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市公司追求的本質目的是盈利,即獲得利潤的最大化,基于這樣的訴求,上市公司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是盡可能從市場上以最低的成本投入獲得投資者的資金支持。會計信息使用者通過對企業所提供的分析來了解企業當下的經營發展狀況以及財務狀況,以幫助其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會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屬于商品的一種,也是會受到供需關系的直接影響。但由于其公共產品的特殊性,導致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的供與求之間的關系難以平衡,進而導致上市公司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诖?,本文重點分析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供給與需求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如何解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供與求之間的制衡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會計信息;供給;需求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需求分析、
本文主要從會計信息的質量和內容兩個方面來闡述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需求。
1.質量需求特征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需求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可靠性。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包含真實性和合理性以及客觀性三個層面??煽啃砸笃髽I不能根據沒有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對經濟業務中客觀物質的計量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要求相對合理;會計人員在會計計量中不能帶有主觀傾向性。
(2)相關性。指上市公司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能反映出會計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企業相關信息。為了滿足信息使用者多種需求,上市公司必須提供多種計量屬性的信息。
(3)可比性??杀刃允侵钙髽I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僅涵蓋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還應反映出其他企業的相同經濟業務的經營現狀,且對于同行業之間的相同經濟業務的計量應采取相同的方法和程序,以便于會計信息使用者能通過數據反映出的情況將企業與同行業之間的實際經營情況展開橫向對比。
2.會計信息內容需求特征
(1)會計信息需求內容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滿足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相關信息的要求,內部使用者提升完善企業管理的需要。也就是說上市公司多提供的會計信息,需要同時滿足政府機構、投資者、債權人以及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需要。
①政府。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國家依然對企業經濟活動具有管理的責任,具有市場監督以及宏觀調控的職能。而企業會計信息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切實依據。因此,企業會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滿足政府實施市場監督、宏觀調控兩項職能的需要。第一,國家在市場經濟中的職能是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企業發生的經濟行為進行約束,發揮監督機制的作用。因此,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該反映出企業對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的執行現狀。第二,政府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必須以各行業的統計資料為依據,因此,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反映出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反映出企業經營現狀與當下市場經濟大環境的聯系。
②投資者。投資者分為現有投資者和潛在的投資者?,F有投資者通過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了解企業的經營管理現狀以及財務狀況。而潛在的投資者通過對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來分析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以及其是否具有投資價值,以幫助其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③債權人。債權人通過會計信息可以評價企業的信貸風險,以便債權人可以客觀的判斷企業的償債能力。
④企業經營管理者。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實際管理能力與企業的未來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企業會計信息是企業經營管理者最直接信息來源,通過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幫助企業經營管理者及時了解企業的經營現狀、財務狀況以及企業戰略的實施效果等。有助于企業經營管理者及時調整經營戰略,調整管理方案,并及時識別企業面臨的風險等。
(2)會計信息內容構成
通過對當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需求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僅需要能反映企業往前的經營現狀和財務狀況,還需要能對未來企業風險預測識別以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信息。由此可見,上市公司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包含如下內容。
①歷史財務信息。包含三表一注。分別反映企業所掌握的資產和資金來源;企業盈利能力和結構;現金流量。而報表附注主要補充報表中沒有記錄或是對報表內容進行解釋說明,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②預測性財務信息。預測性財務信息是指企業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企業未來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成果等變化趨勢的前瞻性財務信息。通過企業所提供的財務信息,會計信息使用者能對企業未來時段的盈利狀況以及財務狀況等進行預測,進而幫助其作出正確的決策。
③分部信息。是指上市公司從地理分布或者行業分布的視角出發所提供的區域內或行業內可比性較強的財務信息。分部信息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可以方便會計信息使用者正確且客觀的對比不同企業之間的銷售能力及面臨的機遇及挑戰,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
④人力資源信息。人力資源是促進企業實現價值的根本支柱。企業所提供的財務信息中對企業人力資源現狀的揭示,可以幫助企業經營管理者更深入的了解企業的管理狀況,以對人力資源管理方案作出及時調整。
⑤資信狀況。企業提供的財務信息對資信狀況揭示,主要是對于投資者、債權人而言。于投資者而言,企業資信狀況是其評價企業投資價值及風險的重要參考依據;于債權人而言,企業資信狀況是其信貸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⑥社會責任信息。社會責任信息主要針對政府等國家機構,公布社會責任信息有助于國家控制宏觀經濟的總量,對社會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解決外部性問題,企業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產品質量的保證、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維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宏觀經濟變量。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供給分析
