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學現代化中的湖南文獻大家葉啟勛

2016-06-17 19:30:58堯育飛
粵海風 2016年3期
關鍵詞:現代化

堯育飛

清末民初是中國政治與學術急劇變革的時代,也是國學現代化最為激蕩的時代。激蕩的學術變遷具體地貫穿于每一位身處這一時代的學者身上,研究這一時期學者的學術心態和學術道路,對于揭示這一時期國學轉型不無幫助。事實上,處于此一時期的學者,或吸納西洋方法,整理國故;或抱守傳統學問,繼續皓首窮經。一往無前擁抱現代化的學者與抱殘守缺的學者,在以往的學術研究有著充分討論。與這兩類學者的決絕和果敢心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主要在傳統學術的園地中辛勤耕耘,卻不忘時時抬頭并偶爾參與國學現代化浪潮的學者。這部分學者在國學現代化浪潮前面,對舊日學術圈的接納和疏離,對新式學術出版和學術機構的猶疑和親近,顯示出惶惑和迷惘的狀態,為我們揭示出國學現代化中更為復雜和曲折的路徑。作為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鉤沉湖南文獻學大家葉啟勛的學術軌跡和心路歷程,當有助于學界了解傳統學者在國學現代化轉型中的矛盾與困惑。

一、葉啟勛其人與其學術道路

葉啟勛(1900—1972年),近代藏書家、文獻學家,湖南長沙人,字定侯,號更生,自署更生居士。因其藏書樓名曰“拾經樓”,故又號拾經主人。少時便隨伯父葉德輝開始從事目錄學研究,曾參與校定《書林清話》。葉德輝去世后,其部分藏書、稿件由其保存。湖南藏書家何紹基的東洲草堂、巴陵方功惠、湘潭袁芳瑛等藏書散出后,亦多為其所得。1937年抗戰爆發前,葉啟勛藏書已蔚為大觀,有十余萬卷,為學界所重。其藏書活動不僅限于湖南本地,還曾游歷上海、蘇州等地,與楊樹達、傅增湘、秦更年等藏書家均有學術往來。由于近代戰亂等原因,其藏書曾經歷多次損失,尤以1938年長沙大火、1944年日軍占領長沙兩次最為嚴重。1949年之后,葉啟勛之子葉運闿代表父親將“拾經樓珍善本書100余種、3000多冊、2.3萬余卷,悉數捐贈給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現絕大部分珍藏于湖南省圖書館善本書庫[1]”,其中宋本《說文解字》,明刻本《三輔黃圖》《儀禮注疏》《史記》《歐陽文忠公集》,清影宋精抄本《重續千字文》,清抄本《輿地紀勝》《瀛涯勝覽》等都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葉啟勛在藏書的同時,也從事學術研究,“自編有《拾經樓?書錄》3卷、《拾經樓書目》及《拾經樓藏書題跋》。著有《四庫全書目錄版本考》”[2]。另有各類文章散見于《圖書館學季刊》《金陵學報》《文物》等雜志。

建國后,葉啟勛在建工部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著有《闕的簡史》等。1972年1月,葉啟勛在長沙逝世。觀其一生,其藏書和學術研究都極大地傳承了伯父葉德輝。目錄學而言,葉德輝有《觀古堂書目》,葉啟勛則著《拾經樓?書錄》;版本學方面,葉德輝撰《四庫版本考》,葉啟勛即續成《四庫全書目錄版本考》。同時二人還致力于小學研究,葉啟勛并續葉德輝《說文籀文考證》成書兩卷。《二葉書錄》整理者李軍先生云:“今觀其體例,或有詳審過于葉德輝處。”[3]難怪學者王謇在《續補藏書紀事詩》中云:“雪松書屋繼臥雪,拾經樓續觀古堂。長沙自有傳家業,小葉小袁孰比量。”[4]并在詩后注云:“定侯撰有《拾經樓?書錄》三卷,所收之富,自袁氏臥雪樓以后,實首屈一指。所藏宋槧,如北宋小字本《說文解字》、宋刻《宣和書譜》、宋衢州小字本《古史》、宋乾道本《韻補》、宋揚州本《夢溪筆談》,皆人間瑰寶。”[5]在國學的現代化道路上,1900年出生的學者,多數轉向了現代學術,如王力等。但葉啟勛卻是一個例外,他沒有接受過大學的教學,也沒有進入新式的學堂,他繼承著葉德輝的家學,仿佛是一個特別保守的傳統學者。只是國學現代化的浪潮,讓他不得不做一些改變,這種改變雖不足以撬動他學術的軌道,但在某些方面,卻正見出傳統學者在大時代面前的學術轉型是何等的艱辛。

