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本質上屬于意識形態教育,要引導學生確立主流意識形態要求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礎,通過改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方式,有效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認知,情感認同和積極踐行。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學 改革
【基金項目】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地2015年度專項課題(2015JDD01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75-0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價值觀,是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意識形態的集中反映,凝結了黨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最重要的價值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重要的教學內容,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和“三個倡導”。如何改進教學方式,使當代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實踐活動,是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的重要使命。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我國當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國際形勢深刻變換,導致大學生價值觀呈現多元化格局。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國家的前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價值觀教學,有助于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深化理性認知,增強是非曲直價值判斷力,從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培養更多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如何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引領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是本課程的迫切要求。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現狀
社會主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內容貫穿于整個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旨在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使大學生認知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的人生信條,并進一步外化于行。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高校的公共必修課,一般往往在大學一年級開設,教師首先應當從剛剛入學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程度及心理狀態等情況作為依據準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迫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在中小學教學階段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知識性灌輸為主。大學階段,正是大學生的“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由于抽象的政治教育不能解釋我國當前社會中不良現象,通過網絡傳播的“西化”思想甚至是極端思想侵蝕著大學生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理論教學模式進行概念的詮釋、基本理論和內容的講解,僅僅當作知識性的講授來完成,把教材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通過理論知識方法詮釋性的講解。
三、改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方式
好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和踐行度,能夠引導學生在個性發展和主動發展的前提下,更好依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是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階段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概括,內容抽象不宜被學生理解、認同,進而不能完全轉化為實踐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未能與大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結合,剖析深入不夠,最顯著的問題就是吸引力、感染力不強,甚至流于形式。《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明確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要研究分析社會熱點,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依據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熱點和利益訴求,通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方式的轉變,使教學內容體現時代特色,在注重理論色彩的基礎上,更加強化通識性。
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是意識形態教育研究過程中最基本研究對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是傳統意義上主體和客體關系,意識形態教育要確立二者都是教學的主體,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中,根本目的在于使學生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認同和踐行的主體是學生和教師,特別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激發和保證在意識形態學習中沿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價值觀方向前進,并能發揮雙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最終達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體能動性不僅表現在組織教學過程,要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和深刻認知學情的基礎上,將意識形態教育內容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包括教學方案、教學活動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不是封閉式教學而是開放式教學,這是由其內容所決定的,作為意識形態教育根治于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作為抵御西化價值觀的思想不是亙古不變的,隨著社會客觀規律發展而發展。在教學方法上,尊重學生為主體,靈活使用以案例、互動、啟發、討論、探究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覺實現社會主義核心觀的內化。
教師引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案例要具有前瞻性,如個人主義與法治的問題,個人主義起源于文藝復興,在資產階級反抗封建專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提出了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重要人權思想。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追求自由是有邊界的,要在法治指引下行使個人權利。案例教學必須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重點內容展開,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啟發性。案例教學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當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案例,如平凡崗位中哪些人為他人作出“貢獻”,又是怎樣體現“誠信、敬業”精神,要讓學生充分思考、交流,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幫助學生分清是非、善惡。結合講授內容,指導學生讀馬列原著,組織學生觀看以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專題片,開展特色鮮明的專題討論,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等形式。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教育,應該遵循學生認知價值觀規律。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效果不僅取決于認知的程度,主要決定于學生自身的理解程度和踐行水平。這樣才能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雙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 (4).
[2]陳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路徑論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2) .
[3]陳錫喜.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全過程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5(6).
作者簡介:
呼和(1981年6月-),男,蒙古族,內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人,工作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研究方向:民法,經濟法,本科學歷,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