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
摘 要 近年來,尤溪開放型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利用外資良性增長,外貿出口快速增長,加工貿易增勢明顯。尤溪開放型經濟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逐年提高,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尤溪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 開放型經濟 現狀 對策
尤溪地處福建中部,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不“占邊”、不“臨海”的山區縣。對于這樣一個沒有對外開放、地理優勢的山區縣,如何抓住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和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建)帶來的機遇,加快尤溪開放型經濟發展?
一、尤溪開放型經濟發展現狀
目前,尤溪正常生產經營的外資企業25家,其中,按投資形式分,合資企業10家,占40%;外商獨資企業15家,占60%。按外商投資的國家地區分,香港15家,臺灣5家,意大利2家,其他國家3家。按行業分類,農業5家,林業4家,建材礦產6家,其他10家。2015年實現產值11.3億元,占全縣工業產值的4.2%。
全縣共有外貿進出口實績企業39家,其中生產型企業34家,占87%;貿易流通型企業5家,占13%。2015年全縣出口總值17675萬美元,占比增11%。其中生產型企業出口9297萬美元,占全縣出口總額的52.6%,占全市生產型企業出口額的23%。已形成以木制涂裝板、竹制小家具為主的進出口產業集群,年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竹木制品生產型企業4家,是三明市竹木制品進出口大縣。
二、尤溪開放型經濟發展存在問題
(一)利用外資有待突破
一是外資項目規模小。引進外資小而散,單個投資規模小,沒有真正達到通過引進資本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提升產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最終目的,導致提高利用外資質量難。二是外資項目儲備少。儲備項目不多,利用外資后勁乏力,表現在全縣在談重大外資項目減少,新批項目到資進度緩慢,企業“外轉內”現象增加。三是利用外資方式單一。吸引外資方式主要通過“6.18”、“9.8”、“11.6”等博覽會和投洽會,結識外商的機會少,坐等外商上門談項目,利用外資難度加大。
(二)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有待突破
一是企業規模較小。2015年全縣34家生產型外貿企業年出口額300萬美元以上的有6家,占17.6%;年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僅有4家,占11.8%。二是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出口的產品主要有竹木制品、食品、服裝等,其中竹木制品出口占70%。產品附加值低,出口訂單多為小批量的竹木制品等初級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品牌商品較少,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幾乎為零,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三是物流成本偏高。尤溪地處山區,距福州馬尾港220公里,距廈門港300公里左右。一個集裝箱大柜(12米左右)一公里運費約15元,從福州港碼頭運到縣城,預計需運費3300元,企業無力負擔高額的物流成本。
(三)企業資金短缺瓶頸有待突破
據不完全統計,我縣僅生產型外貿企業資金缺口就達7800萬元,由于資金短缺而導致出口業績下滑或倒閉的生產型出口企業中,尤溪縣三林木業有限公司就是典型例子。該公司原是我縣生產型外貿企業龍頭企業之一,有外單和生產能力,由于資金短缺,無法購進原材料,導致出口嚴重下滑。2014年該公司僅出口455萬美元,減少出口3064萬美元,同比下降87%。
(四)加快走出去步伐有待突破
一是政策方面,對外投資項目審批環節多,時間長,審批制度嚴格,扶持力度不大,影響了企業境外投資的積極性。二是企業方面,外貿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通過各種行業產品標準認證率低;企業自主創新意愿不強,能力較弱;企業走出國門、開拓市場、參與競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走出去信息渠道不夠暢通,缺乏必要的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知識、經營技能和管理理念。
三、尤溪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具有的優勢條件
(一)區位優勢
尤溪是革命戰爭時期福州連接閩西、閩北蘇區的交通要道,曾被毛主席確定為紅四軍主要籌款區域,2013年7月被中央黨史研究室確認為原中央蘇區縣。同時,尤溪現有已建在建和即將動工的高速公路有4條,有8個互通口。昌福高鐵過境尤溪,新規劃兩條國道,兩條省道正在建設中,不久的將來尤溪將成為福建中部重要的交通樞紐。
(二)資源優勢
尤溪是福建省林業大縣和全國集體林區林權改革試點縣,全國首批農村電氣化縣,擁有湯川俠天下、桂峰古民居、聯合梯田、朱熹誕生地、九阜山等旅游景點;享有金柑、綠竹、竹子、油茶4個“中國之鄉”稱號,是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和全國11個食用菌產值超億元縣,雜交稻超高產種和超級稻等配套技術在全國領先,畝產量多次刷新世界紀錄。
(三)產業優勢
尤溪已建成紡織、礦產、林產三大支柱產業,正在培育旅游、電子商務兩大主導產業,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擁有“中國革基布名城”區域品牌,建有閩中現代物流園、經濟開發園區等產業發展平臺,經濟社會發展較快。
(四)人文優勢