二、疏離與親近:葉啟勛與新舊學者的學術交往

受葉德輝等人影響,葉啟勛并未接受新式教育。他最初的交游圈也多集中在葉德輝的友生之中,這些傳統學者對葉啟勛的學術取向產生了較大影響。如葉德輝的友人傅增湘、張元濟、繆荃孫。1921年,葉啟勛赴上海,在葉德輝引薦下,拜訪張元濟,獲觀涵芬樓藏書,并促成《四部叢刊》中的《說文解字》的大小徐本的合印。關于此事,《拾經樓?書錄》記載如下:

十余年前,先世父考功君與海鹽張菊生侍郎元濟、江安傅沅叔學使增湘倡印《四部叢刊》,集南北收藏家之秘籍以供采擇。時先世父正居蘇城,書首例言皆力任之,于時四部皆備,惟大小二徐《說文》尚待搜訪……會余因事道經滬上,先世父亦由蘇來申,侍郎以地主之誼并欲商借余家藏書,招宴于其家。席間談及二徐《說文》苦無善本可印,時江陰繆筱珊學丞荃蓀亦在座,遂告侍郎以述古鈔本小徐《系傳》今在烏程張適園鈞衡家,可以商借。先世父則告以大徐《解字》陸藏宋本亦可轉托友人商借。侍郎色喜,即席促筱老致函烏程,先世父致函友人。未逾月,友人復函,已得藏主允許,惟書不愿出門,且恐印時污損。幾經函商,遂由侍郎備印資三千金,托藏主自影,以曬片寄申。據以印入《續古逸叢書》,再據以印人《四部叢刊》。而小徐《系傳》則烏程雖允借印,但須侍郎以宋本《容齋五筆》相讓為交換。蓋其書本由滬估某持示烏程,因議價未諧,為侍郎所得,事后追思不忘,故以相要也。余力慫恿之,以《五筆》雖宋槧足珍,使《叢刊》中無驚人秘笈之二徐《說文》,未免減色。而二書孤懸天壤,使其因此湮沒,其一無傳,更為可惜。侍郎頗韙余言,于是二徐《說文》得化身千萬,人手一編矣。[6]從這段話中,可見葉啟勛最初的學術交往圈是由葉德輝引薦進入的。藉此,他結識國內文獻、藏書界的名宿,且因此而參與了《四部叢刊》這一出版盛事的編撰。這對其學問和閱歷的增長,無疑提供極佳的機緣。如其與傅增湘的學術交往,資料可見最晚當在1928年,是年葉啟勛在《圖書館學季刊》第二卷第四期上論朱刻本《權載之集》不足為據,傅增湘在第五期上即撰文予以訂正,而葉啟勛復在1929年該刊第三卷第三期上予以辯駁。信中葉啟勛稱傅增湘為“年伯”,并告知其《四庫全書目錄版本考》已經完成,懇請傅增湘指正并惠賜《藏書經研錄》(按:當為《藏園經眼錄》)[7]。1934年,傅增湘來湘至拾經樓觀書,其日記中記載云:“昨歲南游衡山,道出長沙,定侯執年家子禮來謁。始得相見。洎余返棹,乃造廬觀其藏書,舊槧名鈔,連楹充棟,中多罕傳秘本。余披玩竟日夕……吏部君藏書身后散出者,其秘本又多為君所得,如蒙叟之有遵王,若云之有月霄焉。”[8]二人此后亦多有文獻借閱、學術探討。1935年,傅增湘并為葉啟勛《拾經樓群經題識》(即后來的《拾經樓?書錄》)作序,并云:“長沙葉君定侯,余同年生奐彬吏部之猶子也。吏部君碩學通才……與余契合無間。嘗數數為余稱道定侯之賢,謂其劬學嗜古,克紹家風,余固已心識之……方懼學術之衰微,悵知交之寥落。今定侯乃能衍其世父之緒業,且骎骎光顯昌大之,竊幸清芬之世守,更私喜吾道之不孤矣。”[9]傅增湘這段推愛之言,從另一個角度看,不啻為民國時期傳統學術前輩對晚輩學問事跡的極高評語。序中,傅增湘認可葉啟勛繼承葉德輝的學問繼承人的身份,同時也由衷感嘆20世紀30年代傳統學術凋零,流露出對葉啟勛的繼承傳統學術的殷切期許。

