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行業協會是溝通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給予其準確定位,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是中原經濟區發展的重要思路。本文從區域經濟一體化對行業協會的需求、中原經濟區發展給行業協會帶來的機遇和調整、以及世貿組織賦予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的獨特職能等方面,分析定位行業協會在中原經濟區發展中的環境和角色。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角色定位
中原經濟區上升至國家戰略,為河南加速實現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構建了新的歷史性平臺與機遇。同時,隨著河南經濟市場化、國際化發展趨勢的增強,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的河南企數量急劇擴容。因而,政企兩界對行業協會尋求“第三力量”支撐,顯得十分緊迫。目前鋼鐵、石化、物流等重點產業行業協會,參與了河南“十二五”發展方略制定;服裝、紡織、皮革等協會,成為全省承接產業轉移的政府一線合作伙伴,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遠超預期。外界對行業協會“助力發展”的訴求呼聲亦越來越大,這也為行業協會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現實基礎。但與此同時,也對行業協會發展相匹配的服務功能與效力,寄予了希望和要求。
一、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發展環境分析
目前行業協會在中原經濟區尚未能有足夠的發展,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功能發揮的不夠好,企業入會率不高,行業協會公信力不強等問題成為其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職能的嚴重缺位折射出了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健全,凸現了中原經濟區的市場環境和制度還很不完善。
1.推行區域經濟一體化渴求行業協會發揮更多職能
中原經濟區著力打造的是一個“民有、民營、民享”的經濟模式,整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既是一個完整的商貿系統,也是一個社會化體系。《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對市場中介組織的力量期待明顯加重。該指導意見提出,在現有的行政權利基礎上,加快完善和新組建一批區域性中介組織,使之成為企業之間洽談與合作的平臺,充分發揮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以構建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市場機制。
根據中原經濟區發展的需要,行業協會要全方位整合完善人才選拔、技術更新、勞務優化、信息共享等市場要素,構建中原經濟區以外企業與本地企業公平競爭、相互學習的開放環境。近幾年,中原經濟區政府和企業通過對國外行業協會優秀經驗的學習和借鑒,對行業協會的認識和思考有極大的進步。要在更高的新起點上謀劃中原經濟區的快速發展,除了積極推進各級政府間的合作以外,打造產業集群力量,提升以行業協會等民間組織為紐帶的“第三力量”發展,不失為探索的一大方向。
河南省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張正德表示,該局將會同紀委、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引導和規范行業協會與政府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在機構設置、職能分配、財務管理、人員構成等方面徹底分開,促進行業協會依法獨立運作。在此基礎上逐步優化行業協會的結構和布局,積極推進行業協會的改造與重組,加強對行業協會的規范管理。
2.中原經濟區的行業協會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目前,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發展所面臨的最大機遇是:中原經濟區正從“行政區經濟”向“區域經濟共贏”轉變。“行政區經濟”是指在既定的行政劃分范圍內,由行政劃分對區域經濟的剛性約束而產生的一種經濟現象。 這種經濟發展模式難以形成區域內統一的共同市場,最終導致這個區域的市場規則混亂,經濟增長成本加大,經濟增長速度減緩,極大地阻礙中原經濟區的進一步發展。“區域經濟共贏”是中原經濟區發展所要應對的一個重要轉型,即要實現各產業、各地區之間的和諧共贏。各區域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進行各企業協同發展,打破條塊分割,打擊地方保護主義,營造區域的合理分工,保障資源最高效利用。
中原經濟區的各城市以協調互補實現共同繁榮,在不同行政劃分中形成個性化、差別化的產業鏈條和產業結構,在區域經濟活動中形成我支持你、你支持我的互動格局。這種互動格局在城市體系的構架中形成龐大的輻射效應,最終通過中部的崛起,對全國經濟的現代化起到一個重要的支柱作用。
在迎接機遇的同時,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的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如何搭建起企業和政府之間高效暢通的平臺和橋梁;另一方面,如何積極幫助中原經濟區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行業協會應是政府和會員企業關于本行業信息的重要來源,有時甚至是信息的唯一來源。信息時代的重要特征是效率和效益,行業協會全面掌握了本行業的基本情況、基礎數據、動態趨勢,這些信息都是政府和行業發展的良性智庫。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應當善于并有效利用非政府組織(NGO)的優勢,提供基礎信息的共享和共建,做會員企業和政府的探險者、潤滑劑。
在拓展國際市場方面,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要積極開展會員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聯合行動,打造國際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嚴格監督和規范會員企業的對外交往貿易活動,主動開展國內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邀請相關國際組織來中原經濟區指導和洽談;積極代表會員企業的利益進行對外貿易紛爭的協調,組織會員企業做好打進國外市場的準備工作;完善會員企業權利保障措施的應訴、申訴等工作,與政府攜手維護正常健康的進出口貿易秩序。
3.世界貿易組織賦予行業協會的獨特職能
