,通過努力成績才會有所提高。因此,讓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才會有學習的動力,這個內在動力不斷推動孩子的進步。我們班的平均成績在整個年級是靠后的,用孩子的話來講就是“學渣班”,通過三年級一學年的相處,我了解到孩子的這種心理是因為一二年級的成績總是靠后形成的。長此以往,他們對數學失去了興趣,成績一直下滑。但這幫孩子并不情愿我們班永遠是“學渣班”,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能成為“學霸班”,考年級第一。抓住孩子們的心理,幫助他們確定學期目標。有了學習目標,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上來了,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課堂是關鍵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課前的教學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對于我來說,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這是從教以來第二次接觸四年級的教材,并且這是重新編排的新蘇教版。為了能抓住各單元的教學重難點,易考點和易混點,我在各單元的教學前都會認真做兩套單元試卷,并比較兩套卷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把這些重難點、易考點和易混點加入到教學中,并針對性的設計作業。
三、課后輔導是重中之重
作業要做到及時批改及時訂正,每天的作業盡量當天改完,查漏補缺。這項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巨大的事情,班上的孩子基礎不一樣,層次參差不齊,有的問題需要集體輔導,有的問題則只需要個別輔導。對于孩子出錯率高的習題要做好詳細記錄,為期末復習提供復習資源。
課后輔導只依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因此,我在班上訓練“小老師”,采用“兵教兵”的模式,讓“小老師”幫助我進行個別輔導。例如:四年級上教學《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時,個別孩子總是不能正確確定商的位置,本來應該商在十位上,卻商在百位上,針對這個問題,“小老師”就可以自己出題來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孩子,有時孩子之間的輔導比老師去輔導的效果還要好。
四、期末復習不可小視
期末復習是對一個學期所學知識的回顧和總結,期末復習的效果直接影響著期末考試成績。因此,在每學期期中的時候,我都會靜下心來分析4套綜合試卷(兩套教師參考用書后面的綜合試卷和兩套前兩年的期末考試卷),分析每套題的側重點和四套試卷的共同點,了解期末測試卷的題型和每種題型大概所占的分值,對每種題型進行分析,了解孩子的易錯點,進行針對性的復習。例如:四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大致分為六種題型(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計算題、操作題和解決實際問題。),在這六大題型中,計算題和操作題是可以做到盡量不丟分的,計算題包括口算、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和驗算以及三步混合運算,分值大概在20至30分之間,為了讓孩子們拿下這類題,期中后就進行口算測試以及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和驗算測試,對于測試沒有過關的孩子進行強化,每天做四組口算題(每組12個口算題,共48個。),批改后有錯及時訂正,再做下一組,全對則過關;口算過關的同學進行豎式計算和驗算過關,每天做一組,每組8個,要求計算并驗算,能簡便計算的要簡便計算,批改后有錯及時訂正,再做下一組,連續兩組全對則過關;教學混合運算后也要求孩子們過關。其實,計算只要不是知識點有問題,那么孩子們細心一點,仔細檢查一下是不會丟分的。
計算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解決實際問題”的得分率,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還比較困難,所以,大部分孩子分步列式能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列綜合算式,但分步列式卻有一個弊端,比如第一個算式的結果計算出錯,就算本題的思路正確,但后面的算式還是會錯,5分的題最多只得一分。因此,分步解決實際問題一定不能在計算上出錯。
新課結束后,復習采用單元復習和模塊復習相結合,在復習時結合孩子們平時作業的易錯題,整理各單元的知識點,使知識點和對應的練習相結合,一個一個知識點進行過關,并要求孩子們記錄好筆記。
雖然教師的工作繁瑣而任重,但我們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好了,我們需要的只是靜待花開的季節。通過一學期的努力,我們班雖然沒有考年級第一,但是平均分提高了一大截,和年級第一相差1分,對于這樣的結果雖然有點點遺憾,但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收獲了太多的喜悅和快樂,大部分孩子的積極性也上來了,保持這樣的狀態,離孩子們的目標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