傅增湘對葉啟勛吐露“私喜吾道之不孤”的欣喜之情,反映出當時整個學術界的轉向,即國學已經在現代化道路上狂飆了,這些保守的傳統學者的學術版圖日益被侵蝕。這時候,葉啟勛這樣的青年才俊,能夠繼續奮戰在傳統目錄、版本、考據的學術戰線,無疑對拒絕現代化的傳統學術陣營,是一個鼓勵。而傅增湘的話,從另一個角度看,不妨看作是對葉啟勛的一種“拉攏”。但此時,由于傳統學術的保守圈子日益萎縮,葉啟勛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學術道路了。他的心態由此發生了某種微妙的變化,這時的他處于一個比較矛盾的時期。一方面他堅持傳統學術,但傳統學術所依賴的機構已經換成了新式的學校、圖書館,新興的出版機構和學術刊物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學術的討論與切磋陣地了。如葉德輝的大弟子楊樹達已經在湖南大學任教,而能與葉啟勛探討學術的優秀青年學者如李小緣、商承祚等人已經轉移到圖書館和學術刊物了。為了呼應時代要求,葉啟勛當然要做一些改變了。

事實上,在與傅增湘等人交往的同時。葉啟勛也的確積極主動地與新式學術隊伍接洽了。1929年,主持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的柳詒徵,按年輩當屬傳統學術的保守陣營,但他銳意革新圖書館,為中國現代新式圖書館的建立立下了開創自貢,他是國學現代化的先鋒。葉啟勛與柳詒徵素不相識,但他致信接洽柳詒徵,表達了愿意為新式圖書館做志愿工作的心愿:

翼謀先生閣下:

久欽芝宇,時切馳思,近維起居曼福,公私順遂為頌為慰。弟近得盛時泰《元記》二卷,后附《謝山田舍借書鈔》一卷,為吳枚庵茂才翌鳳舊藏,似是明時鈔本,較貴館刊本為完足。擬乞賜以貴刊一部校補寄奉,以便續刻附后。傳古人不敝精神,代以續命,想亦臺從所樂許也。貴館刊出至何期,并祈示知為感。手頌文安。 弟葉定侯[10]

對葉啟勛主動伸出的橄欖枝,柳詒徵很快做出了回應,信中他說:“藉悉新得舊鈔本《元牘記》,較敝館刊本完足,并囑寄館本代為校補,曷勝感幸。茲交郵寄上兩部,一奉贈,一呈校補賜還。[11]”此后,二人還有數封書信往來,維持了較長時期的學術交往。抗戰爆發之后,葉啟勛更與商承祚、李小緣、劉國鈞等研究傳統學問的新式學者廣泛接觸。在葉啟勛學術交游圈變化的背后,有兩個較為明顯的理由。一是葉德輝同輩或稍后的學者慢慢凋零,仍然愿意從事此類非常傳統的學問的學者日益減少,想要繼續進行學術探討,葉啟勛不能不與新式學者發生關系。另一原因則是經濟方面,葉啟勛家產經過數次兵燹,遭受了不少的損失。而傳統學術尤其是目錄、版本學問的背后,需要雄厚資金的支持。失去了這層支撐,葉啟勛想要繼續從事這方面學術,就不得不與國學現代化的重要載體——現代學術、出版機構進行密切互動。

三、主動與回歸:葉啟勛與現代學術刊物、

出版和文化機構的關系

作為國學現代化的重要基地,現代中國學術刊物、出版機構和學術機構推動著傳統學術的變革。在這些新式機構面前,葉啟勛有著復雜的經歷,他從早期的主動融入、中年的猶疑和觀望,到晚年帶著無限遺憾離開,為我們揭示了傳統學人在面對現代學術機制面前的復雜心態和時代背景。下面從學術刊物、出版機構和學術機構這三方面分別論述。

