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婧
新世紀以來,山西的經濟發展主要以煤炭產業為主,但在采煤方面又存在著很多問題,必須立足于國際新環境,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通過運用哈佛分析框架對山西焦化分別進行戰略分析、會計分析、財務報表分析和未來的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并通過與同行業競爭者云煤能源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找出與競爭者之間存在的差距,從而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為山西煤炭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建議。
一、戰略分析
(一)宏觀環境分析具體如下
1.經濟環境方面企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并且能夠及時抓住機遇、具有創新思維。
2.政策法律環境方面我國將節能作為一項長遠的發展戰略,并出臺了關于節約能源,循環利用等的一系列法律法規。
3.技術環境方面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在于技術的提高與運用。
4.結構變化環境方面需要找到新的方向,努力調整企業結構,優化產業結構,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5.社會文化環境方面不僅要考慮到本企業員工還要考慮到當地居民的健康,要有積極的環保意識等。
(二)煤炭行業環境分析
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的威脅:現有的企業競爭者、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購買者的威脅、供應商的威脅、協力業者的力量。
二、會計分析
(一)存貨核算及分析
存貨是企業資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存貨管理的好壞直接與企業的資金占用水平相關,同時與資金的運作也相關,山西焦化的存貨主要是焦炭及相關的化工產品及一些副產品。存貨發出時的計價方法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財務狀況的經營成果。山西焦化存貨發出時的計價方法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發出時采用加權平均法計價。
從兩個企業的存貨周轉率的對比來看,山西焦化的存貨量要高于云煤能源,但銷售收入與云煤能源相比卻比較差,說明云煤能源的存貨管理效率較高,存貨周較快。在存貨計價方法方面都是采用的加權平均法,相對于采用先進先出法來講更為合理一些。
(二)應收賬款政策及分析
應收賬款占銷售收入的比值比較高,但客戶質量并不高,不能及時付款。傳統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時使用的是計提了減值準備之后的應收賬款凈額計算的平均應收款余額,但銷售收入并沒有變化,企業的應收賬款處于較高的風險水平,需要企業進一步加強其可控性。
三、財務分析
(一)報表間縱向及橫向對比分析,具體如下
1. 2010年由于政府補助、市場、結構調整等原因減少了一切非必要的開支等,使得企業扭虧轉盈。但是2012年企業的業績大幅度下降,原因可以歸因于:目前國內的焦炭市場處于低迷,企業主產品銷量下降,價格降低,利潤空間也變小了;國內外總需求有所下降;煤炭庫存規避市場風險。從表中可以看出,企業的非流動資產主要是固定資產和長期投資所占的比例比較大。
2.通過與競爭對手的橫向比較分析。與同行業相比較,山西焦化的利潤一直處于劣勢。山西焦化依賴于流動負債的資金比重比較大,需要在其成本以及費用的控制方面加以改善。
(二)比率分析,具體有
1.資本結構分析。企業面臨較大的還本付息的壓力,具有較大的財務風險,但是采用權益籌集資金成本又太高。
2.償債能力分析。企業應當保存適當的償債能力。如果企業不能夠及時償還債務,不僅會對企業的信譽造成損失,甚至會使企業面臨破產。對于債權人來講,希望企業具有盡可能高的償債能力;對于所有者來講,更希望企業保持適當的償債能力即可,權衡好利益與風險。
短期償債能力。山西焦化的資產流動性較強,可以利用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來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很強。
長期償債能力。債權人的權利保障力相當弱。債權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數指標,以此來衡量債權的安全程度。山西焦化的利息保障倍數太大,已經超過了1,需要進一步加強流動資金的利用。
四、前景分析
(一)中國煤炭行業以及山西焦化發展
總的來說我國的主要能源是煤炭,我國的煤炭行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也面臨一系列的機遇。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煤炭企業帶來了無限生機;同時國家政策為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山西焦化近幾年投入很大部分資金用于對企業焦炭產品技術進行升級,并沒有帶來很大的成效。不過從長遠來看,焦化還需要做的努力有:
1.跟隨政府的政策引導,進行資源整合重組。通過政策、市場等措施實現產業集聚,同時在堅實后臺的基礎下,通過煤炭、鋼鐵、化工、機械等上下游相關企業與焦化企業進行聯合重組,提升焦化的核心競爭力。
2.積極發展企業的低碳經濟,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體系。實現煤炭資源的有償使用;汲取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先進的低碳技術。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3.擺脫規模發展導向路徑,堅持轉型路線。
(二)風險預測,具體有
1.財務風險預測。山西焦化的流動負債比例占得比重很大,應收賬款占的比重也很大,所以企業面臨著資金回籠的風險,還有很大的還債壓力,同時滯留大量流動資金,雖然提高了企業的償債能力,但是也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機會成本。
2.產能過剩風險。煤炭產業可能面臨產能過剩的風險,會帶來激烈的行業競爭甚至不健康的競爭,從而使整個行業受損。
3.外部環境風險。與國際接軌,加強企業的全球化進程,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還有內部資本市場的失效等,加劇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4.人力資源風險。實施人才興業戰略,優化企業的人才隊伍,增強企業的軟實力。
5.管理風險。在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時,企業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制定出一套屬于自己企業獨有的管理措施與方法。
總之,山西焦化在增強企業的產業競爭力,提升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和提高企業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時,必須清晰地認識到企業發展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積極地利用好自身的優勢,能夠準確地抓住市場機遇,把握機會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傳統的高污染化工行業要履行好自己的社會責任,保障市民的安全,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取得市民的支持和政府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馬蘭,王延明.經營失敗、審計失敗與審計風險一一來自暫停上市公司歷年審計報告的經驗分析.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3): 23-25.
[2]吳溪.我國證券審計市場的集中度與注冊會計師獨立性.中國注冊會計師,200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