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黎
【摘要】目前高校內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做得并不是很到位,以至于很多大學生在心理方面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如何科學的對高校學生的心理進行輔導也是目前很多高校所必須考慮的問題。在這里,就提出一些意見和觀點與大家進行分享。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15-02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很復雜的,解決起來也并不簡單,首先,我們要了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況,分析其形成心理問題的原因,最后再對癥下藥,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最關鍵的是我們要對心理教育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1.心理教育的意義
心理教育即心理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它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適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部分,且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他的價值觀往往是很健全的,其對于社會以及世界的認識也就會更加客觀,更加正確,反之,心理不健康就難免會對世界的認識出現偏差,出現錯誤的認識,對于個人的發展而言也是極為不利的。
2.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
2.1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孔子曾說過,要“因材施教”,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特點來進行教育,所以,要對高校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首先就要摸清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對于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自我意識更強。現在的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確實比之前要更強,更加知道保護自己的合理權益,也更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自我意識強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弊端,比如自私自利,冷漠等。其次是情緒表達更加直白。現在的大學生對于自己的情緣不再遮遮掩掩,而是更傾向于表達自己的情緒,彰顯自己的個性,這樣彼此之間的交流更加通暢,但是,也會容易產生不理性的情況。
2.2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學業問題。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大學生也不例外,但是有很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卻來自于學業方面,現在的大學生由于即將走向社會,所以往往充滿了迷茫和疑惑,擔心自己所學的東西在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起不到作用,所以就會去學習更多的東西,考取更多的證件,這無形中就給大學生增加了不少的壓力,再加上很多大學生在填志愿時,由于對一些專業了解并不深入,進入大學之后才發現自己對其并不感興趣,但是又要應付考試,所以自然而然就會使大學生感到糾結與無奈,這也會造成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感情問題。大學是很多人情竇初開的時候,所以很多大學生都會選擇在校園里開始一段戀情,但是,由于大學生在心理方面并不是很成熟,對感情問題的處理往往顯得也是比較的毛糙和莽撞,有時候確實會傷害到彼此的內心,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心理問題,再加上大學生經濟一般都沒有獨立,所以在感情上往往容易失去經濟基礎,從而造成一系列的問題,這樣就會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
人際問題。大學其實就是一個小的社會,雖然沒有社會那么復雜,但是相比于小學以及中學的校園生活,人際關系更加復雜,有不少學生對人際交往方面并不十分在行,所以往往很容易碰壁或者吃虧,這其實也是會影響學生心理的。
2.3 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辦法
2.3.1開設相關課程
高校可以開設相關的課程,引導大學生如何排解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開設這種課程,一方面要教他們心理方面的知識,同時還要聯系實際,注重其實踐性,老師在授課時一方面可以結合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剖析和講解,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彼此之間進行心理問題的排解。在考試時,應該讓學生進行真實案例的分析,探討解決心理問題更好的方法與途徑。
2.3.2定時的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
學校可以每個學期抽出時間來為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心理測試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采取問卷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訪談的方式,或者通過讓學生做一些心理測試題,從而了解其心理狀況。通過測試篩查后,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進行定期的輔導,時間的話,保持為一至兩個月一次為宜,當然具體的問題還是要校方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2.3.3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
由于學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較多,老師和同學也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設立一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是非常有必要的。負責心理咨詢的老師一定要是有經驗的、并獲得心理咨詢師資質的老師,對于心理學方面一定要有較深的造詣,并且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這樣才能與學生進行近距離地接觸,真實的了解學生的內心,也才能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2.3.4成立相關的組織或社團
例如學校在設立學生會時可以專門設立一個心理咨詢部,一方面專門為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另一方面進行宣傳,或者舉辦一些相關的活動,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3.結束語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一直都是必須關注的問題,要知道大學生是社會的后備力量,也是社會的希望,如果大學生的心理出現問題,那么它的危害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解決心理問題并不是校方一方努力就可以的,還需要家長的配合,以及大學生自己的調節,三方努力之下,才能讓大學生徹底避免心理問題的出現。
參考文獻:
[1]陳曉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0):46-47
[2]楊蓉.關于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4(11):57-58
[3]趙存河.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0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