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光波
摘 要:新課改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重視,學生的發展需求被放在了教育教學目標的主要地位。課堂教學目標以“三維”方式呈現出來,目標中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知識量的擴充,還有學生情感與能力的培養。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新課改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在課改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斷地進行著創新,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創新。在筆者看來,教學方式的創新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本文中,筆者就如何創新高中英語的教學方式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創新;高中;英語;教學方式
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中,關注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知識的學習只是學生素質提升的載體,在課堂教學目標中,它也只是學生“三維”發展目標之一。教師不再是課堂“講師”,學生不再是課堂中的“附庸”。在新課改中,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方式都在不斷地創新著。在筆者看來,其實是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如何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呢?
一、了解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方向
學生是教育主體,在教學方式創新的過程中,學生需求是我們創新教學方式的根本方向,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要能引發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那么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方向是怎樣的呢?
(1)主動性。主動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核心,它對應于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在的最直接的表現。學生有了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享受和體驗,學生就會克服困難,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2)獨立性。獨立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特征,它對應于傳統學習方式的依賴性。每位中學生都有相當強的獨立學習能力和未知欲望,老師必須不斷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將學生的這種能力與欲望調動到最大限度。
(3)獨特性。每個學生都有著獨特的個性,其學習方式在本質上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有效的學習方式都是個性化的,所以老師應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體驗性。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又一特點。一是表現為身體的參與,學生不僅要用腦去思考,還用眼睛看、耳朵聽、嘴巴說、動手操作、用心去感悟是重視直接體驗,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知識的自我理解,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5)問題性。學生要學會學習,必須學會提問題,因為問題是產生學習欲望的根本原因。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
二、創新教學方式的方法
(1)了解英語文化特點。英語是外來語言,在文化背景上、語義理解上、語法結構上都與學生的母語習慣有很大的區別,在創新教學方式時,首先就要從教材出發,了解英語文化特點。高中英語教材題材廣泛,部分課文為英美原版文章。教師可以采取組織情景,學生解詞達意,培養學生理解,運用語言和邏輯能力,促進其主動思考,突破教材原有的限制,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知識空間。類似例子很多,比如說對課文中的人物性格形象做深入分析,讓學生討論其形成的根源。
(2)實現英漢語言溝通。雖然我們不贊成中國式英語的形成,但是我們卻不反對“洋為中用”。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溝通各學科的知識內容,實現“英漢對照”。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熱情。比如說政治學科中的名詞:“正能量”可以說成“Positive energy”;在講倒裝時,將蘇軾的名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miles apart.”這樣做不但降低了學生對英語學科的神秘感,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中生對知識多元化的渴求日益強烈,可以幫助學生溝通各科關系,建立合理的立體知識結構。
(3)將知識學習由靜態轉換為動態。英語知識是一種語言交流工具,傳統教學過程中讓其在靜態中學習本身就是錯誤的。實踐中我們可以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放在首位,使他們經過獨立思想和實踐,將所有知識融會貫通,加深其體驗性。教學活動主要包括:①課前進行演講,內容從國際、國內到校內、班內,各種新聞、趣事都可以,但每段演講時間應控制在三分鐘以內,教師應事先看一遍講稿,以確定其難易是否適宜。②學生根據課內容自編文藝節目等。③老師可以教學生唱英文歌曲或讓學生看一些原版進口影片,聽一些英文電影對白。④自編墻報、板報,成立深處英文廣播站等,可將學生組成小組,分組輪流進行。
(4)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高中學生是學習能力極強的學生資源,他們對于用單一教學方法組織的課堂學習必然是不感興趣的。在授課過程中,靈活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英語課堂。實踐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教學方法:①每堂課除內容不同外,靈活運用錄音、跟讀、翻譯、背誦等多種授課方式。②講解較為抽象的知識點時,可用學生本人或其熟悉的人、事造句,這樣可使其感受到英語的實用性、親近性,學生才會愿意在適當的場合應用學過的知識,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其解疑的能力。③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將復雜的內容用淺顯的方式顯示出來。
(5)實現師生合作。在課堂教學創新過程中,外在氛圍的影響作用也很大,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師生合作關系的形成,是實現教學方式創新的外在保障。突破傳統教學中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老師要改變角色,構筑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老師應是教學活動中的“首席”,是與學生共同分享和收獲快樂的合作者。
綜上所述,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向新時代教育教學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很多方面都需要改進與創新。在實現創新的過程中教師的導很重要,學生的學也很重要。在高中英語學習中,老師應引導學生的思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提高英語能力的同時,養成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