作為國學現代化的重要載體,現代學術期刊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學人之間的學術交流和探討。葉啟勛的伯父葉德輝和王先謙等人,借助傳統學人交游圈就能完成的學術交流,到了葉啟勛這一代,卻必須經過現代學術期刊這一重要陣地了。盡管晚于新派學術刊物,但1926年,中華圖書館學會主持的《圖書館學季刊》正式出版了。這份刊物吸引了舊學耆老如傅增湘等人的加入,葉啟勛隨即也成為這份刊物的重要作者。他把早年積累的題跋文字通名為“拾經樓群籍題識”系列文章發表在這份刊物上。據筆者統計,從1926年第1卷第4期對《史記》《初學記》《李太白詩集》等古籍的題跋文章開始,到1936年第10卷第3期《四庫全書目錄版本考》“經部”考釋文章止,葉啟勛在這份雜志上發表的文章共計52篇。[12]另外,自1931年至1936年,有7篇文章在《金陵學報》刊發。此外,還有一篇《唐英詩歌校勘記》發表在1935年《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上。成為學術刊物的讀者和作者,首要的意義是擴大了葉啟勛的學人交往圈,正是經由這些刊物,葉啟勛與李小緣、商承祚、劉國鈞、柳詒徵等人逐步相識,使得他的學術交游圈不再局限于湖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葉啟勛的胞弟葉啟發,雖然兄弟二人在藏書和學術起點上不相上下,但葉啟發并沒有在刊物大量撰寫文章,而是保持傳統學人固有姿態,故而其學術圈仍局限于湖南,與其保持長期學術友誼的仍是與葉氏舊交如曹典球、雷愷、雷恪、徐楨立等湖南文史名家。其次,對于學術刊物的主動融入,開闊了葉啟勛的學術視野,使得葉啟勛能夠把握學術熱點,并修正自己的學術路徑。如1933年他發表了《論選印四庫全書》[13],加入了當時十分熱鬧的“四庫全書”熱潮中。隨后,他選擇撰述《四庫全書目錄版本考》除了繼承葉德輝學術事業外,也與當時的學術動態頗有關系。但是抗戰期刊,各大學術刊物紛紛遷往西南地區,如《金陵學報》,主編李小緣1942年致信葉啟勛稱“敝學報仍在編刊中,八、九、十三卷在滬印行,無法寄到,自太平洋戰爭發生后,改在蓉付印,惟蓉市銅鋅版欠缺,鉛字又少,殊感困難”[14]。葉啟勛則在湖南各地逃難,因而戰時葉啟勛在刊物發表文章不多。抗戰之后,葉啟勛為生計所迫,也甚少發表文章。直到1956年,身在建工部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葉啟勛,才有《長沙楚墓出土“雕刻花板”名稱的商討》[15]一文發表在《文物》上。但是,由于學術論文進一步規范化,葉啟勛的傳統學術訓練和行文方式在新機制面前有些格格不入了。關于這一點,早在1949年,李小緣就在信中委婉地指出:“尊著《說文系傳引經考證》尚未能配合付印,因匯刊注重論文,學報惜未能編印,至感抱歉,專此敬覆。[16]”

學術期刊之外,推動國學現代化的是現代化的出版機構。面對新式出版機構,葉啟勛的心態發生過較大的波動。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葉啟勛匆忙刊印《拾經樓?書錄》。由于此書中不少文章都曾在《圖書館學季刊》等刊物發表,此書完全可以交由商務印書館或中華書局等機構印行。但他并沒有選擇這些性價比更高的現代出版機構,而是與葉德輝一樣,使用長沙葉氏的鉛字進行家刻,署為“長沙葉氏拾經樓刊行”。他既沒有出版盈利的現代思想,也沒有學術為了普及知識的觀念,而自稱“以示楹書之世守耳[17]”。顯然,在此,葉啟勛的學術出版觀念與明清以前中國學者沒有太大區別,他們對于刻書,抱持的動機主要就是留名和自娛自樂,因而多采取家刻書籍的形式。這種自娛自樂的學術出版,在自身資金雄厚的背景下,容易完成,等到自家匱乏時,便難以為繼了。自葉德輝去世后,葉家每況愈下,抗戰軍興,葉啟勛和葉啟發兄弟都只在小學任教,收入微薄而家產日益衰敗。此時,葉啟勛的《四庫全書目錄版本考》《說文系傳引經考證》《經學緒言》等著作均無力自行刊印了,在與李小緣的通信中他訴說了自己的艱難云:“《說文系傳引經考證》已脫稿多日,全書十五卷之多,亟欲傳刊,艱于印費,即抄錄副本亦為艱巨,久擬束狀來游,藉便商正。[18]”1949年10月3日的書信又云:“拙作《說文系傳引經考證》已脫稿多時,無力刊行,徒增覆瓿之感,奈何奈何。[19]”通過信中內容,我們發現葉啟勛對于刊刻自己的著作有著強烈的愿望,但是傳統的家刻方式已經行不通了。他希望借助現代學術出版機構來完成這一愿望。只是此時,現代學術出版機構早已擁有了梯隊完整的新式學術作者隊伍,擁有了新式運作機制了,無法完成葉啟勛的心愿了。由排斥到主動親近,葉啟勛對現代學術出版機構抱持的希望與日俱增,可是國學現代化的浪潮已經把他拋在歷史潮流后面,他追趕不上了。直到1957年,在建工部文庫考古研究所時,他那薄薄的一冊《闕的簡史》才得以油印發行,而這也是他生前刊印的最后一本著作。

