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靜
重癥監護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羅江靜
目的 探究ICU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相關危險因素,指導臨床防治措施。方法 對ICU應用機械通氣治療(非心臟手術)患者148例,148例患者中出現VAP 34例,對VAP及非VAP患者的性別、年齡、慢性合并癥、機械通氣時間、再次插管、插管方式、白蛋白水平、營養支持、激素、聯合應用抗生素、胃腸內營養等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148例患者中共有34例發生VAP,發生率為22.97%。VAP組及非VAP組患者的年齡、白蛋白水平、機械通氣時間、插管次數、氣管是否切開、使用抗生素種類、慢性合并癥及糖皮質激素使用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年齡≥60歲、機械通氣時間≥7 d、氣管切開、再次插管、慢性合并癥≥3種、抗生素的種類≥3種、使用激素是發生VAP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 ICU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發生VAP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機械通氣時間、插管成功率、慢性合并癥、抗生素聯合應用、氣管切開、激素的使用等,臨床合理控制危險因素可以有效預防VAP的發生。
危險因素;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重癥監護病房
重癥監護病房(ICU)的危重患者多存在嚴重并發癥、免疫功能低下等,易發生多種感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機械通氣過程中嚴重的并發癥之一,VAP是指患者接受機械通氣48 h后所并發的肺實質感染,最常見、最嚴重的感染癥狀之一,是最常見的院內感染[1],并且是院內獲得性感染的首要死因。ICU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VAP發病率可達10%~20%,死亡率為24%~54%[2]。一旦出現VAP則容易造成撤機難,住院時間延長,增加患者住院費用,增加患者病死率,預后差。本研究分析探討ICU收治的應用機械通氣的患者的危險因素,為臨床預防VAP提供科學依據。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5年5月廣西都安縣人民醫院ICU應用機械通氣治療(非心臟手術)患者148例,男70例,女78例,年齡22~77歲,平均(49.33±12.58)歲;行機械通氣時間3~25 d,平均(6.71±4.26)d,機械通氣為經鼻、經口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患者分別來自普外科、血管科、胸外科、婦產科、泌尿外科、腦卒中科、骨科,其中呼吸衰竭41例,腦血管意外35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COPD)37例,重型顱腦損傷28例,尿毒癥2例,格林巴利綜合癥5例。VAP根據《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診斷標準:(1)體溫>38.5℃或<36.5℃;(2)外周血白細胞總數>10×109/L或<4×109/L;(3)呼吸道膿性分泌物明顯增多;(4)支氣管分泌物中分離病原菌;(5)機械通氣時間超過48h,SpO2下降15%,X線胸片出現持續性浸潤,肺部實變體征,或可聞及濕性啰音[3]。
1.2 研究方法 148例患者中出現VAP34例,對VAP及非VAP患者的性別、年齡、慢性合并癥、機械通氣時間、再次插管、插管方式、白蛋白水平、營養支持、激素、聯合應用抗生素、胃腸內營養等資料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各項資料。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感染情況 148例患者中共有34例發生VAP,發生率為22.97%。
2.2 單因素分析 VAP患者及非VAP患者的年齡、白蛋白水平、機械通氣時間、再插管、氣管切開、插管次數、聯合使用抗生素種類、慢性合并癥、營養支持及糖皮質激素使用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多因素回歸分析 年齡>60歲、機械通氣時間≥7 d、氣管切開、再次插管、抗生素的種類≥3種、慢性合并癥≥3種、使用糖皮質激素是影響ICU內發生VAP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通氣在ICU中應用逐漸廣泛,但是侵襲性操作易發生交叉感染,ICU患者免疫力低下,VAP發病率逐年上升。VAP發生后會由于血行傳播導致身體其他部位感染,出現腎衰竭、心力衰竭、休克,死亡風險明顯增加,預后差,住院時間延長,治療費用高,ICU內VAP已成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4]。故積極治療原發病,減少各器官的功能損傷,合理應用抗生素,預防發生VAP的危險因素,減少VAP的發生。

表1 2組患者臨床特征比較(n)

