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整個會計行業雖然處在加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機遇期,但也面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種種漏洞風險,企業會計舞弊問題屢見不鮮,作弊手段多樣,不僅破壞了市場誠信,也對國家、企業、利益相關者帶來了嚴重的損害,而且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根據會計舞弊的形成原因,從利益最大化、會計舞弊成本、會計制度、會計人員等方面分析了會計舞弊頻發的重要因素,會計舞弊問題根據不同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防范措施,得出要解決會計舞弊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會計舞弊;虛構報告;誠信危機
一、會計舞弊的涵義及危害
1.會計舞弊的定義
會計舞弊是利用一些非法手段,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獲得巨額利潤,在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違背真實性的核算原則,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給企業、利益相關者等帶來了重大損失的不良行為。
二、會計舞弊的危害
在市場經濟中,投資者對市場和上市公司的信心使資本市場能夠有效地運作,但是由于市場上頻繁涌現的會計舞弊案件,對企業、利益相關者、會計行業甚至于國家經濟都有重大危害,嚴重擾亂了市場的正常運行。
1.會計舞弊對企業的危害。如果看到的會計信息失真,沒有正確的根本依據,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必然很難作出恰當的生產經營決定,久而久之,也就弱化了管理層的決策機制,使企業不再具備競爭力,只能被淘汰。
2.損害相關者的利益。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是在經濟決策的外部用戶的重要依據。假如做出的決策都建立在虛假的會計信息之上,錯誤決策勢必會對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造成巨大沖擊。
3.會計舞弊對會計行業的危害。企業虛假的會計信息會影響整個會計行業的風氣,造成會計界錯誤信息,從而使決策者制定出不合理的決策。市場規律進而被破壞,也加劇了市場的投機和波動,使市場無法正常運轉,影響了會計行業的穩定。
4.對國民經濟的會計舞弊的危害。政府部門在真實會計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準確的宏觀調控。通常企業設置對外賬本,用虛列支出、轉移資產、隱藏收入等手段來減少稅負,企業的偷稅漏稅都導致了國家稅收的流失。
三、會計舞弊的成因
如果企業面臨著來自外界的各種壓力和內心對利益誘惑的難以拒絕,那么企業就會有強烈的沖動進行會計舞弊。會計舞弊的成因如下:
1.利益最大化的驅使
企業的經營目標就是要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無論是管理層還是公司員工追求經濟利益或者說是最大限度的經濟利益,本是無可非議的。可是,企業通過夸大財務經營業績,出具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提供虛擬的經營情況等行為,來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是萬萬不可的。
2.會計制度虛設導致會計人員失德
各項制度形同虛設,個別法人代表為所欲為。個別財會人員喪失原則,失去監督作用。在個別法人代表為所欲為的同時,有些財會人員也丟掉了起碼的職業道德,喪失原則,放棄監督。監督失控,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3.低成本導致會計舞弊嚴重
在眾多會計舞弊案件中,企業制造假票據、開假發票的現象比比皆是,主要是由于相應的懲處機制不夠健全、執行力度也不夠大,致使制售虛假發票成本較低并且利潤很高。企業虛構業務,可以為企業帶來極大收益,即使被審計機關查處,需要支付的罰款也是企業本身可以承受的。
4.社會監督流于形式
我國社會監督還只是在于形式。含混模糊的規定可能會使企業利用法律漏洞,在經營過程中投機取巧。再加上外部監督主體執法不嚴,對會計舞弊的視而不見或者姑息,在一定程度上也縱容了企業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這些都導致了社會監督不力或流于形式。
四、會計舞弊的防范對策
想要從根源上解決會計舞弊問題,只有找準毒瘤、對癥下藥,才能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才能維護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主要由以下幾個防范對策:
1.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制度
縮小企業財務核算的彈性范圍和防范會計舞弊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完善相關的會計標準制度體系。因此,企業應根據自身條件和財務管理的需要,建立基于公司法和會計法的財務管理制度。
2.提高會計人員的道德素養
對于圈內頻繁爆出的會計舞弊現象,會計人員有著最直接的責任。因此,重點針對企業的會計人員,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對避免會計舞弊行為的出現有積極意義。首先是完善會計人員之間的誠信體制,建設有關道德相關法律。強調會計人員遵守法律,堅持原則,居官守法。其次是加強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會計人員應熟悉會計準則和會計法律法規,熟悉會計處理相關的程序,有豐富的會計專業知識。最后是堅持會計人員終身教育的推進和實施,使會計人員積累更多的經驗,提高技能。
3.完善企業內部治理機制
首先,要盡量避免董事會和管理層的身份重疊。再者,控制大股東的權力。在我國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一股獨大”的現象,不僅會侵害其他股東的權益,而且這種股權的高度集中可能會影響到公司做出正確決策。因此,必須限制股東濫用權力,保護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最后,健全內部審計制度。
4.嚴格社會審計和政府監督
首先,健全注冊會計師相關的體制。其次,提高證券市場的監督能力。最后,完善法律、社會審計和政府監督法規。完善會計法律法規和其他等相關法律中關于加強嚴格社會審計和政府監督的漏洞,另外還要加強執法人員的執法力度。
參考文獻:
[1]吳林華.淺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J].財經界,2014(6):206.
[2]劉丹.淺談會計舞弊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3(21):210.
[3]林偉華.企業會計舞弊及其制度防范[J].中國外資,2012(5):122-123.
作者簡介:徐春美(1991- ),女,山東省濟寧人,專業:會計學,研究方向: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