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賢
循證護理與單純全程陪產護理模式在產科分娩中的效果分析
于淑賢
目的 對比循證護理與單純全程陪產護理模式在產科分娩中的效果,為今后的產程護理工作提供參考。方法 以100例分娩產婦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單純全程陪產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全程陪產護理模式的基礎上開展循證護理,對比2組的分娩方式、產程時間、疼痛評分(VAS)以及圍產期出血量。結果 (1)在觀察組中,有35例患者為陰道自然分娩,占患者總數的70%。在對照組中,有12例患者為陰道自然分娩,占患者總數的2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觀察組患者的第一產程時間為(351.36±55.85)min,第二產程的時間為(41.65±7.65)min,第三產程的時間為(4.57±1.74)min。對照組患者的第一產程時間為(461.75±77.22)min,第二產程的時間為(54.76±10.23)min,第三產程的時間為(9.92±1.31)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為(3.96±1.65),產時出血量為(112.57±21.18)mL,產后出血量為(242.18±31.75)mL。對照組患者的VAS評分為(7.26±1.83),產時出血量為(127.49±25.47)mL,產后出血量為(269.13±33.22)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產科陪產護理工作中開展循證護理可以明顯提高陰道自然分娩率,有效縮短產程,減少圍產期出血量與產婦疼痛,臨床效果理想。
循證護理;全程陪產;產程;產后出血
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996年通過對各國臨床產時技術系統分析后制定了《正常分娩監護實用守則》[1],其中明確指出要將傳統的“以醫生為中心”的產時服務模式轉變為“以產婦為中心”全程陪產護理模式,以提高護理質量、優化自然分娩,為母嬰健康提供保障。全程陪產護理模式是指在產婦分娩全程(子宮頸口開2 cm開始,直至產后2 h為止)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日常護理、產程觀察及助產、早接觸、早吸吮、產后觀察等全面的護理工作,是現階段婦產科臨床中最常用的助產模式之一[2]。近年來,有報道稱在全程陪產護理模式中開展循證護理可以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減少產婦圍產期出血量,提高護理質量。本文中將對比循證護理與單純全程陪產護理模式在產科分娩中的效果,為今后的產程護理工作提供參考,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分娩產婦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年齡20~36歲,平均(26.57±3.16)歲;孕周35~41周,平均(38.63±4.74)周;其中初產婦38例,經產婦12例。對照組年齡21~37歲,平均(27.25±4.26)歲;孕周36~42周,平均(39.15±4.32)周;其中初產婦36例,經產婦14例。所有產婦均為自愿參與本組研究,研究前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多胎、合并有糖尿病、心臟病以及高血壓的患者;2組孕婦在年齡、孕周、產次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單純全程陪產護理模式。由經驗豐富的助產士對產婦進行全程陪產,入院后向產婦詳細介紹病房環境、分娩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當產婦宮口開至2 cm時,加強與產婦溝通,告知其此階段出現疼痛屬于正常現象,介紹分娩的流程,以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增加分娩的信心;密切觀察產程進展,配合相應心理護理,對于疼痛劇烈的孕婦可以給予腹部按摩,減輕疼痛感[3];分娩后將產婦送回病房,詳細登記分娩情況。
1.2.2 觀察組 在全程陪產護理模式的基礎上開展循證護理。(1)遵循產婦要求:循證護理中要遵循產婦的身體情況與要求,如:自然分娩的產婦會要求保護會陰,剖宮產要求定時手術,具備自然分娩指證產婦要求改行剖宮產等[4],都要盡量滿足,對于提出不利要求的產婦要耐心勸解,以免影響母嬰安全。(2)遵循經濟要求:對于經濟條件較差的產婦,要最大限度地為其選擇節約的分娩方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如盡量選擇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產婦可以適當減少輔助檢查次數,使用免費胎心監護和國產藥物等[5]。(3)遵循醫護人員能力:根據科室醫護人員的個人能力對其進行分組,年輕醫生和護士主要負責對剖宮產婦進行全程陪產及處理[6],經驗豐富的醫生和護士對產婦進行評估,并對可能行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全程陪產及相應處理。
1.3 評價標準[7]產婦的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法)進行: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7分為中度疼痛;8~10分為劇烈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娩方式 觀察組中行陰道自然分娩35例(70%),對照組12例(24%),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分娩方式對比[n(%)]
2.2 產程 觀察組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以及總產程時間均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產程時間對比(x±s,min)
2.3 VAS評分及圍產期出血量 觀察組的VAS評分、產后出血量以及產后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VAS評分及圍產期出血量坳(x±s)
循證護理是受循證醫學影響的新型護理模式,是指為患者提供科學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通過開展循證護理措施可以充分調動醫護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而且有助于保護患者與醫護人員的自身合法權益。有報道稱[8],在陪產護理中開展循證護理,針對性地對孕婦進行健康指導,產婦與新生兒的健康指數較高,而且新生兒窒息的發生也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產婦。
本組研究中,觀察組的陰道自然分娩率為70%,對照組陰道自然分娩率為24%,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的產程時間、VAS評分、產后出血量以及產后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說明在產科陪產護理工作中開展循證護理可以明顯提高陰道自然分娩率,有效縮短產程,減少圍產期出血量與產婦疼痛,臨床效果理想。
[1] 吳賢珊.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和產程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學,2014,16(10):1599-1600.
[2] 張素花.助產士與初產婦陰道分娩時的溝通技巧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0):2267-2268.
[3] 李彩平.產科護理新模式對促進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0):64-65.
[4] 馬麗穎,于偉東,赫麗杰,等.整體責任制護理在無痛分娩助產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l,18(18):2575-2576.
[5] 張彬,喻立娣.一對一全程陪伴分娩對產婦影響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13(33):441-442.
[6] 劉佩清.循證護理在預防產后抑郁癥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20(13):112-113.
[7] 楊瑞蓉.循證護理與單純全程陪產護理模式在產科分娩中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8(18):66-68.
[8] 周鳳勤,楊志敏.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進展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2):17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4.064
吉林 132011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 (于淑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