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華
微創手術在神經外科中的應用價值
劉國華
目的 研究微創手術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5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其中觀察組患者接受CT引導立體定向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顯微鏡下開顱血腫清除術。對比分析2組患者在不同手術方式下的治療效果。結果 接受治療后,2組患者予以意識分級處理,其中觀察組患者的Ⅰ級患者12例,對照組患者Ⅰ級患者4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手術后,2組患者均于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其中觀察組患者肺炎3例(12.00%)、顱內感染發生率3例(12.00%)分別低于對照組12例(48.00%)、10例(4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0.50±0.15)h顯著低于對照組(3.12±1.15)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神經外科手術的臨床診治中,通過采用微創手術,不僅能夠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患者痛苦,同時還能夠改善手術預后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高血壓;微創手術;神經外科
在臨床常見的高血壓病癥中,高血壓腦出血作為其中致死率、致殘率很高的一種并發癥,其多發人群一般為中老年患者[1]。患者一旦出現高血壓腦出血,臨床上將會隨之出現頭暈目眩、惡心嘔吐、肢體癱瘓等癥狀。高血壓腦出血不僅直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還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脅。在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診治中,傳統意義上是采用開顱手術的治療方式,但是這種治療方式具有高風險、高成本、施行困難等問題。目前學界一般傾向于微創手術治療。本研究通過對高血壓腦出血神經外科患者予以微創手術,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撫州市臨川區人民醫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50例,患者均符合國家標準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2]。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齡43~72歲,平均年齡(48.8±3.5)歲,病程11~29年,平均病程(20.6±4.4)年。腦出血情況中,出血量<40mL的患者10例,40~60mL的患者11例,>60mL的患者4例。對照組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齡45~74歲,平均年齡(47.9±6.2)歲,病程14~33年,平均病程(22.4±1.8)年。腦出血情況中,出血量<40mL的患者8例,40~60mL的患者13例,>60mL的患者4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出血量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顯微鏡下開顱血腫清除術。具體操作如下:首先結合患者實際病情特征,采用大骨瓣切口,骨窗大小控制在8cm×6cm的范圍內;其次,患者血腫腔中存有一定量的暗紅色血液,以電凝吸出之后,對其進行止血處理并反復清洗血腫腔;最后,完成頭皮縫合手術之后,以止血紗布進行貼敷處理[3]。
觀察組:患者接受CT引導立體定向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治療。具體操作如下:首先,根據患者的具體患處進行頭CT定位處理,并選定好相應的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其次,采用槍式電鉆,將穿刺針刺入患部,以20mL注射器進行血腫吸取處理;最后,每天以4萬IU尿激酶注入患者具體血腫部位,并于第2天進行CT復查。
對比分析2組患者在不同手術方式下的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2組患者在不同手術方式下的意識分級及手術并發癥復發的情況。意識分級分為I級、Ⅱ級、Ⅲ級、IV級。并發癥包括:肺炎、消化道出血、顱內感染等。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2組患者的意識分級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接受治療后,2組患者予以意識分級處理,其中觀察組患者的Ⅰ級患者12例,對照組患者Ⅰ級患者4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手術后,2組患者均于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其中觀察組患者肺炎、顱內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2組患者手術后意識級別情況[n(%)]

表2 2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情況[n(%)]
2.2 對比2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時間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0.50±0.15)h顯著低于對照組(3.12±1.15)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病癥,而高血壓腦出血則是這一病癥中較為常見的并發癥。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致死率、致殘率很高的并發癥,其多發人群一般為中老年患者[4-5]。患者一旦出現高血壓腦出血,臨床上將會隨之出現頭暈目眩、惡心嘔吐、肢體癱瘓等癥狀。高血壓腦出血不僅直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還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脅[6]。在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診治中,傳統意義上是采用開顱手術的治療方式,但是這種治療方式具有高風險、高成本、施行困難等問題。其他治療方法包括立體定位血腫碎吸術、微創錐顱血腫碎吸引流術等[4]。目前學界一般傾向于微創手術治療。這是由于微創手術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確定定位患者患部,通過有效處理血腫的方式,將手術對于患者腦組織可能造成的損害降低到最小。此外,采用微創手術的治療方法,能夠在清除血腫的同時減輕顱內壓力,進而顯著提高患者的手術預后情況,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7]。
本研究通過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予以微創手術的處理辦法,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Ⅰ級患者12例,對照組患者Ⅰ級患者4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均于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其中觀察組患者肺炎、顱內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0.50±0.15)h顯著低于對照組(3.12±1.15)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微創手術在神經外科手術的臨床診治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診治中,微創手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這一結論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8]。
綜上所述,在神經外科手術的臨床診治中,通過采用微創手術,不僅能夠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患者痛苦,同時還能夠改善手術預后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1] 劉東升,姚輝.顯微鏡下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80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5):125-126.
[2] 王中輝.微創手術在神經外科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27):60,62.
[3] 顏杰浩,于長久,王莉,等.高血壓腦出血錐顱血腫抽吸引流術與開顱血腫清除術的對比研究[J].廣東醫學,2011,32(20):2680-2682.
[4] 王少兵,劉紅朝,蔣泳,等.顯微鏡下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4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05,7(12):1670-1671.
[5] 王保華,查獻才,饒斌,等.兩種微創技術治療中等量高血壓腦出血效果及并發癥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2,17(1):41-42.
[6] 吳櫻,馮穎青,陳紀言,等.高血壓的社區管理[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1,17(6):520-522.
[7] 李飛,張少軍,韓易.神經導航在微創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進展[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15,28(3):188-192.
[8] 袁大偉.微創手術在神經外科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2):1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41
江西 344100 撫州市臨川區人民醫院 (劉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