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振旺
現在天天果園在新東家京東上虧,天貓超市巨虧搶市場,我們15%的毛利率底線是不是守得住?
一個情懷
從2014年做生鮮電商調研開始,到現在已經有20個月了。搶鮮購從無到有,從幾個品類到現在四五十個品種,我們團隊也走過了心酸,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灑下了血淚,磨出了老繭,2016年剛過去,我卻輕言放棄,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們的供應商都是樸實的農民,還有在農村創業的大學生,有的已經依托我們生存,我們放棄了,很多供應商也迷茫起來,真對不起大家了,我會考慮大家的利益的。
當初調研淘寶和天貓的生鮮數據,感覺農產品是電商唯一的藍海了,具有毛利率高、增速快和競爭相對寬松的特點,調研里,當時的煙臺大櫻桃行業平均毛利率在30%以上,陽山水蜜桃35%……
我一直有電商實操的欲望,感覺生鮮機會這么好,不進入太可惜了。
調研市場的時候,發現天貓里大的地標生鮮店并不多,都是零零散散地賣點特產。我在想,假如能做一個一站式的地標農產品平臺,整合全國優質的農業資源,我來做規格、品控、包裝和運營,穩定的合作商來發貨,不是挺好嗎?
大家就更方便購買了,不用買個什么產品就去搜索,品質還不一定好。我自己有新媒體的資源,也懂微博傳播,農業資源整合起來并不難。行業毛利率30%,我做25%就行,做低價吸引用戶,只要規模做大,還是有掙錢的機會的。
為了做生鮮電商,我不惜讓咨詢團隊重新打散,愿意做生鮮的就留下,不愿意的就離開,結果咨詢團隊里基本上都走了,這是一個管理陣痛,我心里是想為所有員工提供美好的職業前景和收入的。
人生都有選擇,既然生鮮電商的機會如此之好,我農民出身,十幾歲還干過農活,深知農民不易,也想打通農業電商的產業鏈,將來生鮮電商做大了,我想進入特色農產品的上游,帶動農民一起致富,這是個美好的想法。
我雖然比不上羅永浩,但也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就是農業情懷,假如能改變農業現狀,讓更多的農民掙到錢,無論是特色農產品種植,還是源頭生鮮電商運營者,都整合到我的盤子里來,那么只要不虧錢,我就比掙了億萬家財還要更高興,這種情懷感一直推動著我向前走。
我知道,生鮮電商是累活、苦活、臟活,一旦深陷其中,就很難抽身了。我計劃虧三年來快速發展規模,愿意賭上三年青春和300萬RMB的家產,來對我自己的未來做一個選擇,不為錢,只為夢想。
一個趨勢
開始發展得很順利,我們的價格還算給力,業績也突破得很快。
最艱難的是品控,團隊都不太懂,比如葡萄是不應該遠程配送的,密封下有脫粒現象,一旦脫粒就會發酵,就會有酒精出來;比如陽山水蜜桃單層網套不行,必須雙層,而且上下必須有海綿托盤,等等,問題很多。
開始走了一些彎路,但是好在客戶容忍度還行,我們的團隊專業性也越來越高,什么時候采摘最好吃,幾成熟發貨,單果大小如何控制,等等,每個單品都建立了完整的品控標準,雖然沒有完全解決品控問題,但是趨勢越來越好。
因為生鮮的品控確實是難題,我本來性格還算平和的人,每次發生品控問題就對團隊成員發火,每次看見有人在微博上抱怨我們品控出了問題,我都表現得很憤怒,漸漸睡眠都有問題了。
被用戶罵了之后,晚上睡不好,有的用戶說我不道德、坑人,說我利用知名度忽悠錢,我都很委屈:明明自己犧牲了金錢的損失來追逐理想的,怎么就忽悠錢了?我睡得越來越晚,醒得越來越早,安排不同的人負責品控標準和監督,前后一共換了三個人,最后終于穩定下來了。
我們的銷量,幾個月內就沖到了每月60萬元,我感覺很有信心,計劃在2015年,要沖到月銷售額200萬元以上,從趨勢看是沒有問題的,增速快,毛利率也不錯,用戶滿意度也越來越高,因為過去品控失誤造成的DSR三項全綠,后來成了全紅,我有時候甚至有了匪夷所思的想法,不用再虧100萬了,或許很快就掙錢了。
結果,也就沒有結果了……
一個對手
先是在馬云農村電商的感召之下,國家也在推動這件事,雙創的核心之一就是農業電商,無數創業團隊進入了生鮮電商領域,煙臺大櫻桃的賣家,從總共百十家一年內提高到上千家,整個生鮮電商從業賣家,從不到5萬家,一年內超過20萬家。
巨量的賣家進來,市場空間卻變化不大,為了求生存,只能玩命價格戰了,消費者也分不清好貨、爛貨了,反正就是各種低價橫行,賠錢賣是大行其道的,大家都想燒一把,有的燒不動的,就利用爛貨做低價,坑一把就跑。
還有各種微商,雖然賣貨不多,但是量多,那么多賣面膜的轉行了,都去做農產品了,農業微商的從業者肯定有好幾十萬。當然,后來也有90%的農業微商離開了,流動性很大,在市場空間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從業人員幾倍、幾十倍的進來,市場徹底亂了。
我們的毛利率被迫下滑10%左右,虧損率加快了,我還鼓勵團隊,我們堅持正品好貨,堅持老用戶營銷,不會受影響的,搶鮮購那么多忠誠會員,老用戶復購率高達70%,我們不用怕市場的沖擊。
后來天貓戰略入股了易果,把它當成了自營的一部分,易果開始建立華南倉、華北倉、華中倉……全國布局了,它有割韭菜的味道了,在車厘子僅僅靠智利空運的時候,市場拿貨價60塊一斤,天貓超市幾個倉都在39元包郵,我算過,它一單要凈虧40塊,還不算損耗。
賣了20多萬單啊,一個單品一個月就凈虧1000萬元,我跟團隊討論,是不是還跟進去競爭呢?天貓超市的水果類,看著都是虧損運營的,它低價搶市場的目的很明顯,天貓要自己玩了。
我們的用戶群主要是北京、長三角和珠三角,跟它的核心市場是重疊的,我的生鮮到底怎么做?現在天天果園在新東家京東上虧,天貓超市巨虧搶市場,我們15%的毛利率底線是不是守得住?
現在這個局勢,2016年的生鮮農產品價格戰將會更狠,天貓、天天和本來生活等拿到錢的大佬,或者說傍到大樹的巨頭,肯定還會虧損經營,那么我這種小店生存難度將會更大。
尤其天貓超市這種玩法,對同行是立體式絞殺,大家辛苦培養的市場,就這么被拿走了。我必須決策,是煎熬著前行,還是重新定位未來呢?
初步財務估計,我在生鮮電商項目上凈虧了170萬元,距離我300萬元的虧損計劃還差了130萬元,但是我寫的《創業必看的十大黃金法則,你錯過了嗎?》里面也提到了這一點,你不能跟趨勢作對,大勢難改的背景下,船小好調頭,我再虧,能虧得起天貓嗎?
不會!
未來一兩年,農產品的價格戰是否放緩?
不會,只會更猛!
那么我也就必須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