1.會計信息供給現狀
信息披露狀況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供給狀況最直觀的體現。然而目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普遍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且披露不完全現象嚴重。不少上市公司為滿足其股票上市或者利益的需求,披露不不真實的會計信息,且披露的會計信息受企業經營管理者主觀影響嚴重。導致會計信息使用者沒有及時接受甚至接收到了錯誤的會計信息,增加了投資者面臨的巨大的風險。
2.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供給成本
本文分析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供給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可計量成本。指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可以明確計量且支付的信息成本。包括兩個方面:其一,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對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相關信息收集和處理的成本。其二,上市公司提供的財務報告必須經過相關部門的審計才能交由相關報刊進行公布。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支付給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費用以及向報刊支付的費用都是上市公司可計量的成本。
(2)不可計量成本。不可計量的成本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當上市公司公布會計信息時,任何企業包括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可以通過會計信息了解該企業的運營能力、盈利能力、負債情況、資產持有數量等一系列的數據,競爭企業會通過相應地手段調整其企業目標、管理模式、經營戰略等戰略管理模式。進而使企業的發展處于不利地位, 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不可計量的成本之一。其二,一些上市公司在該會計年度中并沒有實現其預測中盈利的數字,會通過一些違反相關法律的行為彌補,會使企業的信譽度降低,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企業產生的失信成本或支付的罰金,都是企業不可計量的成本。
3.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供給收益
企業考慮到公布會計信息的成本問題,在邊際成本小于邊際收益時才會愿意公布會計信息。上市公司進行信息是在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作出決策的前提下而進行披露的,因此具有自愿披露的動機。但是企業披露會計信息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必須由企業自行負擔,企業不能從提供的會計信息中得到補償,進而形成當前會計信息供給不足的局面。
三、平衡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供需關系的對策建議
從上文的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需求以及供給的相關情況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目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供需關系嚴重失衡,對此,筆者針對如何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供需平衡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1.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確保會計信息的質與量
財務報表是通過相關會計人員編輯制作而成,如果會計人員沒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過硬的專業知識是無法將準確完整的會計信息呈現給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所以優化會計信息供給必須先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企業應會計人員優化會計環境同時提升會計人員素質,才能提供優質的會計信息。企業應根據內外部環境調整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引進先進的戰略管理方法和監督機制,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保證企業與不同企業在發生類似業務時使用相同的會計政策,注重提升宏觀經濟環境中的公平性,使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
2.加強處罰力度,規范注冊會計師執業行為
根據相關部門調查,我國當前的注冊會計師在從事審計的工作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必定對會計信息的質量造成消極影響。要利用行政與法律的手段,對違法相關法律的上市公司加強處罰力度。對于公司管理層人員授意會計人員弄虛作假的行為,其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于違法的中介機構要嚴厲整頓。
3.拓展會計信息供給范圍
在現代會計制度中會計主體指的是以貨幣為統一計量單位的資金運動過程。會計作為連接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橋梁,在確認、計量、記錄、報告時兩者內容必須一致。但是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一些業務并不只涉及資金運動的過程,包含了代理關系客體對于整個企業所承擔的責任。隨著我國的經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會計對象正呈現從企業局部變化為企業整體。很多具有影響力的會計組織要求揭示出不屬于資金運動的“非財務信息”。
4.完善財務報告模式,拓展信息披露范圍
獲得會計信息的渠道便是財務報告,我們可以知道當前一些業務涉及到了企業整體的核算,同時會計信息使用者也需要知道“非財務信息”,基于當前的需求,必須相應的調整善財務報告模式。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要求,在財務報告現有的模式與內容下,盡可能地增加反映企業籌資來源、風險管理政策以及企業業績影響因素等不確定事項的相關信息的公布??梢越梃b英國成功經驗,比如:增設財務預測報告增值表等。進一步拓寬企業會計信息披露范圍。
四、結語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于會計信息無論是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的要求也相應地逐步提高,企業必須依據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才能做出正確科學的決策。隨著企業經營水平的提高,會計計量的對象正呈現從企業局部的資金運動向企業整體邁進的趨勢,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也隨之擴大,希望能接觸到更多元化的會計信息并對企業進行全方位考核。然而要解決當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供求關系不平衡的問題,需要企業、執法部門、審計部門等相關部門的配合。
參考文獻:
[1]隋文靜.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供需均衡研究[D].遼寧大學,2013.
[2]吳聯生.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J].經濟研究,2000(04).
[3]趙娟.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需求與供給不平衡及對策[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09(02).
[4]李林.基于公司治理的會計信息供求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
作者簡介:文方鵬(1992.11- ),男,漢,重慶市綦江區,本科在讀,長江師范學院,專業:財務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