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緒冰
綜合護理干預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鄭緒冰
目的 探討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其入院治療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和綜合組,各7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綜合組在常規護理之上給予系統的綜合護理干預,對比2組患者的失衡綜合征發生率情況、每例患者透析次數、每例患者失衡綜合征的發生次數及對滿意度情況。結果 綜合組患者失衡綜合征發生率及每例患者失衡綜合征發生次數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2組每例患者透析次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綜合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科學、有效的綜合護理服務應用到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既可明顯降低患者的失衡綜合征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合護理干預;血液透析;臨床效果;失衡綜合征;滿意度
目前,血液透析是血液凈化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治療終末期腎臟疾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血液透析的臨床治療中,最常發生的不良反應是透析失衡綜合征,其臨床癥狀為在透析過程中,患者出現一系列神經系統相關癥狀,嚴重時甚至出現癲癇樣發作、昏迷甚至導致死亡[1-2]。本文對150例血液透析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取得較為理想的護理應用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4月~2014年1月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其入院治療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和綜合組,各75例。對照組:男
43例,女32例;年齡34~62歲,平均年齡(47.9±3.8)歲;透析原因:慢性腎炎26例,系統性紅斑狼瘡25例,腎病綜合征16例,腎癌8例。綜合組:男42例,女33例;年齡31~60歲,平均年齡(46.7±3.9)歲;透析原因:慢性腎炎27例,系統性紅斑狼瘡25例,腎病綜合征16例,腎癌7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透析原因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透析前宣教及常規護理方法。
1.2.2 綜合組 綜合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1)用藥護理: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主動向其講解藥物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服藥應定時定量,降壓藥物須長期堅持服用,不可擅自換藥或停藥,應遵醫囑進行用藥;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過程中,護理人員進行體位轉換時一定要動作輕緩,防止出現體位性低血壓[3-4]。(2)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營養方案和正確的飲食計劃;并在患者家屬的配合下,盡量避免患者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和高鹽等食物,應多攝入含蛋白質充足的食物[5-6]。另外,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謹慎攝入含鉀高的食物,如香蕉、海菜等;也應避免攝食含磷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干豆類等。(3)運動護理: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開展一些適當的體育鍛煉,根據患者自身的血壓變化情況以及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并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7-8]。(4)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加強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的同時,及時、準確地掌握患者心理狀態;擬定出更具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對其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與慰藉,使之可以正確面對自身疾病以及血液透析所帶來的各種不適;同時,護理人員還應主動、耐心地傾聽患者的主訴,了解患者需求,并給予最大程度的滿足。另外,護理人員還可以組織心理狀態良好的患者們相互認識與交流活動,為其營造一個積極的、相互鼓勵與支持的交流氛圍,以進一步提升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使之正確、積極地面對臨床透析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者失衡綜合征的發生率,每例患者透析次數、每例患者失衡綜合征的發生次數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失衡綜合征嚴重程度的判定標準,重度:患者出現全身肌肉抽搐、癲癇樣大發作,昏迷甚至死亡;中度:患者出現間歇性肌肉痙攣、定向力障礙、撲翼樣震顫及嗜睡等神經損傷癥狀;輕度:患者出現頭痛、倦怠和嘔吐等不適癥狀[9]。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中,綜合組患者失衡綜合征發生率為26.66%,對照組為69.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組每例失衡綜合征發生次數為(1.4±0.8),對照組為(2.1±0.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2組每例透析次數對比分析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2。綜合組患者滿意度為92.0%(69/75),對照組僅為73.33%(55/7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19,P<0.05)。

表1 2組患者失衡綜合征發生率比較(n)
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尿素氮等小分子毒性物質;目前,血液透也被視為是最有效的腎臟替代療法。但是,在血液透析的臨床治療中,也會常常發生的不良反應是透析失衡綜合征,其臨床癥狀為在透析過程中患者出現一系列神經系統相關癥狀,嚴重時甚至出現癲癇樣發作、昏迷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全面提升對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干預質量也日益成為臨床血液透析患者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據相關研究表明,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對患者的有效、個性化的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面降低因透析導致的失衡綜合征發生率[10]。
本文通過對1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進行了分析,結果提示:綜合組患者失衡綜合征發生率及每例失衡綜合征發生次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綜合組患者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也進一步說明,在對血液透析患者施予綜合性護理干預后,即可明顯提升患者的生活功能、生理職能以及總體健康狀況,同時,也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軀體疼痛;并能最大程度地因透析導致的失衡綜合征發生率以及每例患者失衡綜合征發生的次數;且對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質量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將科學、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有效地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既可明顯降低患者的失衡綜合征發生率,還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緩解身體疼痛,并能提升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表2 2組患者每例透析次數和每例失衡綜合征發生次數比較(x±s,次/例)
[1] 王惠琴,張鳳英,金靜芬,等.持續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延續護理[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9):15-17.
[2] 許雪華.心理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16-17.
[3] 王新歌,樊少磊,韓晗.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3):207-209.
[4] 申飛梅,汪曉笑,馬文紅.綜合心理疏導減輕血液透析老年患者情緒抑郁的效果[J].上海護理,2013,13(5):40-41.
[5] 梁霞英,楊衛紅,余潔玲,等.舒適護理在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3):689-690.
[6] 張艷,黃金.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及其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1,26(6):94-96.
[7] 王新歌,樊少磊,張守梅,等.認知行為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8):744-746.
[8] 王夕芳.糖尿病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常見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5):82-83.
[9] 劉鳳芹,肖俊南,葉白云.舒適護理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和依從性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3,12(7):43-45.
[10] 李晴,周婷婷,李韜或,等.延續護理在腹膜透析治療腎病綜合征伴急性腎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14-1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82
吉林 132013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 (鄭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