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華 劉婷
摘 要 目的:探究引發廣場舞沖突的影響因素、廣場舞沖突中各利益主體的行動策略,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機制。
方法:文獻資料法與訪談法相結合,對武漢市3個涉及廣場舞沖突的社區進行為期4個月的跟蹤調查。
結果:社區規劃不合理、廣場舞規模大、社會資本存量不足以及社區治理水平低是引起廣場舞沖突的主要影響因素。
建議:為解決廣場舞沖突,需作好社區規劃,利用社會資本存量,建立熟人社會,提高社區治理水平,并可采取技術手段降低廣場舞噪音。
關鍵詞 廣場舞沖突 影響因素 解決機制
一、引言
隨著民眾健身意識增強以及《全民健身計劃綱要(1995年~2010年)》和《全民健身計劃(2011年~2015年)》等工程實施,我國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不斷增加。作為全民健身運動的代表項目,低成本且能有效滿足中老年群體健身、娛樂和社交等需求的廣場舞應運而生,一時紅遍大江南北。
與此同時,因噪音擾民等問題而引發的廣場舞沖突也屢屢發生。一些地方甚至因為廣場舞而出現了潑糞、對峙以及流血事件等沖突,嚴重影響了民眾生活、社區和諧和社會穩定。[1]如何在最大限度發揮廣場舞正面功能的同時,防范其負面影響,成為亟須解決的社會問題。本研究致力于通過對武漢市3個社區的實地調研,分析引發廣場舞沖突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機制。
已有研究對廣場舞沖突的類型(噪聲擾民沖突為主、爭奪場地沖突為輔[2])、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策略等問題展開了廣泛討論。本研究的貢獻在于:第一,已有研究往往強調上述影響因素的某個層面,而未能將各個方面綜合起來考察,也未能對廣場舞沖突發生的機理進行說明。第二,本研究在調研時發現了影響廣場舞沖突的另外兩個因素,分別是社會資本與廣場舞規模,而這兩個因素尚未在已有研究中體現出來。第三,本研究依據廣場舞沖突發生的機理,提出了系統地解決廣場舞沖突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與假設
(一)方法
本研究前期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搜集、整理,結合現有理論,針對引起廣場舞沖突的影響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假設。同時,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采取深入訪談的形式,對船機社區、中心嘉園小區和百步亭社區進行了長達4個月的跟蹤調查。訪談人數:船機社區6人,中心嘉園小區7人,百步亭社區7人,著重對居民委員會、居民與物業公司進行了訪談,深入了解居民、跳舞者、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志愿者組織和街道辦在廣場舞沖突中的態度、行為。
(二)研究假設
1.社區規劃與廣場舞沖突。廣場舞沖突是由于音樂擾民而引起的,而社區規劃不合理就容易發生噪聲擾民問題,進而引發廣場舞沖突。社區廣場缺失、面積太小、緊挨居民區、缺少樹木隔音等都可能使音樂變為噪聲,打擾居民的日常生活。于是,提出假設:H1:如果社區規劃不合理,則廣場舞沖突更可能發生。
2.廣場舞隊規模與廣場舞沖突。舞隊規模大則占地范圍廣,音樂的分貝就要相應調高,對周邊居民造成的影響就會增大,引發沖突的概率隨之增大。同時,當舞隊規模擴大,舞隊成員之間就會產生“匿名效應”,沒有人為提高音量而負責或受到責難,更加不愿意降低音量。而單個居民面對更大規模的舞隊時,也會因集體行動的邏輯而回避與舞隊的直接沖突,寄希望于其他同樣受到噪音污染的居民出頭。于是,提出假設:H2:如果廣場舞隊規模大,則廣場舞沖突更可能發生。
3.社會資本存量與廣場舞沖突。社會資本可以看作是從社會結構資源獲取的社會資源,它以互惠規范為內容,以信任為基礎,以關系網絡為載體。[3]因為社會資本存量代表了社區成員之間的關系網絡緊密度、相互信任程度、互惠規范成熟度,存量低的社區就相當于陌生人社會,引發的許多問題居民間不能自行解決,此時沖突爆發的可能性就會增大。于是,提出假設:H3:如果社會資本存量低,則廣場舞沖突更可能發生。