表2 發生VAP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在ICU治療VAP過程中,采取恰當的醫療操作和相應的救治措施,積極預防導致VAP的危險因素,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積極預防,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患者誤吸和反流,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5],可有效降低VAP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在本研究中148例患者,34例發生VAP,發病率為22.97%。VAP組及非VAP組患者年齡、白蛋白水平、機械通氣時間、再插管、氣管切開、再插管、使用抗生素種類、慢性合并癥、營養支持及糖皮質激素使用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60歲、機械通氣時間≥7 d、氣管切開、再次插管、抗生素的種類≥3種、慢性合并癥≥3種、使用糖皮質激素是影響ICU內發生VAP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1)年齡≥60歲的ICU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多器官功能衰竭,應激反應明顯,導致VAP的發生發展[6]。(2)機械通氣時間≥7 d,由于機械通氣建立了人工氣道,患者鼻咽部的生理防御功能受到破壞,氣管內套管周圍細菌更容易進入下呼吸道引發感染。使用有創的呼吸機時間越長,導致感染發生機會越大,濕化器長時間使用使機體抑制作用減弱,引發VAP。(3)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抗生素應用時間長、種類多,多重耐藥菌以及真菌的出現率大大增加,結合臨床情況、實驗室結果經驗性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預防性應用和盲目地頻繁更換抗生素,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進行過多次調整,先前使用抗生素導致病原菌耐藥也與患者的病死率密切相關[7]。抗生素使用越高,感染率越高,提高首次用藥成功率,根據病原學培養的結果調窄譜抗生素,是避免VAP治療不足的有效方法。(4)ICU患者病情危重,易發生導管意外需再次插管,氣管內插管破壞了咳嗽反射、影響了黏液纖毛清除、損傷了氣管表面上皮細胞,并為外源性細菌侵入下呼吸道提供了通道。(5)呼吸道管理更為重要,氣管切開處消毒換藥,盡早拔除氣管插管或氣切套管,氣管切開與VAP的發生密切相關[8]。(6)合并并發癥,也是影響VAP發生的因素之一。多數ICU患者伴有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重癥胰腺炎、肺間質纖維化、多臟器器官衰竭、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支氣管擴張等問題,病情遷延不愈,影響患者肺支氣管纖毛擺動和痰液順利排出,造成痰液聚集,增加感染風險。(7)低蛋白血癥患者嚴重營養不良,抵抗力降低,易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因素[9]。(8)激素的使用是把雙刃劍,患者是應用呼吸機治療時并發消化道出血,應用激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患者使用小劑量的激素可以減輕炎性反應,改善預后,但是對于嚴重腹腔感染、胸腔感染、傷口感染或全身感染的患者,大量、反復、長時間的應用激素可能會導致患者粒細胞減少,造成感染的不易控制甚至擴散,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臨床上應該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使用方案。預防ICU發生VAP的措施:加強氣道管理,預防交叉感染,定期檢測呼吸機設備狀態,定時清潔呼吸機管道,不能頻繁更換呼吸機管路;并進行氣管深部分泌物細菌培養,以指導臨床用藥方案;提高插管成功率,避免再次插管;合理使用激素、抗菌藥物;積極治療慢性合并癥,提高機體免疫力;并注意將耐藥菌寄殖者與感染者進行隔離,阻止病原體在患者之間的傳播;加強院內預防VAP的監管和培訓,做好監控和醫務人員的教育,徹底洗手與消毒;盡量經口氣管插管而避免鼻竇炎和VAP的發生風險;保持半臥體位,可以減少誤吸;避免麻醉藥物的過度使用,過度松弛易發生誤吸和增高VAP的風險。
總之,VAP是ICU中不容忽視的院內感染,臨床強化無菌觀念,減少交叉感染,盡可能縮短機械通氣時間,糾正營養不良,積極治療原發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對癥治療,避免頻繁更換抗生素,早期綜合預防,以降低VAP的發生率和病死率。
[1] 吳仲東.ICU呼吸機相關肺炎研究進展[J].河南醫學研究,2013,22(3):473-476.
[2] 陳裕潔,黃麗,林育平.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6):1053-1054.
[3] 彭瑛,尹維,蔡曉萍.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52-54.
[4] 葉清,孫建萍,仲維佳,等.外科重癥監護病房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2014,9(9):1301-1305.
[5] 王曉鳴.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與病原學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2):70-71.
[6] 張亞華,徐時方,范良敏,等.急診重癥監護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影響因素分析[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4,39(3):436-438.
[7] 雷永紅,劉新華.呼吸機肺炎的影響因素與臨床結局的關系[J].河北醫學,2014,20(2):223-227.
[8] 李俊蓉.影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及診斷治療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3):113-115.
[9] 劉竹,黃瓊華,安寒,等.重癥監護病房呼吸機相關肺炎的集束干預效果觀察[J].華西醫學,2014,29(3):449-4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4.044
530700 廣西都安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羅江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