尤溪于唐開元二十九年建縣,是福建省首個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命名的“千年古縣”;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誕生地,素有崇文尚學的優良傳統;目前在全國各地有600多位擔任副處、副高等職務職稱的鄉賢,僅在京工作的就有100多人。
四、尤溪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加大力度,提升利用外資實效
1.搶抓機遇,加速外資積聚。一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機遇。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高速的增長速度、逐步完善的市場體系和豐厚的投資回報,為各國投資商所矚目,國際資本正源源不斷地流向國內,生產加工基地陸續轉移到全國各地。只要我們加大招商力度,增加與外商交流機會,就能爭取更多的合作項目。二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和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建)建設帶來的機遇。主動對接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和福建自貿區建設為我縣擴大開放優勢,承接“外溢”效應,合理布局自貿區產業轉移,開展項目對接合作。三是縣內交通網絡不斷完善的機遇。尤溪動車的開通以及重點實施的兩條高速公路、3條國省干線等項目建設,將不斷完善我縣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的交通將為擴大利用外資提供優越的基礎條件,拉近與外商的時間距離和心理距離,提高招商引資的成功率。
2.發揮效應,吸引外資積聚。我縣利用外資具有一些獨特的條件。充分發揮這些獨特條件對擴大利用外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朱熹故里的效應。借助、放大朱熹故里的名人效應,發展文化及旅游業,提升尤溪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商前來參觀考察,投資興業。二是三大產業的效應。我縣工業經濟已初步形成紡織、礦產、林產三大主導產業,利用這些產業對外招商,利用其品牌、技術等方面優勢,可以使其具有載體,著力在這些產業上引大客商、大項目,擴大產業規模。三是開發區的效應。我縣開發區通過幾年來的開發建設,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正逐步為外商所認識與看重,成為吸引外資的一個主要平臺,繼續加大開發區建設,實施園區招商,對將招商引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明確方向,推進外資積聚。一是著力推動現有外資企業增資。通過優惠政策、優質服務和基礎設施配套,為外資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促進外商擴大投資規模,介紹其他客商來尤溪投資,延伸新產業和配套項目。二是廣泛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項目。加大招商力度,在精細化工、紡織服裝、農業產業化等項目上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增加機械制造、商貿物流、休閑旅游等領域及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利用外資力度。三是擴大境外招商。利用一切渠道,加強與外商聯系溝通,積極赴境外招商洽談,尤其是對臺招商,重點推進臺資。
4.強化招商,保證外資積聚。一是產業招商。采取分隊招商、組團招商、網絡招商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活動,確保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行業引進一批較大規模的外資項目。二是平臺招商。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招商推介活動,宣傳尤溪,推介尤溪,提高尤溪知名度,力爭引進外資項目。三是環境招商。繼續優化投資硬環境,重視優化投資軟環境,切實為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讓外商投資放心、生產安心、生活舒心,努力通過改造環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項目落戶尤溪。
(二)創新服務,推動外貿平穩增長
1.加大宣傳,強化政策扶持。一是加大政策培訓力度,采取多種方式及時宣傳國家、省、市出臺的一系列外經貿扶持新政策,積極幫助企業申報各類政策扶持資金,最大限度發揮好政策的引導和促進作用。二是根據我縣外貿出口特點,繼續完善出臺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扶持政策,在政策上重點支持開拓國際市場、出口信用保險、企業走出去等方面。
2.調整結構,促進轉型升級。一是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把優化出口產品結構作為轉變貿易方式的重要措施來抓,進一步優化竹木制品出口,繼續保持竹木制品在我縣的出口龍頭大戶和主力軍作用,擴大農產品、加工食品、機電產品等新產品出口,培育出口產品新優勢,推動外貿出口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二是優化進出口結構。充分利用國家擴大進口優惠政策,積極指導和鼓勵“潔梅”、“紅樹林”、“長盛”等生產型出口企業開展進口業務,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優化進出口結構。
3.優化服務,壯大外貿主體。一是堅持分類指導。抓大扶小,支持“潔梅”、“紅樹林”、“長盛”、“百營”等重點出口企業做大做強,幫助未獲權企業申辦進出口經營權,引導有進出口資質而無實績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壯大出口主體隊伍。二是鼓勵自營出口。動員華姿服飾、普利制衣、閩泰鞋業等出口企業由原來委托代理出口轉為自營出口,擴大出口總額。
