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發展機會而導致企業負債程度不斷加深,這樣就導致債務問題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為了解決企業的財務困境,很多企業都選擇債務重組,以此來獲得再次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本文將根據企業債務重組的實際情況,對債務重組過程中重組雙方的利與弊進行分析。
關鍵詞:債務重組;重組雙方;優勢;弊端
一、前言
根據我國企業運行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企業都存在嚴重的債務問題,這對企業的發展而言有利有弊。通過借貸的形式獲得更多發展資金,能夠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發展的機會。但是當企業的債務超過企業自身的承受能力時,債務問題將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造成嚴重影響,使企業的資金運行出現困境。隨著企業負債的不斷增加,一些企業不能承受而倒閉,而一些企業則選擇債務重組來改變負債過重的現狀。
二、債務重組概述
1.債務重組的概念
債務重組又被稱為債務重整,是指當債務人的財務經營出現困難的時候,債權人根據直接與債務人的協定或是法院的裁定,在財務償還上做出一定的讓步,從而給債務人更多的機會或時間用于債務的償還。具體而言,只要對原定的債務償還條件進行了修改,及債務重組是確定的債務償還條件與原定的協議存在一定的差異,都屬于債務重組。對于債務重組而言,有幾種類似的情況需要區分,其中首先是債務人發行的可轉換債券按約定轉為股權的情況,其次是債務人破產清算的情況,再者是債務人改組的情況,最后是債務人借新債償還舊債的情況,因為這些情況中并沒有對原定的債務協議進行改變,所以并不屬于債務重組。
2.債務重組的方式
根據債務重組的實際情況來看,一般情況下有三種單一的重組方式,對于一些企業而言,也可能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這三種債務重組方式中的一種或多種進行組合的債務重組。
(1)以債務人資產清償債務。這種方式是將債務人的資產轉讓給債權人,從而達到償還債務目的的債務重組方式。在這種債務重組方式中,債務人可以使用無形資產、固定資產、金融資產、存貸等多種形式進行償還。一般情況下是指以低于債務的賬面價值的先進清償債務,如果使用與債務等量的先進進行債務償還,則不屬于債務重組。
(2)將債務轉為資本。債務人可以將債務轉為資本,同時債權人將債權轉換為股權的債務重組方式。但在債務人根據轉換協議,將應付可轉換公司債權轉為資本的,并不能算作債務重組,因為其屬于正常情況下的債務資本。
(3)修改其它債務條件。債務重組還可以通過債務協議中一些基本條件的改變來實現,其中主要是對應付而未付的利息進行免除,降低借貸的利率以及減少債務本金等多種情況。
(4)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債務重組。在一些情況下,債務重組還可以通過兩種或三種重組方式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債務重組。其中主要是將一部分債務轉為資本,另一部分以資產進行清償;一部分債務以修改債務條件的形式重組,另一部分以資產清償;一部分以修改債務條件重組,另一部分債務轉換為資本;一部分債務以修改債務條件的形式重組,一部分債務轉換為資本,另一部分用資產來償還。
如泛海建設于2012年與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北京辦事處和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簽訂了《債權轉讓協議》,該協議中約定長城資產收購北京信托于2012年11月到期的7.99億債權,泛海建設承諾并保證為此提供30個月的擔保,并向長城資產履行債務清償責任。在簽訂《債務重組協議》后,第二期行權費由長城資產提供,而泛海東風公司則擬與長城資產簽訂《抵押合同》,承諾以其依法擁有的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風鄉綠隔地區的第一宗地J-1 地塊及在建工程為《債務重組協議》項下債務人的債務清償義務提供抵押擔保。這樣的債務重組方式讓泛海建設解決了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能夠有效推進地產項目的建設,從而保證企業的發展戰略得以實現。
3.債務重組的原則
在進行債務重組的過程中,債務雙方必須要遵守相應的原則。一般情況下需要遵循的程序是核銷已經損失或無法收回的資產和損益賬戶上的借方余額,并通過資產重新估價的方式確定其對企業的當前價值。確定企業在不繼續融資的情況下是否能夠繼續完成交易,或是在繼續進行融資的時候確定可提供融資的認識和融資的形式以及所需的金額。企業要根據需要融資的金額以及需要注銷債務的規模,找到合適的方式,從而將注銷的影響分散到位公司提供資金的各方面。
三、債務人在債務重組中的利與弊
1.債務人在債務重組中的利
(1)增加債務人的收益。通過債務重組的方式,債務人一般能在債務重組中獲得兩種收益。在新的債務重組準則中,規定將不同形式的入賬價值間的差額作為債務重組的收益,其中主要是修改其它債務條件后的債務,債務重組賬面價值與實際償還的現金或是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股權的公允價值,然后將這些收益作為營業外收入中的債務重組利得中的內容。對于轉讓中的非現金資產,其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將會被作為轉讓資產收益,并算入當期損益。由于在一些債務重組中會將債務人的債務部分或全部免除,所以債務人將能在債務重組中獲得巨額的收益。
(2)減輕債務人的負債壓力。根據很多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來看,債務是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主要因素。在實施債務重組的過程中,債務人可以將債權轉為股權、出讓非現金資產以及支付賦予債務賬面價值的現金等方式來完成債務的償還。通過這些方式進行債務的償還,不會讓債務人在償還債務的過程中承受太多資金壓力,不但能讓企業的負債減少,還能減輕其在未來對債務進行償還的壓力,幫助債務人實現更好的發展。
(3)將部分不易變現的資產或閑置資產盤活。在債務重組的過程中,債務人還能通過一定的方式,將部分不易變現的資產變現,或將閑置的資產盤活。這是因為在進行債務重組的過程中,債務人可以通過債務雙反的協定或是法院的裁定,利用非現金來償還債務。這樣就能夠通過用存貸償還債務的方式來增加存貸的流動性,而通過用固定資產來償還債務的方式則能讓部分閑置資產被激活,而將無形資產用于償還債務則能讓不易變現的資產變現。