4.社區治理能力與廣場舞沖突。治理能力具體體現在發生廣場舞沖突的事前、事中及事后,事前治理指社區治理主體應對沖突的預防措施,此方面做不好就容易使沖突爆發;事中及事后治理指社區治理主體應對沖突的解決措施,此方面做不好就容易使沖突持續。通過采取各種措施對居民進行控制和引導,使其由相互對抗走向相互合作進而解決沖突,體現著社區治理的水平。而社區治理能力差則增大廣場舞沖突的概率。社會資本體現的是非正式的社會治理能力,而社區治理能力則更強調正式的制度建設下的社會治理能力。于是,提出假設:H4:如果社區治理能力弱,則廣場舞沖突更可能發生。
三、實證研究結果
(一)社區規劃
百步亭社區:社區規劃較好。有多個空曠的公共休閑場地,但有些離居民區太近。船機社區:社區規劃差。只有一個狹小的籃球場,四周緊挨著住戶。中心嘉園小區:社區規劃較好。小區內有小塊空地,離住戶太近,小區旁有一空曠停車場,廣場舞音樂不能影響住戶。
(二)舞隊規模
百步亭社區:由于百步亭人口數量大,舞隊規模大,有多支舞隊,多在50人左右;船機社區:社區僅一支舞隊,30人左右;中心嘉園小區:僅一支舞隊,20人左右。
(三)社會資本存量
1.百步亭社區。社區建立起了社區管委會——9個居民委員會——820個樓棟小組的全覆蓋居民自治網絡。居民委員會建立了與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的三方聯動機制。居民委員會也通過舉辦豐富的活動密切居民間的網絡。居民委員會針對廣場舞沖突制定了《文明公約》,沒有涉及廣場舞的硬性規范。外來人口多,本質上是一個生人社會,但由于經常舉辦文化活動,能密切部分居民的關系。社區黨組織的“三必到、五必訪”標準,能增強居民對黨組織的信任。總體上看,社區的關系網絡較密切,但欠缺硬性互惠規范,且社區居民間的整體信任度不高,使得該社區的社會資本存量較低。
2.船機社區。建立了網格長制度,即把社區分成六個片區,片區分設網格長來帶動下面的網格,在社區里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居民委員會成員經常進行家訪送關懷,與居民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居民委員會與志愿者聯系密切,對很多社區問題能協同解決。針對廣場舞的管理,制定《社區公約》,沒有硬性規范。屬于老社區,多是本地居民,本質上是熟人社會。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多為本地人,和居民很熟悉。總體上看,該社區雖然缺乏針對廣場舞的硬性規范,但其關系網絡較為密切,居民間整體信任度高,所以其社會資本存量高。
3.中心嘉園小區。該社區暫無關系網絡和互惠規范方面的內容。外來人口多,屬于生人社會。社區很少開展密切居民關系的活動,居民委員會很少下基層了解居民情況。總體上看,中心嘉園小區三方面都沒有優勢,其社會資本存量低。
(四)社區治理
1.百步亭社區。投入的資源:居民委員會部門設置很全面,每一個部門下都有專人工作,有寬闊的服務大廳、完善的網上服務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很完善,有多個休閑場地,健身器材充足。經常開展社區活動,投入多種資源吸納居民參與。治理的過程:居民委員會制定相關制度使各治理主體能夠聯合治理社區,此外還采取了許多可行的措施來規范廣場舞。產出的成效:廣場舞沖突變少,發生后能得到妥善解決。總體上看,由于社區在投入資源、治理過程、產出成效方面都做得好,推斷出其治理能力強。
2.船機社區。投入的資源: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不夠,一人身兼數職,且多為社區居民,學歷水平低,工作班子整體的知識水平較低。治理的過程:居民委員會與社區中的志愿者進行了很好的溝通,志愿者能就社區中發生的事情向居民委員會上報。針對廣場舞沖突,居民委員會與街道辦討論對策,在社區律師的幫助下制定了《廣場舞社區公約》。產出的成效:《社區公約》未很好發揮作用,廣場舞沖突時有發生,最終以舞隊不再跳廣場舞而不了了之。總體上看,盡管另外兩方面做得不到位,由于治理過程在廣場舞解決中起更重要的角色,而船機社區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所以總體來說治理能力還是較強的。
3.中心嘉園小區。投入的資源不明確。治理的過程:居民委員會與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形成熟練的協作關系。居民委員會與街道辦的人員沒有更好的治理辦法,只是在最初一段時間守著舞隊,防止其噪聲擾民,也沒有像另外兩個社區一樣進行制定公約的嘗試。社區內沒有志愿者在廣場舞沖突中發揮協調作用,在另外兩個社區都有志愿者,兩相比較,顯示出該居民委員會治理水平較差。產出的成效不明。總體上看,由于治理過程不完善,推斷出中心嘉園治理水平低。