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以“維持平等競爭,降低和排除政府對市場發展不必要的干預”為宗旨,提倡發揮非政府組織的力量和作用。行業協會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非政府組織”。行業協會作為非政府組織的重要形式,其特殊的功能體現在配置市場資源方面,尤其是在信息社會條件下,行業協會潛在配置資源的作用更加明顯,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甚至可以極大地影響政府政策的編訂和修改, 2015 年,河南省進出口總額為205.3 億美元,出口額首次突破一百五十億美元大關,達到157.2億美元,實現了較為穩定的國際市場需求。
首先,行業協會有政府力所不能及的作用,集中體現在制定市場活動規則、保護本地市場利益上,這也是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對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所發揮的更有力的優勢作用。中原經濟區的行業協會可以根據國際市場上通行的交易法則制定各項旨在保護中原經濟區行業利益、維護中原經濟區市場秩序、提升中原經濟區對外貿易品質的各項貿易準則,以此來幫助中原經濟區企業更好地適應新的國際貿易環境,增強會員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控制外國商品無節制地涌入中原經濟區市場,限制大型跨國公司進入中原經濟區的時間和規模等。
其次,行業協會行規的出臺和發布具有眾多優于國家法律和地方法規之處。突出表現在:行業協會行規的制定較為靈活快速,不必像立法那樣必須經過冗長的立法程序,它可以是敏銳地、及時地對市場的變化做出調整;行規的制定僅涉及本行業內部,不必像法律那樣強調全面性而欠缺針對性;同時行業協會行規是專業的,不必像法律那樣突出通用性而削弱技術性。
第三,行業協會具有協助區域企業跳出行政封鎖,打破行政劃分,建立和維護區域市場秩序的力量。世界貿易組織的目的就是促進全球經濟的快速交融,通過民間力量來推動區域經濟合作,這是行業協會又一見效快、成本低的典型優勢。在沒有了地區利益的行政壓力下,經濟利益可以使各種層次和類型的行業協會組成跨區域的行業聯盟,突破行政分區的障礙,共同協商制定區域行業發展規劃和市場準則,建立更優良的區域市場環境,探索中原經濟區內各類行業資源的互補和整合。
二、中原經濟區內行業協會的角色定位分析
行業協會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扮演著行業系統內的治理主體和助力區域經濟的“第三種力量”這兩大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
第一,作為行業自治系統內部的治理主體,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應積極促進會員企業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和化解彼此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實現行業整體利益的最大化,;根據中原經濟區會員企業的各種需求提供個性化、全面化的服務以促進行業的整體發展;規范中原經濟區會員企業的行為以避免其損害行業的整體利益;在此過程中,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所具備的功能主要可以概括為調節功能、服務功能、約束功能。
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和會員企業應構成一個自治體系,會員企業基于平等的合作關系,在自治體系中,討論協商形成共同意愿,達成統一的規則。雖然目前中原經濟區已經產生了行業協會,但很多行業協會無法得到會員企業的認同,原因是合法性不足,協會內部治理主體地位不明確,例如政府辦的行業協會;還有很多行業協會無法得到政府和其它部門的認同,原因是脫離政府的管轄和監督,例如少數企業自發組建的行業協會。所以中原經濟區現有的行業協會難以發揮有效的聯絡作用,進而無法解決回應性問題。
第二,作為助力區域經濟的“第三種力量”,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首先應該承擔起溝通的任務,幫助政府和其它公共治理主體構建平等合作伙伴關系;其次應承擔維權功能,積極地向外界反映訴求和謀求會員企業的最大利益,主動與其它公共治理主體相互配合共同治理公共事務。
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還應該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和中原經濟區政府在相互依存的環境中分享公共權力,分別在中觀領域和宏觀領域利用各自的優勢和資源對該行業的公共事務進行治理。于是,如何與政府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成為中原經濟區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環節。行業協會介于會員企業和政府及其它公共治理主體之間,擔當著橋梁和紐帶的角色。“區域民間社團的組織發展狀態,客觀反映出區域經濟成長活躍度”。河南省民間組織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認為,作為政府與企業之外的“第三部門”,行業協會是國際所公認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重要支撐力。
在這兩大角色定位形成之后,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確立了公共治理的主體地位,使原來行業體系中零散的分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互動網絡,眾多企業成員可以進行有效便捷的交流和溝通,從而改善回應性缺失或延遲的問題。在行業協會會員中進行民主自我管理,能清晰了解并及時滿足會員的各種需求,并在第一時間發現和解決會員企業中存在的問題,更加有針對性地向會員提供公共服務。中原經濟區行業協會與政府建立起良性的合作機制,搭設高效順暢的溝通渠道,使行業協會可以及時地向中原經濟區政府反映本行業的各項利益訴求;而中原經濟區政府也可以將主要精力放在宏觀政策領域,專注提高宏觀管理和調控的公共服務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行業協會及其會員企業需求的滿足。
三、小結
隨著中原經濟區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發揮行業協會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優勢助推作用,任重而道遠。緊隨“中部崛起”大戰略的發展,行業協會應圈定在中原經濟區內一些帶動性強、特征明顯、現有基礎比較好、優勢突出的行業,聯合行業內的相關企業,形成統一的中原經濟區品牌意識,以一個整體向外界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名.中國民間組織30年——走向公民社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2]郁建興,沈永東,吳遜.行業協會促進產業升級的作用類別及其實現機制[J].浙江大學學報,2011(10).
[3]石碧濤.轉型時期中國行業協會治理研究[D].暨南大學,2011.
作者簡介:季琳(1986- ),女,河南三門峽人,洛陽師范學院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助教,主要從事社會學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