2.債務人在債務重組中的弊
(1)讓現金流量的負擔增加。在債務重組的過程中,債務人能夠獲得較大的債務重組收益,讓企業的稅前利潤顯著增加,但是這些順其按利潤并不能讓債務人經營的先進流量得到增加。同時,在債務重組過程中所得稅的增加會讓債務人的現金流量被減少。所以在債務重組的過程中,債務重組收益環節讓債務人在賬面上沒有負擔,但卻會讓債務人在稅收方面的負擔不斷增加,甚至會導致債務人的現金流量負擔超出其承受范圍。
(2)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債務人的財務狀況。對于債務人而言,在債務重組中獲得的收益只能被算作一種偶然利得,只能被當作影響企業當期損益的營業外收入。而對于債務人而言,債務重組并不能讓其未來的發展得到有效保障。而從根本上來看,債務重組只是為債務人提供一個喘息的機會,并不能全面解決債務人的負債問題。而在解決眼前的財務問題之后,債務人的實際經營能力將會成為其在債務清償上的決定性因素。只有在債務人及時提升自身的經營能力,才能讓債務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3)導致債務人的信用危機不斷增加。對于債務人而言,償還所有的債務使其應盡的義務,而是否按時償還債務對企業的信用有很大的影響。而對于債務重組而言,其能夠讓債務人因為各種原因而避免償還部分的債務,不論債務人出于何種意圖進行債務重組,其都會對自身的信用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而在債務人的信用等級下降的情況下,將會嚴重影響其在今后的融資,從而對其今后的發展造成很大影響。
四、債權人在債務重組中的利與弊
1.債權人在債務重組中的利
(1)能夠讓債權人盡可能地收回債權,避免破產清算帶來的風險。在債權人不愿意接受債務重組的情況下,就很可能會讓債務人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而破產清算的時間一般很長,債權人要在債務人破產清算的過程中收回債權將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且最后可能會難以如數收回所有的債權。而通過債務重組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債權人的利益,將盡可能多的債權收回,從而避免破產清算給債權人帶來的更多風險。
(2)債權人的資金占用量將會減少,資金周轉將會更加靈活。在債務人不能如期償還所有的債務時,這筆資金對債權人而言將會成為呆賬。而呆賬最大的特點就是保持不動,在債權人的呆賬數量較大的情況下,將會讓債權人的流動資金鏈出現斷裂,資金將不能順利的周轉,從而影響債權人的正常利益。而通過債務重組的方式,能夠讓債權人對一部分貨幣資金或是有效的非貨幣性資產進行回收,從而解決債權人在資金流動上的問題。另外,對呆賬的激活能讓債權人在資金周轉過程中的速度得到提升,讓企業的經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債權人在債務重組中的弊
(1)債務重組帶來利益損失,經濟利益將會流出。由于債務重組準則中規定,債權人要將實際收到的現金或非現金資產價值與原有債務的現金價值之間的差額作為債務重組的損失,并將其視為營業外支出。而債務人在債務重組中獲得巨額的收益就意味著債權人會損失巨額利益。而對于債務重組而言,其本質就是債權人在債務雙方的協定中做出讓步,所以債務重組必定會給債權人帶來經濟損失。
(2)讓債權人的財務風險增加。在債務重組的過程中,債權可能會被轉換為股權,債權人通過后期的股權利潤分配來回收債務。同時,債務重組也可以是修改債務清償日期,這樣機會讓近期的債權轉變為遠期債權,債權人全數收回債務的日期將會延后。而在這兩種形式的債務重組中,債權人能否按時按量收回債權完全取決于債務人的經營能力,而對于已經陷入財務危機的債務人而言,其實際經營能力很難得到保障,所以債權人的財務風險會不斷增加。
(3)出現資產序列的情況,影響資產的質量。在債務重組的新準則中,重新引入了公允價值的概念。在以修改其它債務條件、債務轉為資本和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等方式進行債務重組的過程中,債權人必須要將修改條件后重組債權的公允價值、股權的公允價值和受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進行入賬。由于我國的經濟環境目前并沒有達到成熟階段,所以公允價值的可靠性還存在較多值得商議的地方。
五、總結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會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其中一端是經營狀況越來越好的企業,而另一端則是在競爭中失敗導致財務出現嚴重危機的企業。而在出現財務危機的企業中,其為了能夠繼續生存下去,就會采用債務重組的方式來爭取更多的時間。而對于債務重組的雙方而言,債務重組都會存在對應的利與弊,債務人和債權人都會因為債務重組而受到很大的影響。在債務重組后,如果債務人能夠通過有效的策略讓自身的經營效益得到提升,則債務人自身和債權人的利益都將得到保障。但是在債權人經營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進行債務重組,將很難保證債權人的利益,對債權人而言極為不利。
參考文獻:
[1]張麗雪.債務重組對重組雙方的利弊分析──基于2006年新債務重組準則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09:30-31.
[2]劉青,王玉蔚.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中的應用[J].生產力研究,2015,No.27102:149-152.
[3]李婭.淺析債務重組對重組雙方的利弊[J].時代金融,2012,No.47812:242.
[4]霍達.企業對債務重組方式選擇的探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v.15;No.5702:100-103.
[5]邵青.債務重組對ST類上市公司的影響研究[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5.
作者簡介:鐘悅(1993- ),女,漢族,重慶江津人,學生,本科在讀,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財務管理(會計)專業,研究方向:債務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