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婕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腹痛患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價值
彭 婕
目的 探究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兒童腸系膜淋巴結炎引起的腹痛的診斷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73例疑患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腹痛兒童為觀察組,同期選取體檢正常的同齡兒童73例作為對照組,對2組行腹部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比較2組超聲表現及診斷的準確性。結果 2組淋巴結長徑,同區域淋巴結個數、血流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聲檢查的正確診斷率為87.67%;確診患兒治療前后淋巴結長徑,同區域淋巴結個數、血流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腸系膜淋巴結炎,準確性較高,同時還可在治療過程中觀察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腸系膜淋巴結炎;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價值
兒童患腸系膜淋巴結炎常常導致臍周及右下腹疼痛,由于兒童對疼痛不耐受,語言表達欠清晰,同過一般問診及體格檢查很難將腸系膜淋巴結炎與其他急腹癥鑒別。彩色超聲檢查能準確反映腸系膜淋巴結情況,也為腸系膜淋巴結炎的鑒別診斷提供了幫助[1]。本研究選取73例疑患腸系膜淋巴結炎腹痛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探究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腹痛患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兒科急診73例疑患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腹痛兒童為觀察組,同期選取體檢正常的同齡兒童73例作為對照組。2組患者平時身體狀態均良好,未患各重要器官嚴重慢性疾病。觀察組73例,女34例,男39例,年齡4~14歲,平均(11.32±1.56)歲,體質量18~48 kg,平均體質量(31.84±7.63)kg,主要癥狀為臍周痛,部分患兒出現惡心、嘔吐、發熱、咳嗽等癥狀;對照組73例,女37例,男36例,年齡3~16歲,平均(12.54±1.93)歲,體質量16~54 kg,平均體質量(32.82±8.23)kg,均無急腹癥相關癥狀。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兒取仰臥位,使用飛利浦iU22超聲診斷儀,3.5 MHz凸陣探頭及5~17線陣探頭檢查腹部,尋找有無腸系膜淋巴結,重點位置在腸間隙、臍周及右下腹。保留圖像,記錄下腸系膜淋巴結的位置、數目、大小、形態、界限及內部血流情況,測量各淋巴結縱徑、橫徑及縱橫比(L/S)。最后探查腹腔其他重要臟器,包括肝脾、膽囊、闌尾、輸尿管、腸管等,觀察有無異常的聲像表現以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相關疾病。在患者治療結束后,再行一次超聲檢查。
1.3 診斷標準 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超聲診斷標準[2]:淋巴結多發、均勻增大,表面光滑,皮髓質分界清,呈低回聲改變,內部血流信號豐富、分布均勻,呈高阻低速改變,淋巴結縱徑>5 mm,(L/S)>2。
1.4 統計學方法 結果采用EXCEL進行匯總并使用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腸系膜淋巴結聲像圖比較 觀察組淋巴結形態多為橢圓形,表面較光滑,皮髓質分界清晰,內部血流信號豐富,呈點狀或線狀血流,部分淋巴結獨立腫大,類似串珠排列。對照組淋巴結形態也多為橢圓,表面光滑,內部呈低回聲,血流不豐富,少數存在點狀、線狀血流。2組淋巴結長徑,同區域淋巴結個數、血流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腸系膜淋巴結聲像圖各指標比較
2.2 觀察組診斷準確性 經臨床觀察和隨訪,觀察組73例患兒,最終診斷為:59例腸系膜淋巴結炎,12例闌尾炎,2例腸套疊。采用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準確診斷出52例腸系膜淋巴結炎,準確排除12例其他疾病患兒,正確診斷率為87.67%。
2.3 確診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治療前后聲像比較 回顧性分析59例確診患者治療前后聲像圖發現:治療前確診患者腸系膜淋巴結長徑>10 mm者有51例(86.44%),同區域淋巴結>3個者46例(77.97%),血流呈點狀或線狀者41例(69.49%);治療后確診患者腸系膜淋巴結長徑>10 mm者7例(11.86%),同區域淋巴結>3個者9例(15.25%),血流呈點狀或線狀者25例(42.37%)。治療前后淋巴結長徑,同區域淋巴結個數、血流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38、39.93、7.07、P<0.05)
腸系膜淋巴結炎為兒童常見疾病,多見于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后,研究發現,病原微生物侵犯回腸末端及升結腸部分淋巴結,引起淋巴結充血腫大,出現少量炎性滲液進入腹腔[3-4],引起患兒臍周及右下腹疼痛,由于兒童易哭鬧,對疼痛不耐受,語言表達能力欠佳,問診往往不理想,體格檢查也常常無明顯陽性發現,臨床醫生有時會主觀認為是闌尾炎、腸套疊等急腹癥,給治療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因此,及時準確診斷腸系膜淋巴結炎較為重要。淋巴結造影法、放射性核素示蹤法和免疫電鏡觀察法為傳統診斷方法[5-6],但由于上述檢查較為復雜,且有創,故不適用于臨床。近年來超聲設備迅速發展,尤其是CDFI的廣泛應用,給診斷腸系膜淋巴結炎帶來了很大幫助[7]。超聲檢查無痛無創、廉價可重復,可在治療過程中隨訪觀察淋巴結的變化,給臨床治療方案提供參考,有較大意義。
本研究采用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腸系膜淋巴結炎,從結果來看:(1)觀察組和對照組淋巴結長徑,同區域淋巴結個數、血流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超聲檢查能準確反映患者腸系膜淋巴結與正常兒童存在的差異,提供診斷依據。(2)超聲檢查正確診斷率為87.67%,說明超聲檢查不僅能準確診斷,還能準確排除其他疾病。闌尾炎的超聲表現為闌尾增粗,周圍滲出較多;腸套疊可在聲像圖上發現“同心圓”及“套筒”征,診斷均較容易。(3)治療前后淋巴結長徑,同區域淋巴結個數、血流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后腸系膜淋巴結改變較大,超聲可以做為治療過程中觀察療效的依據。張慶等[8]在對兒童腸系膜淋巴結炎患者進行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發現,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可顯示淋巴結位置、大小、形態以及淋巴結內血流信號,能為小兒淋巴結炎診斷提供客觀依據,可作為診斷首選。本研究結果同其一致。本研究均為回顧性研究,可運用本次研究結果,臨床進行前瞻性研究,判定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準確率,更有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腸系膜淋巴結炎,準確性較高,對鑒別診斷也有較大幫助,同時還可在治療過程中隨訪觀察淋巴結的變化,給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陳越,范向明,徐鶴宇,等.高頻超聲在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臨床治療中的價值[J].吉林醫學,2012,14(33):7206.
[2] 才琪.超聲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價值分析[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1,25(6):47-50.
[3] 王明榮.超聲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42例臨床意義[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3,34(2):218-219.
[4] 黎靜,程榮,劉惠寧,等.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1,19(9):120-121.
[5] 葛鳳芹.兒童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超聲診斷及臨床價值探討[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2):220-221.
[6] 吳照金.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治分析[J].當代醫學,2014, 20(30):69.
[7] 馬學梅,李小玲.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研究現狀[J].醫學綜述,2014,20(4):698-700.
[8] 張慶,劉薇.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4):1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4.032
江西 343000 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 (彭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