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將
當前,全國教育界展開了翻天覆地的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進行教育改革,必然觸及學校教育的核心——課程。我校通過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提出“五環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以德育為核心,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促使學生整體發展、全面發展、協調發展、主動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當今社會對社會建設人才的標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學校學生教育的學習目標需要重新定位,教師要對課程需要調整。這次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點是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往往采用班級授課制形式,模式單一,即學生面對老師依次而坐,由師生的雙向交流完成教學。這種組織形式在系統的知識傳授上雖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卻也存在諸多弊端。針對這些傳統的教育弊端要加以改革,重新形成一套新課改理念下全新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使傳統的師生雙向交流轉變為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學習,使課堂經營得既有意義又有意思,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自主學習”是教育科研領域中一個革命,其對于推進我國基礎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和理論意義。而初中的思想政治正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老師不僅限于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讓學生們把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吸收并能靈活轉化到當前現實社會中去。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教學難題,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看待或解決社會問題,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獨立精神。另外,學生對政治這門學科的興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人的認識是從自己的行動中得來的,只有這樣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才理解的徹底。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興趣的提高將直接促進學習效果的改善,同時也能促進教學改革,使教師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該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再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編制學案。而問題探究是學案的關鍵,它能起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的功效,并能幫助學生如何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所以編寫學案時應注意:
(1)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盡量一課時一個學案,以便控制學習總量,使學生明確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的應作適當的提示,配以一定數量思考題,并借助多種渠道搜集各種時事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的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4)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使優秀生從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新課改理念下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采用“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教師編寫學案,設置疑問的過程中,通過報紙、新聞、網絡等各種渠道搜集各種資料,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同樣使教師的教育教學風格更加鮮明,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認識到當今的社會教育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發展為主線的教學。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勇于探索、改革、更新課堂教學方法,才能跟上時代步伐。每位教師只有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學實踐與理論學習相結合,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從而提升自己的素質。
通過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學生的個人能力明顯增強,探究與創新能力逐步提高。自主學習的開展給每一個學生都開辟了一個表現自我的舞臺,使一些平日里比較內向、不敢在課堂上發言的人逐步發展到敢說,愿意說和知道怎樣說更好,使他們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體驗到通過自主學習可以提高自己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