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嫣霞
觀察止瀉散聯合止瀉貼外敷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
邱嫣霞
目的 觀察止瀉散聯合止瀉貼外敷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小兒腹瀉患者1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隨機分為2組,各90例,觀察組患者使用止瀉散以及止瀉貼外敷,對照組患者僅使用常規輸液方式治療,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的差異性。結果 經過2組對比,可以看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8.89%,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8.89%,觀察組的效果更加明顯;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止瀉散與止瀉貼治療小兒腹瀉病情效果顯著,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止瀉散;止瀉貼;小兒腹瀉;聯合治療
小兒腹瀉是一種以腹瀉為主的疾病,是小兒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特點為大便次數增多,伴隨發熱,嘔吐,腹瀉等癥狀。小兒腹瀉長久以往會引起消化不良,影響生長發育[1]。本文對小兒腹瀉患者分別采用常規治療和通過止瀉散與止瀉貼治療,現將對比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豐城礦務局總醫院2013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小兒腹瀉患者1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90例。觀察組男50例,女40例,年齡8個月~3歲,平均年齡(1.5±0.5)歲,對照組男45例,女45例,年齡7個月~3歲,平均年齡(1.8±0.6)歲。比較2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觀察組 小兒腹瀉患者口服止瀉散(通化神龍藥業股份有效公司,國藥準字Z20025377,6袋/盒),每天2次,每次5 g,同時,貼上小兒敷臍止瀉貼(安陽路德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Z10940024,3袋/盒),每次1貼,間隔為8~12 h[2]。待病情好轉之后,在進行服用止瀉散,每天1次,每次5 g,止瀉貼每天1次,用來鞏固療效。
1.2.2 對照組 小兒腹瀉患者采用常規輸液治療,按照脫水的程度,給予30~120 mL/kg,每天1次,也可口服補液鹽,50 mL/kg,每天1次。若病情好轉,即停止輸液以及口服補液鹽。
1.3 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大便次數回歸正常,所有指標已經完全正常。顯效:大便次數減少,幾乎正常。性狀好轉,癥狀、體征以及異常理化指標明顯改善。有效:大便次數減少,性狀好轉,癥狀、體征以及異常理化指標明顯改善。無效:大便次數與治療前幾乎未變,性狀、癥狀、體征以及異常理化指標無變化。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狀況對比[n(%)]
小兒腹瀉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疾病,主要的特點為大便次數增多,性狀改變,伴有發熱、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及不同程度的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這種疾病是通過以下方式傳染:(1)腸道內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蟲等。(2)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造成的腹瀉癥狀;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瀉等。(3)非感染因素,包括飲食護理不當,多見于人工哺乳,過敏性腹瀉,原發性或繼發性雙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腸道對糖的吸收不良所引起的腹瀉,氣候因素的突然變化等。
小兒患者的臨床表現多復雜,腹瀉常常伴隨著嘔吐,沒有食欲,嚴重者還會造成習慣性脫水,代謝性酸中毒等等,還會引起腸炎的并發。而小兒腹瀉疾病的診斷也分為兩種,大便無或偶見少量的白細胞以及大便有較多的白細胞。由于病因較多,因此治療起來無特效方式,只能夠對癥下藥,合理的選用藥物治療[3]。
醫院治療為常規治療,只采用一般的輸液,使用抗生素或直接口服補液鹽的治療方式[4]。其中,不恰當的使用抗生素會殺死小兒患者體內對身體有益的共菌群,破壞微生態平衡[5],毀壞了微生態對機體的屏障與保護的作用,削弱了患者的抗病能力,導致腹瀉不停,或引發重度感染。醫院常規治療容易產生不良反應,而使用止瀉散以及止瀉貼來治療小兒腹瀉患者,不良反應較少,更能夠抑制住病情直到痊愈。
止瀉散是由老棗樹皮炭四兩、枯礬四兩等制作而成,止血貼是由胡椒、肉桂、丁香、馬錢子、麻黃、白芷、羌活、大黃、黃芩、黃柏、當歸、赤芍等20味制作而成[6],小兒腹瀉患者采用止瀉散以及止瀉貼[7],可以更好地調理乃至是解決病因,不會造成小兒患者的負擔[8],內服外貼,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小兒還容易接受,無痛苦[9-10],不良反應較少甚至為零,縮短了病程,還能夠更快更好的解決問題,從而使得小兒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小兒腹瀉患者在每天2次口服止瀉散,1天1次外敷止瀉貼,大便次數減少或大便次數幾乎正常,性狀好轉,癥狀、體征以及異常理化指標明顯改善或完全改善。較于醫院常規治療來說,本方法操作簡單易行,價格低廉,藥物安全無不良反應,且臨床觀察療效滿意,值得進一步推廣。
[1] 孫麗敏,姜淼,宋薇珩,等.淺談小兒腹瀉的診治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34-35.
[2] 何榮連,趙云,何江,等.小兒腹瀉的治療與藥物的合理選用[J].中國藥業,2010,19(8):62-63.
[3] 劉昌寶.小兒腹瀉貼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觀察[J].江西醫藥,2014 (11):1275-1276.
[4] 劉明.運脾止瀉散治療小兒腹瀉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1, 30(16):19.
[5] 趙占景,王輝,陳銀山,等.止瀉散聯合止瀉貼治療小兒腹瀉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5):514-515.
[6] 謝葉玲,黃燕玲,陸雅,等.精細護理模式在小兒腹瀉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63-64.
[7] 呂花.止瀉散聯合止瀉貼治療小兒腹瀉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26):116.
[8] 任衛平.止瀉散聯合止瀉貼治療小兒腹瀉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5(12):53-54.
[9] 陶紅.小兒止瀉貼輔助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意義[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6):1129-1130.
[10] 張艷.觀察小兒止瀉貼治療小兒腹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6):2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4.092
江西 331141 豐城礦務局總醫院 (邱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