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是推進依法治稅、依法行政,加強內外監控,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唯一手段。稅收信息化管理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國際趨勢。我國稅收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雖發展迅速,但橫向比較依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與我國稅收體情況相適合,吸取發達國家稅收信息化的經驗教訓,從稅收信息化的觀點和科技興稅的意識、人才隊伍建設、數據采集、流程優化再造與業務重組等四個方面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稅收信息化;稅收征管;稅務改革
稅收是政府調節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杠桿之一。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2008年金稅三期工程啟動,2013年2月金稅三期工程正式上線,再到2016年5月1日中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財稅體制領域的深化改革不斷開創新的局面。在改革的過程中,信息化既是深化稅收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稅收管理體制的重要目標。
一、稅收信息化
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成為戰略性資源之一。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人際溝通方式和社會管理方式,進而深刻影響著社會生活和政府運作的方式。信息化管理已順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成為各行業的核心管理方式或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如同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成為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標志。
信息化是推進依法治稅、依法行政,加強內外監控,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唯一手段。建設以稅收信息化管理為核心的現代化稅收征管體系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主要任務。2001年4月國家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條將稅收信息化表述為:“國家有計劃地用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各級稅務機關,加強稅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統的現代化建設,建立、健全稅務機關與政府其它管理機關的信息共享制度。”這也表示我國將會從法律層面上對稅收信息化的建設給予支持。稅收信息化是指各級稅務機關憑借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通過提高自身開發和充分利用各類涉稅信息資源的智能,對納稅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完整、連續、系統、綜合的監控和評價過程,是不斷推動稅收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過程。發揮信息和網絡技術在處理稅收審查以及日常管理活動中的作用,持續優化稅收管理標準,通過對稅源信息的共享,提升管理和執法效率,為納稅人提供更多的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如果說稅收信息化是開展“互聯網+稅務”行動的重要基礎,那么“互聯網+稅務”行動就是稅收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新領域、新提升。
二、發達國家的稅收信息化系統
隨著時代發展,稅收信息化已被越來越多國家的稅務部門應用為稅務管理的主要方式。外國計算機稅收系統主要包括:自動化辦公、稅款征收、納稅服務。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稅務部門工作人員的辦公效率。當前,信息化時代的今天,越來越多國家的稅務部門專設稅收信息中心或數據中心,建設可以覆蓋全國的互聯網稅務信息系統。
1.美國的信息化稅收管理技術
美國稅收的計算機征管網絡建設始于1960年。在計算機技術發展的起步階段,美國就先拔頭籌應用于稅收系統,充分體現了美國在開發新技術、應用新技術方面的效率。此后,美國逐步在稅收預期、納稅呈報、征收稅款、監控稅源、稅務審查、納稅信息搜集等各方面廣泛使用計算機。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化不可忽視的領域。對此,美國注重健全信息安全管理體制和信息安全法制建設,還設立專業部門對國內的信息安全進行保護。
2.澳大利亞的信息化稅收申報方式
澳大利亞稅收信息化表現在其稅務機關運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日常管理工作,而且還與各大政府部門以及金融企業進行聯網,方便隨時調閱相關稅收信息。并利用龐大的數據庫,對納稅人的情況進行評估與篩選。在稅收服務方面,澳大利亞稅務局也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來完成,通過有關網站,納稅人可以全面了解納稅流程以及稅款流向等最新動態,并利用互聯網等形式提高納稅咨詢效率。
3.北歐國家的稅收信息化
北歐國家經濟發達、社會生產效率高,國民富裕,同時納稅額度也相應較大。其稅收信息化水平普遍較高,各國采用互聯網技術,實行電子化監管。稅務機關與政府部門建立了資源共享的平臺,稅款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被監測到。如果偷稅逃稅被發現,將會被稅務部門進行嚴厲的懲罰。許多國家將誠信納稅與社會福利掛鉤,一旦偷稅,包括找工作、銀行借貸、信用消費等都會受到影響。這就促使任何個人和企業在做出相應的選擇前能夠充分考慮到成本問題。
三、我國稅收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對策
我國的稅收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成就顯著,例如加強了增值稅管理,稅收收入大幅增長;部門間協調配合和征管水平明顯提高;運行系統逐漸統一,數據進一步集中。但與發達國家稅收信息化程度進行橫向比較則依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結合我國稅收體系建設現狀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稅收信息化的經驗,并吸取其教訓,以實現我國稅收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
1.稅收信息化的觀念和科技興稅的意識
隨著稅收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對人們的思想理念、工作方法以及制度安排均帶來巨大沖擊。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利用計算機和網絡做好稅收征管工作不僅必要而且可能。美國對先進技術的敏感性是大國地位的基石。稅收征管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順應了時代要求,符合客觀規律,符合國際趨勢。實踐經驗證明,信息化工作只有得到全系統的共識,尤其是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才能順利發展。只有稅務干部“科技興稅”的意識不斷增強,科技素質不斷提高,稅收信息化工作才能取得進展。
2.人才隊伍建設
稅務信息化離不開高素質人才。作為國家重要的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稅務部門能不能吸引人才是關鍵。當前我國稅收系統內信息化素質的比例不高,缺乏既懂信息技術又熟悉稅收業務和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特別是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 此類復合型人才更為缺乏。普及信息技術與知識,培養復合型人才已成為戰略性任務。稅收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人,人才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這就需要培養大量具有稅務知識的專業人才,加深互聯網技術在稅務工作者中的普及程度,以滿足新時代下稅收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此外,要有重視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理念和相應的考核晉升機制,形成一個吸收人才、培育人才、人盡其才的良性循環的人力資源管理內部環境。
3.數據采集
稅收工作的實務性決定了基層征管是稅收征管信息化的重點。稅收信息化水平高低不僅是要看其軟件技術的先進程度,最重要的是看應用效果如何。其中,數據采集是第一環節,直接決定著稅收信息化建設的成敗。這不僅需要數據采集和錄入人員的責任心,更需要稅務系統內部的信息共享和硬軟件兼容,做好國地稅、稅務與工商以及技術監督管理部門的信息交換與資源共享。
4.流程優化重造與業務重組
目前我國稅收業務項目繁多,環節復雜,需要通過流程再造來設立“稅收事務處理節點”,對單項事務流程歸納分類,盡可能壓縮簡化信息流環節、審批環節。對流程進行優化重造,并以此為指導思想,加大對稅務部門的重組力度,進一步優化組織管理結構。
總而言之,稅收信息化是現代化建設的組成部分,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提升和經濟現代化進程的發展,注定是一個長期發展、持續優化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稅務工作實際,主動推進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不斷解決信息化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保障我國稅收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四川省國際稅收研究會課題組.借鑒國際經驗完善我國稅收征管模式[J].稅務研究,2013(12).
[2]程婧.中國當代稅制改革研究[D].南京大學,2014.
[3]袁琪.云計算在稅務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探討[J].電子世界,2014(03).
[4]王強.我國稅務信息化建設問題和發展策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2).
[5]周鋒.國外稅收信息化現狀及借鑒意義[J].財會學習,2016(3).
[6]胡仁昱,胡方圓.基于XBRL的稅收呈報信息化建設設想[J].會計之友,2016(3).
作者簡介:方正(1994- ),男,漢族,河南開封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本科生,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