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雪花
心電圖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及預后中的應用價值
方雪花
目的 探究心電圖碎裂QRS波(fQRS)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及預后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對收治的287例冠心病患者中發生的1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心電圖監測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fQRS和病理性Q波在AMI患者中的敏感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QRS波的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均高于病理性Q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6例NSTEMI者中含fQRS波32例(88.9%),多于單純病理性Q波4例(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無fQRS波者,含fQRS波者的臨床預后較差,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fQRS波可彌補病理性Q波在診斷NSTEMI中的不足,若兩種心電學指標聯用,可進一步提高AMI的診斷率,且對判斷AMI患者預后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心電圖;碎裂QRS波;急性心肌梗死;診斷;預后
心電圖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診斷措施之一,既往常以病理性Q波作和ST段改變作為AMI心電圖重要的診斷指標。近年來隨著介入及溶栓治療的推廣,可有效降低Q波AMI發生率,但非Q波型MI及非ST段抬高型MI的發生率則相對有所增長。由此尋找更多的AMI心電圖診斷指標對臨床診治及預后評定尤為重要[1]。破碎QRS波(fQRS)是近年最新提出的心電學指標,與Q波相比有更好的敏感性和陽性預測值。為此本文將對287例冠心病患者心電圖監測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分析f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及預后中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良鄉醫院收治的287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國際心臟病協會及WHO頒布的冠心病診斷標準[2],且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排除陳舊性心肌梗死、預激綜合癥、束支傳導阻滯、起搏心電圖及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其中發生急性心肌梗死13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1例,女63例;年齡36~84歲,平均(64.2±2.4)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9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者3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同步12導聯心電圖檢查,觀察單純fQRS波、單純病理性Q波、f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
1.3 觀察指標 以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為評定標準,計算單純fQRS波、單純病理性Q波、f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對比fQRS波在AMI患者中的不同表現,及fQRS波對AMI患者預后指導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心電圖病理波形對AMI的診斷價值 fQRS和病理性Q波在AMI患者中的敏感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QRS波的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均高于病理性Q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f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的可提高AMI的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見表1。

表1 3種病理波形對AMI的診斷價值(%)
2.2 fQRS波在AMI患者中的表現 98例STEMI者中單純fQRS波20例(20.4%),單純病理性Q波31例(31.6%),f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47例(48.0%)。
36例NSTEMI者中單純fQRS波11例(30.6%),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21例(58.3%),結果顯示,36例NSTEMI者含fQRS波32例(88.9%),明顯多于單純病理性Q波4例(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fQRS波可作為NSTEMI者理想的心電心診斷指標。
2.3 fQRS波對AMI患者預后指導價值 134例AMI患者中,含fQRS波99例,無fQRS波35例,其中含fQRS波者發生多形性室速、室撲、室顫等嚴重并發癥41例(41.4%),心功能不全51例(51.5%),心源性死亡19例(19.2%);無fQRS波者發生嚴重并發癥6例(17.1%),心功能不全9例(25.7%),心源性死亡2例(5.7%)。結果提示,含fQRS波者嚴重并發癥、心功能不全及心源性死亡發生率均高于無fQRS波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病理性Q波伴ST段抬高是AMI典型的異常心電圖表現,但對非Q波型MI和NSTEMI無特征性改變,致使漏診率較高。據國外相關報道[3],fQRS波和病理性Q波敏感性相近,且其特異性和陽性檢測水平更高,可有效彌補病理性Q波監測的不足。
STEMI患者梗死的相關血管多為完全閉塞病變,可形成透壁性心肌梗死,且梗死組織均勻,心電圖監測多見病理性Q波,而NSTEMI多為非透壁性或多灶性梗死,常發生于不規則狹窄病變的開放血管,因而易形成梗死區周圍阻滯,且梗死組織程非均質性壞死,壞死區域有島狀存活心肌,在除極時因缺血可出現傳導延遲和緩慢,從而形成不規則有切跡或頓挫形態的QRS波,由此多表現為fQRS波或fQRS與病理性Q波并存信號[4-5]。本文研究結果顯示,fQRS和病理性Q波在AMI患者中的敏感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fQRS波的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均高于病理性Q波。另研究結果顯示,36例NSTEMI者中單純fQRS波、f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分別占30.6%和58.3%,結果提示,若將fQRS波聯合病理性Q波用于AMI診斷時,可有效提高NSTEMI、無癥狀型AMI的診斷率,而避免漏診。
據相關研究報道[6],fQRS波對判斷AMI患者預后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本文研究顯示,含fQRS波者發生嚴重并發癥率為41.4%,心功能不全率為51.5%,心源性死亡率19.2%,均明顯高于無fQRS波者的17.1%、25.7%、5.7%(P<0.05)。分析是由于心肌梗死病灶發生于瘢痕組織,因而更容易引發室速、室顫等嚴重并發癥,及心功能不全。結果提示AMI后發生fQRS患者的病情往往更為嚴重,臨床需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fQRS波可作為AMI重要的臨床診斷指標,可彌補病理性Q波在診斷NSTEMI中的不足,若兩種心電學指標聯用,可進一步提高AMI的診斷率,且對判斷AMI患者預后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林曉明,楊希立,劉鶴齡,等.碎裂QRS波對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臨床評價[J].廣東醫學,2012,33(19):2914-2916.
[2] 陳荔枝,高軒,黃金偉,等.STEMI患者PCI治療后碎裂QRS波的發生情況及其相關因素[J].山東醫藥,2014(23):77-79.
[3] 袁欣,杜建霖,鄧松柏,等.ST段壓低碎裂QRS波可能是NSTE-MI病死率的預警指標[J].重慶醫學,2014(1):21-24.
[4] 姜忠濱,王懷新.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急救醫學,2014,34(5):473-476.
[5] 李寶鏈,李躍榮,馬國強,等.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3,22(1):13-16.
[6] 孟令波,史新長.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及預后中的意義[J].山東醫藥,2013,53(26):81-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1.048
北京 102401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良鄉醫院(方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