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玲
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的效果
吳偉玲
目的 分析乳腺癌圍手術期采用臨床護理路徑(CNP)的效果。方法 將96例行乳腺癌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8例。其中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試驗組則行臨床護理路徑。對比2組護理效果。結果 試驗組患者在住院平均時間和費用上,均少于對照組;在并發癥與負性情緒的發生率上,均少于對照組;在患者滿意度上,高于對照組。上述各項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圍手術期間的乳腺癌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方式,能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降低不良反應與負性情緒的發生率,節省治病過程所花費的費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予以推廣使用。
乳腺癌;圍手術期護理;臨床護理路徑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指針對特定患者群體,以住院時間為橫軸,以接受治療的各個流程環節為縱軸,通過在各大醫療文獻數據庫中檢索并整理護理研究結果以及常見護理問題,為患者制定護理日程計劃,從而提升護理工作的預見性[1]。本次實驗即針對乳腺癌患者,采用CNP進行護理并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需行手術治療。按照隨機數字表達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8例。對照組年齡22~49歲,平均(32.4±3.7)歲。其中Ⅱ期、Ⅲ期患者,分別為26例、22例。試驗組年齡23~48歲,平均(31.2±3.8)歲。其中Ⅱ期、Ⅲ期患者,分別為22例、26例。納入標準:臨床分期在Ⅱ期、Ⅲ期的患者[2]。排除標準:年齡在20歲以下、60歲以上;病情危重患者[3]。本研究符合倫理委員會標準,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護理前,由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心理護理、飲食護理。術中麻醉配合,術后體位護理、生命體征監測、傷口護理、飲食指導和心理護理等。
試驗組則采用CNP護理模式,首先,由護理工作人員對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對患者的用藥過敏情況、合并基礎病情況、身體狀況等進行綜合評估。其間加強與患者及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疾病的病因、治療方法以及治療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通過講述成功手術案例,提供高質量存活患者案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充分獲取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以利于今后對護理工作的配合。
其次,根據乳腺癌患者群體特征,選擇相應關鍵詞,在知網、萬方、維普等文獻數據網站中檢索研究成果,以及護理工作中容易發生的各種事故問題。通過對這些研究成果與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后,再結合具體的患者特點,為其制定相應的護理工作計劃。以護理日期作為表格橫項,以護理過程中各個環節作為表格縱向。將護理工作內同計劃寫入表格中并復印向患者發放。使護理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護理計劃進行日常護理,而患者也能預先了解接下來的護理工作項目,而提前做好配合。
最后,以患者的護理作為中心工作內容,通過藥房、科室、衛生管理部門等協同合作,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及備皮工作。術后指導患者的運動強度與飲食搭配,訓練患者排尿、排便、咳嗽。術后對患者體位進行調整,并根據患者感受,調整繃帶包扎力度。觀察并記錄患者切口處血液循環狀況,并及時更換敷料。對引流液體量與顏色進行觀察,并做好導管護理。術后2 d在消毒處理后,將導尿管拔除。觀察患者輸液是否存在皮下滲漏,以及用藥不良反應等現象。
1.3 評價標準 記錄2組患者不良反應、住院平均時間與費用。采用正、負性情緒量表(PANAS)評價患者情緒狀態[4]。采用本院自擬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 SPSS 19.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的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住院時間和費用,均低于對照組,并且護理結束后負性情緒與并發癥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護理效果對比(x±s)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腫瘤疾病,在乳腺癌患者中,死亡率能達到41.7%[5]。而我國近年來乳腺癌發病率逐漸增加,現今已經超過宮頸癌,成為危害女性生命安全的嚴重疾病。乳腺癌的致病原因,目前仍未有明確解釋,但可以肯定的是該疾病與性激素的變化以及遺傳因素有關。此外,人的飲食習慣也與該疾病有所關聯。臨床上發現攝入脂肪量較多、體形較為肥胖的人群,患有乳腺癌的幾率較高。
該疾病目前以手術治療為主,并采用化學藥物、放射等其他療法進行輔助。而手術治療,則是對乳腺癌進行治療的最根本方法。常規護理方法,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對患者圍手術期間的護理效果并不理想,術后容易出現疼痛、皮瓣壞死、創腔積液等情況[6]。
CNP護理模式能對護理過程中各個護理環節、護理內容按照患者入院時間進行串聯,針對特定患者群體,按照一定路徑展開臨床護理。如此一來,使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更具有預見性與主動性,并讓患者對護理流程和內容目標等更為了解[7]。有利于提升護患之間的和諧程度。并且隨著CNP模式的開展,會讓患者主動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來,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以及自我護理意識,從而有效提升護理效果[8-9]。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護理效果達到一般標準。然而在圍手術期間,部分患者發生出血、感染等情況。而試驗組則采用CNP護理模式。在2組護理結束后,通過正性負性情緒量表對患者情緒狀況進行評定,結果顯示,試驗組負性情緒發生率為25.00%,少于對照組的47.92%(P<0.05)。可見,CNP護理模式能顯著改善患者心理狀況。另外,通過對比2組術后疼痛、感染等并發癥情況,可見,試驗組發生率為14.58%,對照組為33.33%(P<0.05),表明CNP護理模式能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為(20.5±2.0)d,少于對照組的(35.1±2.4)d;試驗組患者平均花費(9.87±0.21)千元,相比對照組(13.3±1.21)千元明顯較少(P<0.05)。另外,通過本院自擬滿意度調查表,對2組患者進行調查,試驗組滿意度評分平均為(95.12±2.61)分,高于對照組的(72.31±3.64)分(P<0.05)。由此可見,CNP護理模式下,患者滿意度更高,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以及配合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CNP護理模式能提高護理工作的預見性,并增加患者對護理過程的了解,提升護理配合度。有利于護患關系的和諧。本研究結果顯示,對圍手術期間的乳腺癌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方式,能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降低不良反應與負性情緒的發生率,節省費用。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予以推廣使用。
[1] 謝秀君,趙丹寧,杜小靜.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護理教學中的嘗試[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6):114-115.
[2] 李霞.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健康大視野:醫學版,2014,21(11):1015-1016.
[3] 魏桂芳,原琦.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6(33):551-552.
[4] 馬麗.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16(3):260-261.
[5] 鄧敏.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不同模式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3(6):88-89.
[6] 李永香.乳腺癌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臨床體會[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3,22(1):529.
[7] 余愛珍,徐衛英,石嵐.中醫情志護理在乳腺癌圍手術期的作用及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7):177.
[8] 陳志芳,林鳳陽,陳碧云,等.乳腺癌圍手術期中醫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15,21(3):110-111.
[9] 毛德芬.聚焦解決理念在改善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情緒狀態及生存質量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1):126-1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4.066
江西 330009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院 (吳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