葉啟勛之所以始終無法融入現代學術出版機制,與其無緣現代學術文化機構不無關系。由于家庭的影響,他并沒有進入新式學校。民國肇基之后,學歷日漸受到重視,與葉啟勛同輩的學者多數具備大學學歷,且不少還有海外留學經歷。如此一來,葉啟勛要在新的教育體制中謀一份工作就特別困難。在1936年,他在長沙金庭小學任教,并擔任學校童子軍團長。[20]此后,他曾在長沙私立文藝中學任教。但他對更高層次的學術文化機構始終充滿關注。1930年因兵燹毀于一旦的湖南省立中山圖書館謀劃重建,而圖書蕩然無存,故發出捐獻圖書的倡議,葉啟勛旋即捐贈了《說文籀文考證》等書。抗戰以來,生活的奔波使得葉啟勛初步感受到生活的艱難對學術是有不小的負面影響的,他曾對李小緣云:“長市近安,弟事較適,頗有意于文化事業,邇以奔馳避難,致荒學業。”[21]1945年1月,這種感覺更為強烈了。在致李小緣的信中他說:“現寄居湘安化之橋頭市,厭于時事,惟有伏案著書,舊歲之《說文系傳引經考證》,近始脫稿完成,并從事于《拾經樓?書續錄》之編整,藉以消磨歲月。惟橋市臨近戰區,未為樂土,欲更趨避四方,靡騁且米薪珠貴,何以為生,不知何日得重整家園,殊為焦慮,以目下時局推測,期待須時,愿從事教鞭或其他有關文化工作,非其人莫讬,敢以煩之,執事課程以中國文字學及目錄學版本學為宜,弟雖不詣深,亦不門外也,此間雖有高中相挽,然非弟所愿,以講授古文無裨益于學術也。”[22]在他看來,在高校工作,既可以養家糊口,又可以繼續學術研究,他渴望在學術文化機構謀一個職位的愿望更加迫切了,但從結果看,李小緣的舉薦并未成功。1949年,葉啟勛再致信云:“近擬來寧一行,謀一噉飯之所,不知可否能為力否?”可是,從學歷的角度而言,20世紀40年代之后,沒有高校的文憑和學歷,已經很難在高校謀得教職了。此后,葉啟勛幸運進入建工部文物考古研究所,但此時他敏感的出身和政治成分,讓他無法在這一學術機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目前可見,僅有1963年作為“中國古代建筑史編委會”成員之一,參與《中國古代建筑史》這一教材的修訂工作。[23]

四、結語

在今天的學術史中,葉啟勛是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名字,即使在文獻學領域,他也少為人提及。然則在1937年,吳之英評價二十年來的版本學研究時說:“其功績最大,考索最廣,而最精者,葉啟勛之《四庫全書版本考》,網萬帙之淵源,為千古之鉅著。”[24]自然,吳先生的話有過譽的成分。但葉啟勛在目錄學、版本學等領域的建樹和貢獻,今天也顯然地遭受了遺忘或低估。作為一個生活在國學現代化巨浪中的歷史人物,葉啟勛選擇的傳統學術道路本身可能就決定了他在學術道路上的悲劇。

