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世洪
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治療膽總管結石效果比較
鐘世洪
目的 比較膽總管結石應用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擇膽總管結石患者100例,根據入院治療順序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膽總管探查T管引流治療,觀察組則采取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進行治療,經治療后,統計2組患者術后、術中的的有關情況及隨訪結果,并將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87.3±5.8)min,術中出血量為(45.2±9.1)mL,術后引流量為(52.2±23.8)mL,術后補液量為(11.7±3.2)L,術前排氣時間為(21.4±6.5)h,住院時間為(9.3±1.2)d,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手術5d后2組患者的各項血生化指標與手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膽總管結石應用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治療的療效相當,但是一期縫合縫合術安全性能高且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
膽總管結石;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T管引流
膽總管結石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多見且多發的肝膽外科疾病[1]。臨床實踐治療發現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治療膽總管結石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2]。本研究選擇膽總管結石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膽總管結石應用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萬載縣人民醫院確診的100例膽總管結石的患者。根據入院治療順序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19~64歲,平均(49.64±7.42)歲;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20~65歲,平均(49.27±7.47)歲。所有患者排除多發性結石、占位性病變、膽源性胰腺炎等疾病。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臨床癥狀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2組患者采取相同的麻醉以及探查膽總管方式。觀察組患者采取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術,使用可吸收縫線(4-0)全層連續鎖邊縫合膽總管縱行切口,針距1.5mm,邊距2mm,防止過松或過緊的現象發生,并采用拴馬結法進行打結。隨后使用干凈紗布檢查膽汁是否滲漏,將引流管放于Winslow孔,引出于右側腋前線與肋緣交點之下。手術結束后依次關腹,在手術2~3d后將引流管拔出。對照組患者采取膽總管探查T管引流治療,在膽總管內放入T型管后,用4-0縫線進行間斷縫合,T型管引出于右側鎖骨中線與肋緣交點之下,可以通過稍微加壓加注生理鹽水來判斷膽汁是否外漏,出現少量膽汁外漏現象時可采取充分引流措施。將引流管放于Winslow孔,引出于右側腋前線與肋緣交點之下。手術結束后依次關腹,手術結束4w后進行T管造影,若沒有明顯異常的患者可以拔管。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補液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手術前后血生化指標變化情況等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用“x±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情況比較 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引流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補液量少于對照組,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手術前后血生化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2組間患者在手術前的各項血生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內術前與術后1d血生化指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手術5d后2組患者的各項血生化指標與手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情況比較(±s)

表1 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情況比較(±s)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引流量(mL)術后補液量(L)術后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對照組5091.4±5.7 51.8±12.759.4±27.919.6±5.839.5±9.7 14.9±3.6觀察組5087.3±5.8 45.2±9.152.2±23.811.7±3.221.4±6.5 9.3±1.2 t值3.5652.9875.1958.43310.96110.435 P值<0.05<0.05<0.05<0.05<0.05<0.05
表2 2組患者手術前后血生化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表2 2組患者手術前后血生化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組別例數時間TBIL(μmol/L)DBIL(μmol/L)ALT(U/L)AST(U/L)對照組50術前65.9±16.341.7±9.8168.3±25.8127.3±57.5術后1d52.8±9.629.5±6.2151.7±17.2 95.9±32.1術后5d21.2±7.413.3±2.5 40.9±20.6 34.2±11.6觀察組50術前62.3±14.844.8±10.4174.8±61.9122.7±53.2術后1d50.4±11.331.6±7.7153.6±42.4 98.2±35.3術后5d20.7±6.512.9±2.1 41.5±19.7 36.9±10.8
2.3 手術安全性 對照組患者手術后發生3例膽痿,5例切口感染;觀察組患者手術后發生2例膽痿,3例切口感染,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膽道探查術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廣泛運用的治療膽道外科疾病的治療方法之一[3-4]。過去通常使用T管引流法引流膽汁,但是T管置留后帶來了膽汁大量流失的問題,對患者正常的消化功能造成了影響[5-6]。臨床研究發現,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術對治療膽總管結石具有較高的可行性[7-8]。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術保護了患者的肝腸循環功能,避免了相關手術后遺癥的發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使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引流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術后補液量少于對照組、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手術5d后2組患者的各項血生化指標與手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了膽總管結石應用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治療療效相當,但是一期縫合術對患者的術后康復有著較好的作用,有效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另外,對照組患者手術后發生3例膽痿,5例切口感染;觀察組患者手術后發生2例膽痿,3例切口感染,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了應用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治療膽總管結石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減少了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綜上所述,膽總管結石應用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治療的療效相當,但是一期縫合縫合術安全性能高且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
[1] 郭躍華,鮑世韻,陳陽.膽道鏡膽管腔內射頻消融術治療肝總管惡性狹窄[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5,14(1):82-84.
[2] 梁海飛.腹腔鏡下膽總管探查術治療膽囊并膽總管結石[J].當代醫學,2012,18(11):107-108.
[3] 尹飛飛,孫世波,李志鈺,等.雙鏡聯合膽總管探查膽道一期縫合術后膽漏的防治[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5,21(2):113-116.
[4] 劉東斌,徐大華.腹腔鏡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術并發癥及處理策略[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5,42(1):46-48.
[5] 胡鄧迪,蔣能孟,汪熊鐵.急診腹腔鏡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結合鼻膽管引流在急性重癥膽管炎中的應用[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5,27(1):69-71.
[6] 穆素芳.整體護理模式對膽道手術T管引流患者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學,2012,18(4):122-123.
[7] 馬先仕,王雄彪,肖緒鵬.快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下膽總管結石手術的臨床應用[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5,32(2):425-426.
[8] 滕曉生,李青松.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小切開聯合乳頭球囊擴張術治療膽總管較大結石臨床觀察[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5,34(3):287-2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8.040
江西 336100 萬載縣人民醫院(鐘世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