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細英
淋巴瘤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及心理護理
吳細英
目的 探討老年患者的人格特點和心理護理的措施。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問卷(EPQ)對50例老年淋巴瘤患者(觀察組)和50例正常人群(對照組)進行對照測試,對2組患者的E、P、L、N量化評分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的E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N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不良人格特征可能是惡性腫瘤發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有效治療淋巴瘤疾病。
淋巴瘤;人格特征;心理護理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種疾病,長期以來,醫護人員和有關專家主要研究這類疾病的物理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的致癌作用,忽視了心理因素對人體的影響[1]。近年來,隨著傳統醫療模式在臨床醫學中的廣泛應用,從不同角度研究研究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轉歸的整體情況,發現其與社會心理因素和人格特征聯系緊密[2]。淋巴瘤主要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和免疫組織,這個疾病是由淋巴結和淋巴組織發展而來的,也叫做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研究選取50例淋巴瘤患者,對他們進行人格特征的分析,從而揭示人格特征和淋巴瘤患者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更好地治療淋巴瘤患者提供心理學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2013年在景德鎮第二人民醫院就診的淋巴瘤患者50例作為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5~78歲,平均(50.8±24.5)歲,文化程度:大學學歷16例,高中學歷17例,初中學歷9例,小學學歷8例。治療費用情況:公費醫療26例,醫保16例,自費8例。患者均經過了臨床和淋巴結穿刺物涂片的檢查,然后確診。排除標準:病情非常嚴重,危及生命的患者,有精神病病史的患者,不愿意配合的患者。
隨機選擇在相同時間段進行體檢的居民50例作為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23~79歲,平均(51.8±21.7)歲。文化程度:大學學歷16例,高中18例,初中8例,小學8例。治療費用情況:公費治療27例,使用醫??ㄖ委?9例,自費治療4例。對照組沒有危及生命健康的疾病,精神狀態良好,愿意配合治療,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測評和計分方法 主要進行了4個因素的評分,分別是患者的內外向、患者神經質的程度、患者的掩飾度,分別用代碼E、N、P、L表示。調查問卷設置了90個題目,主要是否定問答題和肯定問答題,先統計調查對象的結果,然后根據常規的模式,按照一定的公式,把得到的分數轉換為T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E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N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分和L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的各維度(E、P、N、L)指標比較(x±s)
按照2組的E、P、L、N關系分為4種人格類型,淋巴瘤組患者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現為內向不穩定型,占42%,正常的對照組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現為外向穩定型,人格特征為內向不穩定型的占22%。2組患者的人格類型的構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的人格類型(EPLN)比較(n)
隨著近年來社會的飛速發展,國內外醫學界和相關專家研究了心理社會應激因素,發現人心理因素的變化可以引起患者情緒的變化,導致神經內分泌失調,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從而誘發了淋巴瘤的發生和惡化[3]。心理學家認為,性格特征決定了人們處理事物的方法和態度,因為性格因素和應激機制密切相關,性格因素可以引起應激,應激是患者體內的一系列非特異性反應。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受到其心理和生理狀況的影響,不良的性格會引起不良的情緒,不良的情緒就會誘發患者的病情,導致病情反復,患者的癥狀加重[4]。本研究中的淋巴瘤患者主要的性格是內向不穩定型,研究結果符合以往的研究記錄?;颊叩闹饕憩F有焦慮不安、過度憂郁、過度控制、情緒波動很大,容易激怒,缺乏情感控制力,遇到刺激時反應過于強烈,很容易陷入悲觀絕望,孤獨無助的狀態,顯示為C型人格,屬于容易患癌癥的易感型人格。對于淋巴瘤患者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應該始終堅持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促進患者的精神恢復。情緒可以誘發癌癥,也可以治愈癌癥,臨床醫護人員不僅要對患者做常規處理,還要仔細觀察患者的身體狀況、營養狀況,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預措施和心理治療方案。
對于剛開始患有淋巴瘤的患者,可以實行心理保護,患者初次患上該病癥,還處在檢查的階段,沒有確診[5]。這個時候醫護人員不能夠向病人患者透露關于癌癥的信息,以免患者和家屬精神上接受不了,患者沒有思想準備,得知病情后容易激動,影響患者的病情。針對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對于性格開朗、情緒穩定、非常樂觀堅強的患者,醫護人員可以考慮提前告訴患者病情,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但是對于內心敏感脆弱、情緒波動比較大,甚至患有輕度憂郁癥的患者,應該選擇在恰當的時機告訴患者病情,等到患者感情上可以接受時再告知病情。
化療期間的心理干預:化療是治療淋巴瘤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在化療過程中,患者容易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常常出現惡心、嘔吐、脫發、四肢乏力、骨頭酸痛的情況,給患者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也會給患者帶來心理上的壓力,患者容易對化療產生恐懼心理,對藥物治療和化療缺乏信心。所以,醫護人員應該及時觀察患者的病情和心理變化,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醫護人員應該讓患者明白,不良反應只是暫時的,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促進患者的康復,從而安撫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淋巴瘤患者主要表現為內向不穩定的人格特征,醫護人員應該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減少患者的憂郁,幫助患者走出心理陰影,恢復樂觀堅強的精神狀態。
[1] 張冬娜.老年淋巴瘤患者人格特征及心理護理對策[J].廣州醫藥,2012,43(5):9-11.
[2] 王敏.關于老年淋巴瘤患者人格特征和心理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5):351-352.
[3] 常雙,趙靜.腫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護理[J].中國醫學裝備,2014(B12):19-20.
[4] 潘永秀,徐銀帆.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期間的心理干預與護理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2):10-11.
[5] 曹琳琳.惡性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的護理[J].當代醫學,2010,16(6):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78
江西 333000 景德鎮第二人民醫院 (吳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