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白玉
【摘要】本文作者結合多年教歷史和語文的教學經驗,把歷史和語文知識有機融合,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一是把歷史典故、成語故事作為歷史課堂的主線,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語文知識;二是利用古代詩詞,作為歷史課堂的感情線索,豐富課堂情趣,陶冶學生情操;三是把歷史閱讀材料,作為歷史課堂的主戰場,從中學習文言知識,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分析能力,拓展學生視野。經過不斷探索實踐,有效實現了新課標提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使學生歷史和語文成績均獲得雙豐收。
【關鍵詞】歷史與語文 知識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54-02
如果你在鄉村中小學上一個班的語文課工作量肯定是不夠的,往往都要搭上一兩個班的歷史課。在三十多年的這種語文加歷史的教學模式下,我不斷總結經驗,積極創新,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使得歷史、語文學科成績均獲得雙豐收。
歷史與語文如并蒂之花,它們的相似點很多,它們的知識連接點也不少,如成語故事,古代詩詞,歷史名著等等,無處不與語文歷史交匯,無時不與語文歷史并軌。在了解歷史事實的同時,通過具體的人物故事,實現新課標提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人類優秀的歷史文化陶冶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歷史,正確理解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提高人文素養,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利用既教語文又教歷史這一契機,把語文和歷史知識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語文和歷史課堂里都有興趣,都有收獲。現在我就來談談歷史課中,我是如何正確處理語文知識的。
一、把歷史典故、成語故事作為歷史課堂的主線,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語文知識。
歷史課就是故事課,我讀小學、初中時,老師就是這樣教我們的,因此至今難忘。從遠古傳說到新中國的成立,從歐洲文明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無處沒有動人的故事,無處不與成語相會。從“堯帝禪位”中,我們知道了禪讓制度的民主;從“大禹治水”里,我們看到了不屈的精神;從“武王伐紂”“烽火戲諸侯”“焚書坑儒”里,我們看到了暴君的末日。在“巨鹿之戰”中,我們領略到了霸王“破釜沉舟”的英雄氣概;在“萬世師表”“老子出關”的故事中,我們品味到了圣人的美德。在春秋爭霸里,我們品味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成語故事,管仲如何報“一箭之仇”,晉文公為何“退避三舍”;也認識了敢于“問鼎中原”而最后“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更加深了對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等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在學習這些故事的同時,我們不但了解了歷史典故,還收集了成語,了解了成語的意思,并能靈活運用,這樣就借歷史豐富了我們的語文知識。在我的歷史教學中,我還讓學生概括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寫一段有文采的人物評論,這樣既牢記了歷史,又為語文寫作提供了有力的論據,可謂一箭雙雕啊。
二、利用古代詩詞,作為歷史課堂的感情線索,豐富課堂情趣,陶冶學生情操。
在我們初中歷史課中,古代詩詞無所不在,教師在講到關于此段歷史時,引導學生學習、朗讀、收集一些相關的古詩,會激發學生的情感,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從而陶冶學生情操。如我在上《張騫通西域》時,講到陽關,于是引出學生學過的關于陽關的詩句:“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讓學生感知時代背景,了解陽關的作用。當講到玉門關時,引出王之渙的詩句:“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展示玉門關的天險和偏遠。用濃濃的詩情,引導學生走進茫茫沙漠,悠悠幽幽戈壁,去感悟張騫通西域的不易,體會張騫的愛國激情。如果教師在歷史課中,牢牢抓住古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以之作為歷史課的情感線索,這樣學生獲取的不僅僅是豐富的歷史知識,陶冶的更是高尚的情操。
三、把歷史閱讀材料,作為歷史課堂的主戰場,從中學習文言知識,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分析能力,拓展學生視野。
長期從事歷史教學的老師都知道,歷史材料題的分析,是歷史課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如果材料題的分析,學生有了明確的方法和步驟,這就能大大提高歷史教學成績,提升優生率,讓你獲得成功的快感。對于材料題的分析,我們就得按語文課的方法去上了。首先要讀懂文意,如果引用的是歷史原著,這還得用學習古文的方法去做,理解常用字詞,翻譯文段,然后再劃出重點句,概括文段意思,最后再進行思想的拓展等等。這樣的歷史課,既能對語文知識進行補充,也能培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時還可根據文段中的人物事例,要求學生寫一段具有文采的贊頌詞,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也鞏固了所學的歷史知識,這樣的課堂才算是真正有效的歷史課堂。
總之,語文歷史是一枝并蒂之花,如果我們在歷史課上正確處理和運用好了相關的語文知識,在語文課中,靈活運用恰當的歷史知識,我們的課堂將大放異彩,結出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
[2]杜芳,《歷史課程與教學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