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耀文
急性冠脈綜合征幾種常用診斷方法對比分析
胥耀文
目的 探討血清肌鈣蛋白、心電圖以及缺血修飾蛋白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價值。方法 隨機選擇50例疑似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列為研究組,選擇50例健康檢查者列為對照組,分別檢測2組人員的血清肌鈣蛋白、心電圖以及缺血修飾蛋白。結果 研究組患者在胸痛3 h后的缺血修飾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其血清肌鈣蛋白的升高概率(78.00%)也顯著高于對照組(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肌鈣蛋白、心電圖以及缺血修飾蛋白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對臨床治療具有重大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血清肌鈣蛋白;心電圖;缺血修飾蛋白
急性冠脈綜合征臨床表現為發作性胸痛、胸悶等癥狀,可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是一種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襲,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臨床綜合征。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會危及到生命安全,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進行明確的診斷,可使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挽救受損心肌。本研究對50例疑似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診斷情況進行分析,并與健康體檢者進行比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2年1月~2013年2月大慶龍南醫院收治的50例疑似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列為研究組,選擇同時期本院50例健康檢查者列為對照組。研究組50例患者,均符合WHO有關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診斷標準,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1~72歲,平均(60.18±10.89)歲;對照組50例體檢健康者,其中男26例,女
24例,年齡42~74歲,平均(60.61±10.93)歲。2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研究對象均在空腹狀態下抽取20 mL靜脈血,使用白蛋白鈷離子聯合實驗進行缺血修飾蛋白的檢測,確定血液完全凝固之后,進行血清分離工作。再使用固相分層技術對血清肌鈣蛋白進行測定,測定出血清肌鈣蛋白I的量,并判斷其是否為陽性,若是血清肌鈣蛋白Ⅰ>0.2μg/L則為陽性[1]。最后再對2組研究對象進行心電圖檢查,嚴密觀察心電圖的變化情況,若是ST段抬高,并且呈現出動態變化,則可將其診斷為ST段抬高心肌梗死。當出現胸痛現象時,記錄為ST段改變,當患者的胸痛現象有所緩解之后,ST段恢復到正常狀態,則可診斷為不穩定性心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
1.3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 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血清缺血修飾白蛋白水平顯著升高的現象比較 在發生胸痛3 h后,研究組的缺血修飾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在胸痛6 h之后,2組的血清缺血修飾白蛋白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在胸痛3 h后的缺血修飾蛋白水平顯著高于胸痛6 h以上的缺血修飾蛋白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血清缺血修飾白蛋白水平比較(x±s,U/mL)
2.2 2組患者的血清肌鈣蛋白顯著升高的概率比較 經過觀察發現,在患者發病4h后,其血清肌鈣蛋白開始持續升高,12~20h這段時間可達到最高水平,與發病前相比,血清肌鈣蛋白水平提高20%即可視為顯著升高。研究組的血清肌鈣蛋白Ⅰ升高概率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血清肌鈣蛋白Ⅰ診斷結果分析
2.3 2組患者的心電圖檢查結果分析 研究組中出現26例ST段抬高,并且呈現出動態變化,則可診斷為ST段抬高心肌梗死;24例患者出現胸痛現象,為ST段改變,其中有10例患者的胸痛現象在有所緩解之后,ST段恢復到正常狀態,則可將其診斷為不穩定性心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對照組中出現20例ST段抬高,并且呈現出動態變化,則可診斷為ST段抬高心肌梗死;30例患者出現胸痛現象,為ST段改變,其中有15例患者的胸痛現象在有所緩解之后,ST段恢復到正常狀態,則可將其診斷為不穩定性心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包括不穩定性心絞痛、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臨床癥狀較為明顯。疑似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有高達50%的患者被誤診[3-4],因此提高臨床診斷水平是實現早期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關鍵。近年來,我國醫學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急性冠脈綜合癥的診斷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主要是通過缺血修飾白蛋白、血清肌鈣蛋白、心電圖等方法進行診斷,診斷結果較為理想,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患者的急性冠脈綜合征血清肌鈣蛋白、缺血修飾蛋白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胸痛3 h左右的缺血修飾蛋白水平明顯高于胸痛6 h以上的缺血修飾蛋白水平。可見,當心肌處于缺血狀態或者是已經壞死時,缺血修飾蛋白會顯著升高,根據此情況,可提高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的特異性,從而提高診斷效果。進行缺血修飾蛋白檢測,操作比較簡單,可以在短時間里完成監測工作,一般很難在半小時內得到檢測結果,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臨床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診斷效率。若是只是進行一次肌鈣蛋白的測量,則無法得到準確的診斷結果,需要動態觀察,才可確定心肌是否受到損傷[5-6]。為了提高臨床診斷率,還需要使用心電圖進行診斷,本研究表明,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在ST段下移之后恢復正常,可將其判斷為存在血栓。雖然本研究在急性冠脈綜合癥診斷上效果較好,但是,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對缺血修飾蛋白的檢驗方法與心臟損傷等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提高臨床診斷率[7-8]。
綜上所述,對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進行診斷時,需要對患者的臨床資料做全面的分析,并聯合肌鈣蛋白、心電圖以及缺血修飾蛋白等生化指標進行判斷分析,掌握患者的缺血修飾蛋白動態變化情況以及出現的時間。因此,對疑似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進行血清肌鈣蛋白、心電圖以及缺血修飾蛋白等指標的檢查診斷,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1] 沈曉麗,邢超,韓莉莉.缺血修飾白蛋白對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診斷價值的探討[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9):814.
[2] 游潔蕓,楊承健,金艷,等.缺血修飾白蛋白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檢驗醫學,2010,25(4):338.
[3] 王臨光,王海波,付強,等.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中檢測心肌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應蛋白的意義[J].河北醫學,2011,12(1):1-3.
[4] 陳淑芳,張鵬強,隋韶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胸痛時間、肌鈣蛋白水平及心電圖ST段下移的診斷價值[J].臨床急診雜志,2010,11(3):146-148.
[5] 勞咪,李廣平,張躍,等.急性心肌梗死自發再通的預測指標及短期預后[J].臨床薈萃,2014,29(1):13-16.
[6] 耿雪,張凱,崔煒.術前大劑量他汀類藥物預防對比劑腎病的meta分析[J].臨床薈萃,2014,29(1):5-9.
[7] 夏金喜,肖建民.雙心模式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療效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0):19-20.
[8] 黃敏虎,張潤峰.雙心診療模式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脂的影響研究[J].四川精神衛生,2014,27(1):46-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4.057
黑龍江 163453 大慶龍南醫院循環內科十四病區(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五附屬醫院) (胥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