本研究調查的三個社區在上述四個假設方面的表現綜合如表1所示。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廣場舞沖突的形成機理
本次調研發現,廣場舞沖突的形成與社區規劃、社會資本、廣場舞規模和社區治理能力密切相關。但是,四者并非在廣場舞沖突的起源、過程和解決中發揮同等的作用,而是存在先后順序,并分別作用于廣場舞沖突的不同方面。廣場舞沖突的形成機理如圖1所示:
社區規劃是廣場舞沖突是否發生、能否得到解決的直接決定因素。如果社區規劃得好,就不會出現廣場舞沖突。例如,中心嘉園小區盡管其社會資本存量低,社區治理水平也不高,但是由于廣場規劃較合理,居民委員會將舞隊由靠近居民樓的廣場轉移到不影響居民的停車場,使沖突得以解決。
一旦社區規劃較差,再加上廣場舞規模大,就更容易出現廣場舞沖突。這種情形體現在百步亭社區。由于跳舞者眾多,廣場舞規模較大,音樂音量也隨之變大,在社區中離居民樓比較近的幾處廣場都發生過廣場舞沖突。
社會資本在兩個方面發揮作用。一方面是社會資本會抑制廣場舞的發生。如果社區存在時間比較長,社區居民之間的社會關系密切。那么,在廣場舞過程中,跳舞者和非跳舞者之間就難以出現沖突,尤其是暴力沖突。另一方面,一旦出現沖突,由于社區居民委員會與居民和舞隊之間聯系密切,也更容易發揮調解作用,從而消除廣場舞沖突。在船機社區,由于社會壓力,舞隊最終選擇了不再跳廣場舞。
對大多數社區而言,尤其是新建社區和外來人員過多的社區,由于社區建設不利,社區中的社會資本并不豐富。這就需要提升社區治理能力。而當前社區的常態是,社區治理能力有限,在社區管理實踐中常遇到難題。中心嘉園小區就屬于此類,其基本上屬于陌生人社區。在廣場舞沖突發生后,居民委員會、街道辦等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解決措施,只是讓工作人員消極地守在廣場管理舞隊,這是低效率的。工作人員也疲于應對,且對比其他兩個社區,中心嘉園小區沒有志愿者組織對廣場舞沖突進行治理,導致沖突延續近一個月。
(二)廣場舞沖突解決機制的建議
做好社區規劃。科學規劃:積極優化廣場用地和文化、體育活動設施布局,在舊城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時,按人口規模或服務半徑以及有關要求配套建設選址適中、與地域條件協調、適合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的場地。盤活存量:發掘利用城鄉商業廣場、企業和社區場地、邊角空地等社會場地資源,盤活現有場地存量資源。做好增量:加大公共文化體育場館免費開放力度,充分提高場館利用率,根據群眾需求特點實行錯時開放,適當延長夜間、休息日開放時間。
技術降噪。在廣場上安裝音控系統,統一調節音量;配置定向音響或者音量限制器;安裝隔聲窗,通過安裝雙層中空玻璃的隔聲窗,傳到居民室內的噪聲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提升社會資本。社會資本存量提高就能使人們關系密切,進而增進在沖突前的協商意愿,使得居民自己就能解決問題。利用社會資本的存量,解決當前沖突。即以一支舞隊影響其他舞隊,以領隊影響舞隊內部成員,以多方主體影響單個舞隊成員,以同意協商的舞隊成員影響仍在抵抗的舞隊成員;開發社會資本的增量,促進生人社會向熟人社會轉化;社區可建立樓棟長制度,開展文化活動,抓住居民的需求點,通過常態化開展輕松有益的文化活動來密切人們之間的交流。
提高社區治理水平。加大治理資源的投入力度,建立治理網絡,劃定場地、時間、音量,并將巡邏常態化,鼓勵群眾自我管理。
(作者單位為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謝秋山.地方政府職能墮距與社會公共領域治理困境——基于廣場舞沖突案例的分析[J].公共管理學報,2015(03):23- 32+155-156.
[2] 郁彥妮.基于廣場舞沖突的城市社區治理問題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1):119+121.
[3] 張文宏.社會資本:理論爭辯與經驗研究[J].社會學研究,2003(04):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