4.拓展渠道,提高貿易機會。一是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鼓勵和引導企業在擴大歐美等傳統市場的同時,大力拓展東南亞、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實現國際市場多元化。精心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中東(迪拜)家居品牌博覽會等國內外展會,促進企業參與“海絲”沿線支點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尋找新商機。二是借助電商平臺開拓市場。大力促進我縣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引導企業用好電子商務平臺促進政策,借助廣交會電子商務“三明館”平臺進行展示和接單,擴大出口總量。同時,利用尤溪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契機,鼓勵企業利用阿里巴巴國際通平臺,拓寬貿易渠道。
(三)整合資源,推進旅游產業發展
1.實施四大工程。以“我家在景區”為發展方向,加快打造“海西中心城市后花園”,重點實施四大工程:一是精品景區創建工程,逐步建好湯川俠天下、朱熹誕生地、桂峰古民居、聯合梯田、九阜山5個4A級景區和閩湖、龍門場古銀杏群、蓬萊山、枕頭山、獅王山、雙峽溪、浮洋生態谷等景區。二是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進行縣域旅游總規劃,提升配套基礎設施,抓好城東游客服務中心、朱熹誕生地游客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三是旅游消費培育工程,結合特色現代農業建設,著力培育“5+2”、“白+黑”旅游消費模式,著手開發“我家蔬菜”等尤溪旅游活動,挖掘提升尤溪傳統小吃和傳統民俗等非遺資源。四是旅游產品營銷工程,以東部旅游帶為龍頭,進一步拓展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客源市場,打造“尤溪二日游”精品線路,推動全域旅游發展。
2.推進“互聯網+旅游”發展。堅持把“美食+旅游”作為推進尤溪產業體系再造的主軸主線來統領,重點圍繞景區開發和線上交易兩個關鍵環節,加快建設“互聯網+旅游”數據集成平臺。通過整合朱子文化、古居村落、美麗鄉村、紅色旅游、新興景區等特色旅游資源,完善景區設施,提升品位渲染。開辟以尤溪優質食品為特色的旅游專線,通過拓展線上下單、線下體驗O2O業務,將尤溪旅游納入“攜程網”等知名電商平臺的線上新產品,成為旅客線下體驗的“新版途”,努力把尤溪打造成為周邊地區自駕旅游的首選地和觀光休閑的目的地。
(四)轉變職能,優化投資軟環境
把軟環境建設放在和經濟建設同樣重要的位置來抓,做到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軟環境建設,為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1.建設優質高效的行政環境。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完善項目聯審聯辦工作機制。推進網上審批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辦事程序和環節,全面清理、削減行政事業性收費及其他收費,建成服務配套、公平公正、廉潔高效的行政服務體系。增強服務意識,建立并完善從審批到項目建設、運營的綠色通道,建立縣直部門和單位與企業掛鉤結對關系,建立正常的走訪、交流、辦理、反饋和季報制度,堅持每季上門服務,宣傳政策法規,聽取企業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幫助辦理有關事項,為企業提供優質的創業服務、行政服務、政策服務、法律服務、金融服務和信息服務。
2.創造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政府帶頭誠實守信,做到守信行政。實行部門“一把手”媒體公開承諾制,重點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在有線電視、廣播、政務公開欄上明確表態,公布軟環境建設的舉措、行業禁令、服務承諾和部門投訴電話,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加強企業信用信息管理,建立信用等級制度和黑名單制度,鼓勵企業守信經營。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努力營造公平、開放、有序的中介市場。
(五)規劃引領,加強園區平臺建設
把建設園區作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平臺,按照“專、精、特”思路,加快打造一批有特色、示范效應明顯的產業園區。
1.注重提升。圍繞“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目標,全面提升城南高新產業園、城西綜合產業園、洋中機電高新產業園等園區基礎設施,加快城南園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公租房等項目建設,促進園區管理、服務升級,形成新的聚集效應和增長動力。
2.突出專業。按照定位清晰、帶動強勁、示范明顯的要求,抓好閩中現代物流園、電子商務產業園、食品加工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等專業園區的建設,促進項目承接、龍頭培育、產業集聚的發展,城南高新產業園也按照輕紡、機械、光電等主要產業,合理劃分產業布局。
3.著眼長遠。根據紡織、礦產、林產三大支柱產業,旅游、電商兩大主導產業,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節能環保、生物及生物醫藥五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合理規劃、調整、整合產業園區。根據城區拓展步伐,逐步推動變園區為城區,引導鼓勵園內企業“退城入園”。根據新型業態,適時建設新型園區,發展工業設計、融資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
(作者單位為福建省尤溪縣商務局)
參考文獻
[1] 王旺青.我國內陸省份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問題[J].管理學刊,2011(2).
[2] 郭軍峰.河南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北方經貿,2011(12).
[3] 張中蘭,蔡成浩.泰州開放型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