就葉啟勛在國學現代化中艱難的歷程看,他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惶惑和矛盾,恐怕有以下諸方面的原因。首先,濃厚的家學淵源和他對葉德輝的強烈情感,使得他在學術方面,難以自拔其傳統路徑和保守意識。而湖南保守的學風,也讓他在一定程度上拒絕了對現代學術理念的接洽。因而就學術理路而言,他幾乎沒有利用任何現代的方法。其次,在學術人脈和關系網中,葉啟勛處于天然的弱勢。與老一輩學者葉德輝、傅增湘等人相比,葉啟勛未曾經過科舉考試,缺乏“同年”和“學友”;與新式學人相比,他缺乏同學和校友。這方面的弱勢,決定了他在學術江湖中缺乏志同道合、并肩作戰的友人,也一并限制了他的學術視野和學術路徑。同時地,缺乏這層關系網。這使得他在謀求在學術機構任職方面困難重重。而長期游離于現代學術機構之外,使得他本人的國學現代化轉型之路更難完成。再次,家庭經濟和生活的變故,卻又催促著葉啟勛不自覺地融入到國學現代化的浪潮中。若不是家庭經濟每況愈下,也許葉啟勛終其一生也不會與現代學術體制發生關系。但是家庭的變故,讓他不得不與學術刊物打交道,不得不對大學教職有期許,也因此與許多圖書館發生關系。正是這些轉變,使得他區別與伯父葉德輝,而融入國學現代化的巨浪中來。

遺憾的是,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葉啟勛沒能與同時代學人王重民、王獻唐、周予同等人一樣完成學術現代化。但是其廣遭遺忘的背后,有些問題對今人思考國學現代化仍無不借鑒價值。如以現代學術機構的評價體系來評價葉啟勛的學術成果是否合適?沒有納入學術機構的國學研究者,在今天的學術版圖中應該以何種面目出現?葉啟勛這種自娛自樂式的“為己之學”(無論是從出版還是交流的角度看),在今天國學復興運動中,是否還有借鑒意義?國學現代化已經提倡了一百多年,直至今天,卻都還遠非一個完成式。而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批執著于研究傳統學術的學人,無論是新派還是舊式,顯然都值得我們關注。筆者以葉啟勛為例,剖析其復雜的心路歷程和學術歷程,權當拋磚引玉,希望更多學者關心國學現代化浪潮中被遺忘和“雪藏”的傳統學人,相信他們復雜的學術——心路歷程對今天的國學研究不無裨益。

注釋:

[1]長沙市地方志辦公室編:《長沙市志》(第十六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78頁。

[2]趙國璋、潘樹廣主編:《文獻學辭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616頁。

[3]葉啟勛、葉啟發:《二葉書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5頁。

[4]王謇:《續補藏書紀事詩》,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第43頁。

[5]同上。

[6]葉啟勛、葉啟發:《二葉書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21頁。

[7]葉啟勛:《復傅沅叔年伯論權文公集書》圖書館學季刊,1929年,第三卷第三期,第455頁。

[8]傅增湘:《藏園游記》,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95年,第 302頁。

[9]葉啟勛、葉啟發:《二葉書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3頁。

[10]1934年《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第七年刊》(案牘)“本年案牘輯錄”,第5頁。

[11]同上書,第19頁。

[12]中華圖書館協會編,《圖書館學季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

[13]葉啟勛:《論選印四庫全書》,《金陵學報》,1933年第3卷第2期,第633-634頁。

[14]姜慶剛:《葉啟勛先生書信考釋》,《湘學研究》,2015年第一輯,第175頁。

[15]葉啟勛:《長沙楚墓出土“雕刻花板”名稱的商討》,《文物》,1956年第12期。

[16]姜慶剛:《葉啟勛先生書信考釋》,《湘學研究》,2015年第一輯,第175頁。

[17]葉啟勛、葉啟發:《二葉書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5頁。

[18]姜慶剛:《葉啟勛先生書信考釋》,《湘學研究》,2015年第一輯,第175頁,此信日期不明。

[19]同上。

[20]周德定:《長沙市小學童子軍調查》。轉引自李文海主編,《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文教事業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98頁。

[21]姜慶剛:《葉啟勛先生書信考釋》,《湘學研究》,2015年第一輯,第175頁。

[22]同上。

[23]溫玉清:《中國古代建筑史纂概略(1958—1964)》,賈珺主編,《建筑史》,第22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85頁。

[24]吳之英:《二十年來之校勘學》,《學藝》,1937年16卷第1號。

猜你喜歡
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抉擇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論中國大學治理現代化
現代化
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發展
現代企業(2015年9期)2015-02-28 18:57:09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中國新現代化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啪啪|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无码久久精品|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日韩视频福利| 成人在线不卡| 久久国产乱子|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91国内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三级影院|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91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少妇精品网站| 欧美成人日韩|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欧美成人第一页|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99这里只有精品6| 欧美中日韩在线|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在线毛片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yxsp|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国产精品黄色片| 欧美日韩资源|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a国产精品| 999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性网站|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青青草一区|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成人综合网|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五月婷婷导航|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欧美a在线看|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